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必慧
摘 要:課前5分鐘分享交流活動是每天語文課前的閱讀分享交流活動,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保證整本書閱讀穩步進行,有助于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提高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讓學生更好地記憶自己所讀的內容,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品質的發展。開展活動時,要考慮好一些細節,分享的內容要豐富,有梯度,有層級,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形式多樣,分享內容可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聯系,也可與學校活動和社會熱點、焦點相聯系。不同類型的書,要有不同的分享交流方式。
關鍵詞:課前5分鐘;分享交流;意義;推進;整本書
課前5分鐘分享交流活動是每天語文課前的閱讀分享交流活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交流活動,通過學生閱讀、獲取信息、思考、質疑、創造性地交流分享等來實現學習目標,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主動參與分享交流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
一、每天幾分鐘的分享交流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意義重大
1.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保證整本書閱讀穩步進行
每天開展有趣的分享交流活動,先培養學生對分享交流活動本身的興趣,學生為了每天能更好地與同學分享交流,他們就對閱讀有了間接興趣,一旦走進書中,會情不自禁被書中的內容吸引,特別是小說。閱讀多了,知識儲備多了,興趣也就越廣泛,對閱讀的興趣就越濃厚。學生有了閱讀興趣和動力,整本書閱讀才能穩步推進。
2.分享交流有助于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
每天要分享交流,學生在小組和全班表達,是在進行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特別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膽量,并慢慢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肯定和掌聲,從而提高自信心。
3.可以更好地記憶所讀的內容
分享交流是自主學習方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它是一種主動的學習,它要求學生把他閱讀的內容傳遞分享給其他同學。根據學習金字塔的理論來看,把學習內容傳遞給他人可以使學習內容留存率保持在90%,學生要把他閱讀的內容告訴同學,首先要求他在交流之前非常熟悉所閱讀的內容。其次要理解他所閱讀的內容,即理解記憶和有意記憶,而這可以提高記憶。其次,同學一起說說自己所讀內容和想法,這樣同學之間可以無意地記憶所讀的內容,從而可以讓有意記憶和無意記憶相輔相成,交替運用,讓學生更好地記憶所閱讀內容。
4.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品質的發展
高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增強,是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品質表現出獨立性和批判性,但是也表現出片面化和表面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品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和語文核心素養之一。每天幾分鐘的分享交流可以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品質。在分享交流某個小說中的人物時,學生概括人物特點往往不全面,課前分享交流可以大家一起說說,互相補充,再引導學生綜合起來,培養學生抓問題能力,先要抓主要方面,全面看問題,在課前分享交流時培養學生辯證的思維習慣。學生在分享小說人物形象或故事情節時,讓學生分享交流人物性格,談談人物性格形成發展的因果關系,交流人物命運發展的根源,分享情節發展的因果關系,訓練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總之,每天的分享交流活動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品質訓練是有幫助的。
二、怎么更好地開展課前交流活動
1.考慮好一些細節
如活動前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班級進行相關宣傳,制訂出分享交流的計劃和適當的評價獎勵制度和措施。每天保障、控制時間,營造良好的氛圍,分享交流過程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全程進行適當指導監督。每天語文課前5分鐘,組織學生分享交流前天閱讀的內容,但也要控制時間,分享內容要控制量和節奏,計劃好5分鐘每天可以分享交流的內容,每天課前用PPT上的圖文和音樂營造氛圍,提示激發大家分享交流。分享交流過程要多表揚鼓勵,少評判。整個分享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但教師也不能放手不管,要指導學生選擇恰當的內容和形式來交流,交流過程要把控場面和節奏,適當引導學生遠離偏激錯誤的認識,要適當引導學生辯證看待事物,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看待問題和多方法解決問題。
2.分享的內容要豐富,有梯度,有層級,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形式多樣
分享交流內容以每天的閱讀內容為基礎,可以有精煉的文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可以復述故事,可以概括書中觀點,可以畫思維導圖,也可以表達自己閱讀感受或體會,可以提出自己閱讀中的困難或問題,互相分享閱讀的方法,好的閱讀習慣做法,包括同學們閱讀后獲得的信息或知識,以及運用信息或知識的過程。
