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士鵾
摘要:博物館是衡量國家科技文化水平的重要媒介,而其中收藏的文物則是歷史及民族文化的見證者。新時期,博物館建設工作已經進入了全新的階段,其文化教育功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發揮。今后,我們需要以做好博物館講解工作為起點強化其文化教育功能,進而在博物館與社會之間搭建起固定的聯系橋梁。以下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著重闡述了做好講解工作及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的措施,希望對推進相關工作的優化改革有所幫助。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講解;文化教育功能;措施
中圖分類號:G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71-02
一、前言
現階段,強化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已經成為了博物館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從大環境來看,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及社會地位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它在陳列展示文物之余承擔的更多是一種文化傳承者的角色。而想要讓來博物館的游客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價值內涵,則必須要做好講解工作,這也是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的基本前提。后續工作中,要逐步革新講解工作的技巧并在整合各方資源的基礎上嘗試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進而使博物館在文化教育及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博物館講解工作的特點
博物館的講解工作是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的主要媒介。對游客來說,講解工作也是其了解文物及其背后的文化價值內涵的重要途徑。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歷朝歷代都積累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我們需要將其傳承下去。從理論層面來說,博物館講解_工作即講解人員在提煉總結文物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語言藝術、講解技巧將提煉出的知識傳遞給博物館游客的過程。它是博物館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特點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統一性特點。講解工作實現了實物性思想傳播及知識傳遞的有效統一。實際工作中,博物館講解工作需要以文物為基礎,之后才能夠向公眾傳遞正確的思想文化知識和價值觀念。脫離了文物的講解工作是不切實際的,而講解工作也是對文物文化價值內涵的加工延伸。對游客來說,只有依靠工作人員的講解,他們才能夠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價值內涵,并提高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而對博物館工作人員來說,在講解工作中必須要將文物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及科學價值準確傳遞給博物館游客,要選用他們能夠接受或愿意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以提高他們的認同感并提升文化教育效果。當然,這也是講解工作實物性思想傳播及知識傳遞有效統一的重要體現,有助于提高民眾的思想道德水準及文化素質。
其次,直觀性特點。因為講解工作主要針對的是來館游覽的游客,所以具有直觀性特點。游客在游覽過程中可以直接觀賞到文物及相關的文字圖片介紹,因此講解工作需要以此為起點來加深游客對于文物的了解。尤其在博物館陳列展覽無法滿足不同層次的游客的認知需求的前提下,更需要通過文物講解來拓展游客的游覽感受,讓其了解到那些文物展覽中沒有呈現出來的內容。期間,博物館工作人員需要與游客進行相應的情感交流,進而引導其從全新的角度了解文物,而這也是賦予文物生命力的過程。
最后,人文性特點。新時期,博物館講解工作需要突出人文性,即根據不同游客群體設計講解詞、講解方案,進而改變過去固化式的講解模式。例如在給考古專家進行文物講解時,他們可能會更加關注陳列文物的發掘地點、定名、時代。因為這部分內容相對理性,所以就不應采用感性化的講解模式,否則雙方根本無法產生共鳴。而在面對普通游客時,則應當將講解重點放在文物背后的文化價值內涵之上,要讓他們通過展出的文物觸摸一個逝去的時代,因此需要弱化講解詞或講解方案中的理性因素,突出其感性因素。
三、做好博物館講解工作的技巧
(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新形勢下,博物館工作人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以確保能夠靈活應對更加復雜的工作形勢。要使自己的精神、氣質、風度及姿態貼合實際工作需要,進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來面對游客,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講解文物時與游客產生情感共鳴并加深其對于文物的了解。此外,在完成常規工作之余,博物館工作人員也應當加強自我學習并做好文物背景資料的搜集工作,以豐富文物講解工作的內涵。
