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要:美術展覽是傳播美術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各類型的美術展覽層出不窮,推動了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許多困境。基于此,本文對美術展覽及當代中國畫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重點分析美術展覽對當代中國畫創作的導向作用,希望能夠為當代中國畫創作良性發展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美術展覽;當代中國畫;創作;導向作用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164-02
一、引言
美術展覽是歐風東漸下的產物,對我國近現代美術史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已成為了人們文化生活及社會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
美術展覽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美術展覽是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重要體現,可以傳播和推廣美術作品,進而發展全民美育;二是美術展覽可以傳遞美術創作者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意圖。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實施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也因此產生了各種類別形式的美術展覽,可謂是盛極一時。與此同時,各類別形式美術展覽的出現,其美術展覽標準及美術評價等都對美術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推動了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發展。因此,探討美術展覽對當代中國畫創作的導向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代美術展覽多樣化發展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美術展覽的發展可謂是精彩紛呈,衍生出豐富多樣的展覽形式,比如在形式上有美術館、畫廊、美術運營公司等等,在類別上有國家權威機構主辦的、個人聯展或個展、專題性展覽、國際性展覽等等。美術展覽的發展呈現出形式多樣化的發展,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其展覽的目的和標準也各不相同。比如,由國家權威機構主辦且有政府行政介入的美術展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倡導文化獨立以及普及全民美育,而且對于作品等次的遴選,主要是通過組建較為公平的評委會進行評審,這樣的評審方式評委之間相互制約,可以有效避免主觀意識上對美術作品評判的阻礙,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作品遴選的公平性。而其他類別的美術展覽,其目的較為多樣化,主要以展示和宣傳自我為主,并且在促進社會文化事業發展的同時也注入了許多商業性目的。
但無論是何種類別形式,美術展覽的出現及多樣化的發展,都對美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由于美術展覽的直接性和有效性特點,現已成為了傳播美術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隨著各類別形式的美術展覽層出不窮,具有學術性、權威性的美術展覽也越來越多,其中以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各類型美術展覽已經成功舉辦了多次,比如五年一屆的全國性美術大展、中國畫展等,還有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各省協辦的主題性展覽等等,這些展覽目前仍然在繼續。可見,美術展覽在影響性、連續性、學術性、權威性等方面都達到了較高的地位,這也極大地推動了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發展。與此同時,美術展覽對于美術作品的遴選標準和評價方式不同,也給了當代中國畫創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三、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現狀
中國畫在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一些西方美術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觀念,其發展呈現出了流派紛呈、名家輩出、不斷創新及市場繁榮的景象,整體上可以說是多元化、綜合化的發展趨勢。中國畫形式多樣,蘊含豐富,不僅是適應改革開放的需求,而且也成為了東方文化重要的藝術代表,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但是也同樣面臨著許多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當代中國畫呈現出多元化、綜合化發展的趨勢,但也使得許多畫家在創作時對于畫什么、怎么畫以及創新標準評價等方面感到一些困惑,即使有的畫家在創作時想要創新和發展,但是其創作的作品仍然呈現出不上不下的平庸狀態,也有的畫家創作時局限于材料的創新、紙張的研究等方面,只想呈現出個性化,但是所創作的作品是中國畫還是中國畫式的油畫或者是其他都難以確定。
2.部分高等藝術院校在進行中國畫教學時,只是一昧地注重中國畫的寫實,而忽略了中國畫的寫意,而且存在創新誤區,片面地認為只要融入西方繪畫藝術形式及表現手法或者是在宣紙上素描便是中國畫創新。此外,在傳授西方繪畫藝術時,忽略了中國畫藝術的意向性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3.隨著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也對當代中國畫創作產生了影響,出現了一些急功近利、現代拜金主義思想,有的中國畫畫家在進行創作時,會對作品進行改良,或者是融入一些西方繪畫藝術中的油畫技巧,忽視了作品的質量,充分體現出了畫家急功近利與浮夸急躁的心態,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畫家藝術功力、才能及綜合修養,不利于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發展。