每學期剛開始先進行學生比較喜歡的長篇小說閱讀。剛開始分享交流內容要容易一點,輕松活潑,能激發大家興趣的,如小組分享金句,或大組寫金句接龍比賽,分享自己最喜歡或印象最深的情節,大組概括故事情節接龍比賽。學術類著作剛開始可以小組分享自己抓的關鍵詞和觀點,也可以分大組進行關鍵詞接龍或觀點歸納接龍比賽。隨著閱讀的進行,分享交流的內容慢慢可以加大難度,如小說可以分大組分析人物形象比賽,人物命運因果分析比賽,分享交流問題和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分享往深層次發展。學術類著作可以分享觀點與論據的分析,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推理分析等。總之,分享交流既要能激發學生分享交流的興趣,但也不能只圖熱鬧,慢慢要加大難度,促使學生閱讀往深處思考。形式可以是小組分享交流、個人或幾個人發言、全班接龍、分組比賽、朗誦背誦、PPT展示、歌唱表演等,力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營造活潑的氣氛,讓全班同學都參與進來。
3.分享內容可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聯系,也可與學校活動和社會熱點、焦點相聯系
課前分享交流的內容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借學生談論的話題或討論的問題,順勢導入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思考課堂要學習的內容。例如,學生閱讀《大衛·科波菲爾》時,正好討論到大衛做童工這個問題,學生只談到大衛童年這一段凄慘的經歷,正好要學習《包身工》這篇文章,于是順勢引入課堂教學,把學生分享交流的內容和課堂要學習的內容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思考三個問題:(1)童工、包身工他們的相似點是什么?他們的問題僅僅是個人命運問題嗎?(2)造成他們悲慘命運的根源是什么?(3)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社會現象?讓學生先討論,學生開始只說他們很慘,吃不好,住得差,勞動時間長,報酬低,被老板剝削,啟發他們從社會地位出身去思考,引導學生認識到他們都是社會弱者,出身貧窮,社會地位低。依次類推,先讓學生討論發言,再結合他們討論發言的情況啟發他們由個別現象到一般規律的認識,由童工、包身工這些人的悲慘遭遇去認識資本主義的社會發展規律,啟發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思考造成人物命運、悲慘處境的社會原因是什么。把學生分享交流整本書的內容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與教材的學習結合起來,與生活中的事件和社會事件結合起來,使整本書閱讀分享交流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
4.不同類型的書要有不同的分享交流方式
學生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分享交流的方式也應不一樣。這里主要以長篇小說和學術類著作為例。小說是文藝作品,偏于形象思維,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和典型的環境,學生分享交流形式可以活潑一些,如長篇小說人物很多,可以讓學生玩人物名字、人物情節接龍比賽,為了讓學生研讀小說中經典的情節片段,可以表演經典情節片段、觀看影視片段、分組概括人物形象比賽、分組尋找情節的因果關系比賽,小說分享交流的形式可以熱鬧、活潑一點。小說的幾分鐘分享交流內容可以從熟悉人物入手,可以一天分享一段情節、人物某個性格、社會環境某個特點、人物與環境的關系、小說某一主題等,讓學生抓住小說的特點去分享,從而讓學生熟讀和研讀小說。讀學術類著作時,學生閱讀是有難度的,理解會存在障礙,這時的分享交流就可以小組討論和集體討論形式為主,讓小組交流自己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全班同學一起討論交流自己的理解。總之,小說的分享交流偏重感性,但也要讓學生分享交流突破感性,把對人物情節環境的感性認識抽象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透過人物、情節、環境去認識人生、社會。讀學術類著作,抓住作者的觀點,理清作者論述的思路非常重要,我們的高中生本身對議論文不感冒,理解又有難度,概括文章每段的觀點,理清全文和每段的思路對他們來講是件很難的事,所以課前分享交流時,可以讓學生一天分享交流一些觀點和思路,這樣分享交流一段時間之后,慢慢學生就能掌握概括觀點和理清思路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分享論點和論據,讓學生分享一個論據可以分析出什么觀點,分享根據書中某一觀點還可以推斷出什么結論,根據書中的觀點去分析教材中某篇文章的內容。總之,要讓學生多分享交流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和一般到特殊的演繹推理。
分享交流活動組織得好,可以有效地推動整本書閱讀。為了保證整本書閱讀順利有效進行,應該開展“每天一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及時分享”為特點的課前5分鐘分享交流活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使他們自主閱讀,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和信心,進而真正通過整本書閱讀訓練閱讀理解和概括能力,豐富想象和聯想,提升思維品質和鑒賞能力,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建構整本書閱讀的經驗,進而提升人生格局,培養崇高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懷。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第五版)[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05:309.
[2]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6-01.
[3]倪崗.中學整本書閱讀課程實施策略[M].商務印書局,2018-08.
[4]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如何閱讀一本書[M].商務印書局,2019-01:109-112.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