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
摘要:黃梅戲《小喬初嫁》是安徽省2013年重點打造的十大演藝品牌項目之一。該劇運用戲曲藝術的魅力嫁接詮釋了三國時期赤壁之戰背景下周喬之間的愛情。全劇在貫穿周喬之戀的同時,描述了一位嬌美柔弱的女性為了江東父老,為了摯愛的周郎,只身渡江前往曹營,用智慧與真誠,以情度化“曹操的奸詐雄心”,讓奸猾狡詐的曹操最后送其回江東的動人故事。筆者有幸于2019年1月在江西贛州舉行的“張曼君導演作品展”的演出中擔綱了此劇的男主人公周瑜,倍感榮幸的同時也甚為惶恐。在此簡單談一談在這部優秀的劇目中演出所感受到的藝術魅力和享受。
關鍵詞:黃梅戲;《小喬初嫁》;演出感受;唱腔體會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146-02
黃梅戲《小喬初嫁》是安徽省2013年重點打造的十大演藝品牌項目之一。安徽省委宣傳部本著“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這一宗旨,精心挑選題材,盛情邀請到了著名劇作家盛和煜先生和導演張曼君士與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合作打造此劇。劇作家盛和煜先生非常喜歡黃梅戲,創作《小喬初嫁》可以說是帶著激情和責任,這樣一部歷史題材的戲搬上熒屏容易,但搬上舞臺是很難的。正因為有了資深劇作家立下了文本,導演張曼君的加入讓這臺戲更是如虎添翼,最終給予了《小喬初嫁》完美的舞臺呈現,并且在2014年9月,黃梅戲《小喬初嫁》榮獲了第十三屆中宜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本劇運用戲曲藝術的魅力嫁接詮釋了三國時期赤壁之戰背景下周喬之間的愛情。全劇在貫穿周喬之戀的同時,描述了一位嬌美柔弱的女性為了江東父老,為了摯愛的周郎,只身渡江前往曹營,用智慧與真誠,以情度化“曹操的奸詐雄心”,讓奸猾狡詐的曹操最后送其回江東的動人故事。整個故事虛實相生,精彩紛呈,構思非常巧妙。其中演繹之處甚多,既有歷史的影子,又超乎歷史的影蹤,既有變化,又改編得較為圓滿,作者的獨具匠心可見一斑。首先,很顯然的是《小喬初嫁)>的題目來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文豪蘇東坡抒發的千古憂思,嬌美的小喬只是為了映襯雄姿英發的周瑜周都督,小喬絕不是該詞的重點。而戲劇故事則以小喬為中心,可以說,戲劇故事是三國故事,但又超越了三國故事,所有的劇中人物,只是借用,故事的演繹之處很多。在現場演出時,現場大樂隊伴奏,舞美空間的多重轉換,不但營造出了風云變幻的“三國”氛圍,同時又體現出黃梅戲如癡如醉,優美動聽的唱腔特色,讓現場觀眾享受了一次極好的視聽盛宴。這部戲將大氣的三國故事與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黃梅戲進行了巧妙的融合。立意上不落窠臼,舞美大氣磅礴,唱腔上婉轉細膩,表演上情感真實,是一部難得一見的戲曲佳作。
筆者有幸于2019年1月在江西贛州舉行的“張曼君導演作品展”的演出中擔綱了此劇的男主人公周瑜。作為一個黃梅戲藝術的青年演員,筆者倍感榮幸的同時也甚為惶恐。周瑜這個人物在電影、電視、以及京劇都有過非常成功的演繹,黃梅戲來演繹這樣的一個人物從劇種來說就是一種挑戰。但是我也很想談一談在這樣一部優秀的劇目中演出所感受到的藝術魅力和享受。
周瑜在戲劇行當里是功架小生、文武小生。我看了很多關于周瑜的文史資料,他是三國時著名的吳國將領、戰略家,建安十三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大戰中擊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我嘗試對周瑜的性格和個性進行多方面的學習和了解,結合歷史文本、本劇人物關系和故事內容來幫助我了解和塑造人物形象。在唱腔設計上,本劇中周瑜的唱腔主要為“主腔”和“彩腔”,并借用了一些徽劇唱腔的元素,用以表現人物的深情和儒雅之風。并且我在人物的身段表演上也吸收和借鑒了一些徽劇和京劇中武生的身段表演,用來表現戰場上周瑜的雄姿英發。
