薄荷
有什么比“開會”這倆字兒更不得人心的嗎?試試“線上會議”吧。
一年過半,全球人民居家隔離的影響波及各行各業,影視行業自然也難逃避命運。好在本來令人擔心的“集體劇荒”并沒有出現,BBC還乘勢奉上一個小小驚喜:偽紀錄片風格的六集短片《舞臺劇》。
《舞臺劇》搬取去年大熱英劇《好兆頭》雙男主大衛·田納特與麥克·辛的甜蜜組合,加上導演本人,三位實名上場,講述一段在居家隔離期間線上排演劇本的小故事。單看片花感覺特像純雞湯,如果沒有二位知名藝術家加持,可能根本不會跟進。加上全劇百分之八十的視角都是電腦固定鏡頭,令人欣喜地發覺再好看的人也扛不住變形大腦門兒的考驗。好在劇情緊貼時事,對白自黑全開,同時致意、玩梗、傲嬌、溫情,英倫喜劇必備元素一樣不缺。
《舞臺劇》值得一提的有兩個特點和一個驚喜。首先,劇集特別成功地傳達了人民群眾對線上會議的厭惡之情。有什么比“開會”這倆字兒更不得人心的嗎?試試“線上會議”吧。它能成倍放大會議的無聊疲憊,最要命的是說開就開,隨時隨地,無休無止,連原本離開會議室時可以偷偷長吁一口氣的茍延殘喘也給剝奪了——你總不能把手機“關上門又扭上鎖”。更不要說疲憊之外,還有可能遭遇不知道誰在線就冒昧發言的巨大尷尬。所以當麥克·辛老師話說一半突然神游起身就走,屏幕上只留下空蕩蕩的椅子和一面背景墻供其他與會人員瞻仰的時候,那痛快的感覺真仿佛替觀眾出了一口惡氣。
其次,劇中每個人都有犯慫的時候,給所有角色平添一抹嬌羞。直接以孱弱人設出場的導演且不用提,自告奮勇試圖擺平選角風波,其實內心無比慌亂的大衛·田納特都算是正常表現,可是誰能料到,平時輕易就把導演懟得啞口無言的傲嬌之王麥克·辛老師色厲內荏,居然會噓一位鄰居老太太呢:“她把我扔在她門口的酒瓶子都給拿回來了”,喪眉耷眼,如同被老師抓了現行的搗蛋鬼。各位演員自己演自己,演技相當在線,呈現出來的效果自然而不至流于散漫。
一個驚喜是,劇集沒有停留在對瞬間情緒的簡單包裝販賣,在貼近現實的同時并沒有被現實框住。在喜劇元素之外,劇集以一種相當溫和的口吻,探討了人與人交流手段。實際接觸有多重要呢?據神經科學研究者說,像老師與學生、醫生與病人之類的關系,面對面的人際接觸所能發揮的作用,尚不能完全被隔空交流取代。僅憑網絡交流帶來的情感溝通障礙,從演員排戲的視角得到了有趣而真切的呈現。比起采取何種交流手段,更重要的是人們最終會積極地尋找途徑,交換信息和情感。有了這個保障,“守望相助”就不是一句空談。
英國風格的調子不會唱到最圓滿,總有一種欲說還休的含糊勁兒。前兩年有本風靡一時的社會學著作叫《英國人的言行潛規則》,通過有趣或者討打的社會學調查(比如故意插隊或撞人而不道歉)和舉例總結英國人的行為特征,例子之一是做廣告——作者說,別的國家廣告一般都是說,我這個產品如何如何棒,你擁有之后會如何如何開心;英國人做廣告總是含含糊糊的:這個產品還行,其實也沒有特別好啦,你方便的話要不然考慮試試看……我對這種心情其實很能理解,需要自吹自擂時總感覺底氣不足,謙虛謹慎畢竟也是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舞臺劇》準確地把握住了這個調性,英倫喜劇的愛好者盡可以放心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