四、美術展覽對當代中國畫創作的導向作用
美術展覽形式多樣化無疑是推動著當代中國畫創作的發展,而且其在美術作品傳播上呈現出直觀性、快速性的特點,大眾也比較樂于接受這樣的傳播形式。同時,許多美術創作者在美術展覽的過程中也會呈現出學習的心態進行觀展,甚至會參照某個展覽作品的模式來審視自己藝術發展的方向。美術展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美術創作者的學習觀念,而且也影響一些高等藝術院校的教學方式和課程設置。
此外,美術展覽的影響面較廣,些獲獎的美術作品會直接影響許多人去臨摹或者學習,但由于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往往會使得美術創作容易陷入誤區。因此,在美術展覽中,無論是任何形式的美術作品,學習者在觀展的過程中,應當客觀地對其進行評價和欣賞,體會藝術創作家作品中隱含著對時代、對生活的個人感悟。
(一)創作動力導向
從根本上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即經濟利益決定了中國畫的藝術創作。對于個體畫家而言,生活是最基本的經濟訴求,這也成為了美術展覽影響當代中國畫創作的主要因素,因為畫家可以通過個人聯展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作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所以美術展覽給藝術家提供了創作動力。以藝術生產的市場價值自古便有,用藝術作品交換錢財在隋代稱作潤筆,而且潤筆的形式多樣,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等價物品,比如蘇軾就以字畫換取羊肉。到了清朝,揚州鄭板橋在其《板橋潤格》中也寫到“大幅六兩,中福四兩,小幅二兩……”表面了畫家也以賣畫為生。正因為如此,美術展覽的發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的,也因此推動了當地中國畫創作的發展。
目前,許多重大美術展覽中的參展作品和獲獎作品豐富多樣,而且注重反映現實,其反映主題包括時下生活、都市題材、歷史事件、環保、市井生活等等多方面的畫作。同時,通過美術展覽,一些優秀的中國畫藝術創作者嶄露頭角,而且還掀起了以他們畫,風為主的流行風潮。比如在中國人物畫創作方面,張見、李傳真、范春曉等以各類型重大美術展覽或者獲獎方式進入到大眾視野,他們有的表達的對象是都市女性,有的表達的對象是帥氣有型的男子,或者還有人與自然,再者反映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等。這些優秀的作品不斷被傳播、品評,掀起了一股效仿之風,同時也影響了高校學生的創作。
目前,美術展覽對于美術作品的宣傳是不可或缺的,其導向作用也是潛在的,在美術展覽過程中一些優秀的作品表達出的主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藝術學習者可以從美術展覽中感受到作品所帶來的正能量及學習角度、方法。毋庸置疑,美術展覽對當代中國畫創作具有主題性導向作用,但是展覽不僅僅只是展示,更多的應該是給創作者帶來更深的啟發與思考。
(三)審美性導向
在美術展覽中,具有各類型的美術作品且風格迥異,有的關注生活,有的關注社會或者人類生存狀態,由于每個創作者的生活經歷不同,所以創作意識和表達方式也不同。同時,在這些展覽的作品中也有一些嘗試性和探索性的作品,雖然被給予肯定,但是由于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如果藝術創作者以此作為自身藝術創作優劣的評判標準,或者作為時尚追捧,勢必會對中國畫創作產生較大的影響。
以5年一屆的全國美展為例,無論是從哪個方面而言,都真實地反映出了近五年中國畫的真實情況,而且無論評選結果如何,都會影響中國畫發展的方向,并且對廣大美術藝術創作者的審美趣味性產生影響。但是從審美性導向上,也帶來一些消極因素,往往藝術思潮的興起會對藝術創作者的審美趣味產生影響,促使他們審美觀念的形成,但在審美發展上也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如果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能夠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結合經驗累積,那么生活中能夠感染到內心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
因此,藝術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應當要關注于生活,在自身知識和修養基礎上發揮想象,這樣才能夠激發出審美認知。目前,對于中國畫的審美較容易陷入到西方畫審美的漩渦中,在美術展覽中也較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創作過程中,受到西方臨摹時教育的年輕畫家,應當要回到中國畫的審美層面,尤其是在人物畫方面,應當要“師古人,師造化”,切忌“師程式”。
五、結語
總的來說,美術展覽在推動當代中國畫發展的過程中,所帶來的導向作用是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創作觀念和學習方法,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這種導向作用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所以應當要客觀地對其進行取舍。
參考文獻:
[1]胡清清.新中國初期參與的大型國際美術展覽及其意義[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04).
[2]王艾.學術介入與問題意識——對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山水畫教學創作系列展覽的觀察[J].美術觀察,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