《小喬初嫁》這出戲的內容在三國題材里可以說僅僅是一點情節,在文史資料里基本很難找出相關故事情節,編劇塑造的故事和人物非常戲劇化,有趣的把黃梅戲本土的東西與三國題材相結合,黃梅戲最早是草根藝術,地方特色濃厚。編劇把《打豆腐》這出原本是黃梅戲傳統小戲中的人物“王小六”和“小六妻”打豆腐的情節融入到戲里來可以說是該劇的一大特色和亮點,這種人物設計起到了“一石二鳥”的藝術效果。在保留了黃梅戲本劇種原有藝術風格的同時,也體現了該劇中民間視角與百姓話語,巧妙的融合了具有“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的兩種完全不同氣質的貴族和平民的兩對夫妻。使得小喬、周瑜這種看似“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物角色入世凡塵,與市井百姓的互動讓人物接了地氣,使得這部雖然是以“三國時期”故事為創作題材的戲顯得生機勃發、情趣盎然。
本劇雖然是以小喬為主角,全劇以小喬與周瑜新婚燕爾之后第一次回娘家看望“葉兒姐”開始,但是在兩人簡短的對話之后,男主人公周瑜就出現在舞臺上,隨后因為葉兒姐與小喬想分享一些“閨蜜”的趣事,借故打發周瑜去閱讀民間唱本而帶出了該劇中一段極具濃郁地方特色的小調“送郎調”。小喬與葉兒姐這一段閨蜜之間分享兩對夫妻生活趣聞的戲,看似與作品主題無關,但是在后續故事展開之后觀眾們會發現,葉兒和王小六這種平民百姓,充滿市井氣息的婚姻生活是小喬和周瑜的極好對應。尤其是將這兩對截然不同的夫妻生活放在同一個舞臺空間上,可以極好的說明這兩段一雅一俗的愛情,其情感上真摯與深切完全一致。在第三場戲中,為抵御曹軍,吳國不得不征用各家百姓的男人當兵,王小六也在其中,當各家男人奔赴戰場時,各家妻子送別。小喬和葉兒還有千千萬萬的家庭在不同但并行的空間中同時唱起“送郎調”,更加表達出所有的夫妻關系在情感上的高度統一。送郎調把兩對夫妻在人物和性格上的區別詮釋得那么明顯可是在情感上又具有高度的同質性。導演在舞臺處理上可以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采用影視手法,利用舞臺燈光的效果,讓觀眾感覺到是在切換鏡頭,虛幻空間利用旋轉舞臺的運用,高超的舞臺調度,讓所有觀眾感受到的是視覺享受。大場面的舞蹈第一次在戲里出現,作曲把安徽地方音樂結合黃梅戲寫出了可歌可泣的“送郎調”,一段親情送別的場景征服了觀眾。
戲曲唱腔要求在有情感的同時也要有韻味。黃梅戲傳統戲曲中一些流傳至今的優秀唱段也是情長而味濃的。這種“情味并重”的美學欣賞原則,也是當今戲曲音樂創作的標準。《小喬初嫁》的音樂創作也在這一點上下了很大的工夫,劇中的很多唱段都運用了傳統唱腔的音樂元素,黃梅戲優美淳樸的音樂風格在劇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黃梅戲中的[平詞對板]就是極具抒情性的代表,多用于表達男女情愛的段落,比如《風塵女畫家》選段“海灘別”,經典劇目《天仙配》選段“樹上鳥兒成雙對”等運用的都是這種腔體。而在本劇中,“過江”一段是全劇的情感高潮,在此之前,劇中人物的感情一直都是處于一種隱忍克制的狀態,直至此處,所有壓抑許久的情感終于得到了酣暢淋漓的宣泄。周瑜對小喬的無限深情和小喬無畏過江的柔情大義都通過這一段“隔江對唱”的[對板]表達的淋漓盡致,極富感染力,十分動人。在這段對唱中我個人演唱情緒時的體會是“隔江對唱”之“江”并非實景實物,唱”也并非一定是真正“聞聲入耳”般的寫實,而是一種虛擬的、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情感交流,是一種詩意境界,而這種境界體現的正是戲曲“有虛有實、虛實相生”的審美特點。“月光是小喬,琴聲是周郎。月光美,琴悠揚,江天寥廓,何處寫悲涼。一聲呼喚傳天外,小喬小喬,你要平安回到我身旁。”這種何等優美的比喻,又是何等感人肺腑的呼喚,是對愛人的呼喚,是對天地的呼喚,更是對眾生的呼喚。如果演唱情緒過于寫實,恐怕反而韻味全無了。
《小喬初嫁》是一部黃梅戲舞臺上近年來難得的佳作。本劇在舞臺上的各個藝術門類都進行了創新。音樂上借鑒了姊妹藝術的元素,表演上將類似鳳陽花鼓燈舞蹈等動作揉進了黃梅戲之中,舞臺美術設計簡練、大氣,服裝設計獨具匠心。這些在藝術上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就是為了不斷的追求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在更高層次上的高度統一,以滿足當今觀眾不斷發展的審美需求,《小喬初嫁》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是成功的。如果說一臺好戲是一個好劇本,是一個好導演,是一臺優秀的演員和一個整體舞美創作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那么《小喬初嫁》就是這樣一臺好戲。能在這樣優秀的舞臺作品中演出,對于身為青年演員的我來說,是一次學習和提升的最佳機會,對于筆者今后的藝術之路有著莫大的,啟迪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