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婕
摘要:在新時期環境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升,人們對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文化和藝術也是越來越關注,為了滿足現階段人們的生活需求,就需要加強我國文化方面的建設。在我國的文化建設中,群眾文化生活是重要的部分,對基層人們的綜合思想水平提升有著重要價值,本文就針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意義和途徑進行分析,希望對我國文化建設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群眾文化生活;重要意義;豐富途徑
中圖分類號:G24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12-01
一、前言
文化建設是我國目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而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則是文化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滿足現階段我國,人民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需求的必要途徑,對促進我國長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實現對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效果,需要相關部門充分認識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并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途徑,這也是我國長期發展需要一直重視的內容。
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意義
群眾文化生活直接關系到我國整體文化水平的高低,在我國長期發展中,群眾文化生活一直是最被忽視的部分,由于受到諸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群眾在文化生活方面的素養比較缺乏,而新時期環境下國家重視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對我國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能夠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質。通過對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能夠有效的促進人民群眾對文化知識的了解,感受文化的內涵,受到文化魅力熏陶,從而對他們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進行提升;同時,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社會主義以及和諧社會建設,通過對群眾的文化生活豐富,使人民群眾個人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而這對我國社會主義以及和諧社會建設就創造出有利的條件,這對推動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發展意義重大;另外,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是我國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關鍵建設內容,想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健康、穩步的發展,一定要重視對人民群眾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物質需求基礎上,進行群眾文化的創建,吸引和調動更多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生活的建設中1。
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途徑
(一)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
在歷史發展中,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并不是很迫切,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也更加關注自身文化生活。但很多人民群眾是不能夠獲取大量文化資源的,特別是對于我國農村地區,文化資源的匱乏也導致人們文化生活方面的發展不足,因此,為了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和為人們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條件,相關部門就要積極開展送文化下鄉的活動。比如,可以采取一些傳統的方法,如“送電影”和“送戲”等方式,圍繞著地區發展方面和人們實際需求來對一些偏遠地區進行文化送下鄉,活躍他們的文化氛圍;還可以“送書”下鄉,將一些科學農業生產書籍和科技書籍等送到基層,來促進科學農業的發展;還可以開展“農業講壇”、“農業課堂開講”等活動,加強對新農村的建設,繁榮其地區文化,實現文化理論和實踐應用的相結合2。
(二)大力發展文化廣場
在現階段我國在群眾文化發展中,十分注重文化廣場的建設,很多地區都建立了文化廣場,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活動場所和設施,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的載體。通過大力發展文化廣場,地區人民就可以借助文化廣場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更好的服務于群眾文化的發展。比如,借助文化廣場人們可以開展一些文化學習和文化交流活動,人們聚集在文化廣場中進行討論,增加了文化交流的機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促進他們自身文化素養的逐漸提升;借助文化廣場還可以開展一些健康舞和體育健身等活動,這為人們提供了良好的體育活動和養生健康的場所,促進人們對全面健身文化的認識。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在我國悠久歷史的發展中產生了諸多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匯聚著人民先輩們的智慧,也代表著地區生活文化的精華,因此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時候就需要充分利用其地區傳統文化資源,做好對其地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宣傳@。比如,在重要的節日可以開展一些具有民族文化性的活動,山歌大賽”、烀展”等,來吸引人們的關注,并對當地民族文化生活進行體現;還可以定期組織一些民間藝術的團體進行文化活動的開展,合唱團、舞蹈團、藝術團等,創新文化活動的形式,切實實現對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
四、結語
綜上所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是人們文化需求的體現,也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要求,為了切實實現對群眾文化生活的豐富,相關部門就需要不斷進行群眾文化生活途徑的探索,創新文化生活方式和載體,從而為群眾文化生活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注釋:
①楊明玉.鄉鎮群眾文化建設中文藝隊伍作用及培養[J].經營管理者,2017(17):351-351.
②陳洪.立足群眾,豐富群眾文化生活[J].科學中國人,2017(2Z):138-138.
③錢秀潔.對新時期基層群眾文化工作的幾點思考[J].活力,2016(20):4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