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治明,2012年碩士畢業于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師從陳林教授。2016年研修于“當代新工筆創作人才繪學計劃”高研班,師從張見教授。現為安徽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院聘畫家。現任教于安徽大學藝術學院。作品曾參加2018廈門全國工筆畫雙年展(獲獎)、第六屆安徽美術大展中國畫展(獲獎)、青春心印——2019關山月美術館青年工筆畫展、對岸·新工筆又十年一中國藝術研究院工筆畫院提名展、學院新方針第十二屆年展等。
欄目主持人陳林推介詞
藝術家的創作,應該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前行的過程,雖然這種超越會面臨諸多困難。十多年來,不論是在題材、畫面構成上,還是在作品的最終呈現方式上,魏治明都一直在進行著探索。不論用何種方式表達,他都能以細膩精致的用筆、溫潤典雅的色彩、富于詩性的空間構建繪出恬淡清麗的畫境,作品的意蘊雋永、詩意綿長。
魏治明創作自述
在畫面構建上“以主觀觀念化的闡釋方式”替代“傳統自然主義的觀照方式”的敘述方式是新工筆的繪畫創作理念。這種理念深受當代年輕畫家的喜愛,正如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詩句,字面上寫的是風景,實則是在表達心境。在我看來,這種借物抒情(“隱”的手法)比平鋪直敘(“顯”的手法)給予人聯想和解讀的空間要大得多,也更加高級。
我有幸從習畫到創作一直跟隨新工筆幾位領軍老師學習,深受這種創作理念的影響。從《女青年肖像系列》《黑烏鴉系列》到《質本潔來還潔去》《清風依微》,其間我還創作了《黜游》《松潔》《跡》等作品。綜觀這幾年的創作,我的畫面基本都是圍繞女性為母題展開,運用傳統的工筆繪畫語言和技法闡述新的工筆繪畫觀念,多為隱喻的傳達,不預設概念,不急于下定義,也不打算下定義,而是適時而言,順勢而言,透進一絲光亮。誠如杜尚所說,藝術是“一面人生的鏡子”,這面鏡子能折射出對人生、藝術、文學的感悟,有時候還轉向對哲理的思辨。
新工筆繪畫創作的表達方式,雖然注重對現實觀念的詮釋,但是,生成作品的背后就需要畫家具有更加系統、縝密的理論知識體系作為支撐。同時,畫家應當以傳統為根基進行創作,更要立足于對當下生活的體驗而創作。這也是我在進行每一次創作前的思考和未來努力探索的方向。
約稿、責編: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