以上述工作為基礎,工作人員還需要做好講解詞的撰寫工作,這是高效完成講解工作的基礎。需要強調的是,展出文物的介紹說明材料并不能直接用于文物講解,應當根據特定的文物撰寫專門的講解詞。之后工作人員還需要完成講解詞的背誦記憶,并針對講解詞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最后還需要實地走一遍講解路線并站在游客的角度來分析其中的不足之處。通常情況下,講解詞長度需控制在30-40分鐘,此時游覽完整條線路則大概需要1個小時,如此才能夠在給游客留足消化時間的基礎上將重點內容傳遞給他們,最終達到理想的文物講解效果。
(二)更新溝通技巧
博物館文物講解需要的并不是“滿堂灌”式的文物知識傳輸,應當與游客建立起相應的互動,如此才能夠保證講解工作順利完成。因此工作人員要根據實際工作需要不斷革新自己的溝通技巧,以確保能夠加強與游客的互動并處理好工作中的突發問題。社會在發展,民眾的思想意識形態也在日漸多元化,所以不同的游客會在不同角度來認識、了解文物,這是造成文物講解中游客產生差異化認識的主要原因。這時工作人員就需要根據其不同的認識對其進行引導,進而將文物最重要的價值及文化內涵傳遞給他們。這一過程是在不斷溝通的過程中完成的,所以革新溝通技巧是關鍵,工作人員需要正確處理游客的反饋并根據其提出的問題進行動態化處理。
在革新溝通技巧之余,工作人員還需要掌握正確的講解技巧,如此才能夠在文物講解時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天。具體內容如下:(1)講解時要有“視像”,就是在自己的心里想象一幅畫面,之后再將這幅畫面運用準確的語言展示給游客。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就可以保證工作人員眼神、語氣及情感的真實性,便等于增加了文物講解的代入感;(2)把握好文物講解的“度”。為了提高文物講解工作的藝術美感,工作人員需要對講解詞進行必要的修飾,這是必不可少的。但這方面的修飾一定要掌握好“度”,在保證講解核心要點的基礎上,不能讓文物講解變成“播新聞”,也不應讓其變成“拉家常”。
四、發揮博物館文化教育功能的具體策略
(一)創新教育理念及服務形式,利用媒體來提高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
現階段,博物館想要發揮出自己的文化教育職能,首先要創新教育理念并逐步革新服務形式。這一環節的改革需要以對社會文化的了解為支撐,要結合本區域的文化傳承及文物保護工作現狀組織豐富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從而提高游客的文化素養。互聯網時代,博物館既需要組織好線下文物展覽及文化教育活動,又應當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利用互聯網技術組織好線上文化教育活動。借此來創新博物館服務形式,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到博物館所主導的文化教育活動之中。
新形勢下博物館講解與文化教育活動也應該結合當前時代的發展趨勢,采用更豐富、多元的途徑。如今我們正處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時代,博物館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也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文化作用,博物館可以借助媒體平臺打開宣傳途徑,提高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以此來打響專屬于博物館的文化品牌,更好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及文化需求。博物館的相關部門要及時與當地的媒體平臺保持密切交流,借助媒體平臺的力量,調動大眾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博物館的價值意義。
此外,博物館還可以借助新媒體將優秀的文化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公眾,這一形式不僅能夠打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還能夠增強公眾的體驗感,進而更好的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
(二)做好人才培養,加強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
結合實際工作現狀分析,當前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與滿足人民群眾的日益復雜化的文化教育需求,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還需要做好人才培養。首先要集中力量做好創新人才引進工作,增設創新型工作崗位,提高相關待遇,提升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組織好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活動,幫助其轉變工作理念、革新工作技巧。培訓可以按照“長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思路完成,通過長期外派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借助于短期培訓幫助其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短板,這樣才能夠為以博物館為主導的文化教育打造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期間,要注意加強博物館與其他博物館的合作,進而為工作人員搭建起高效率的學習平臺。
博物館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也需要新發展,加強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便是可行性較高的改革方案。今后,淮安市博物館要多學習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社會參與意識,做好與旅游業及文化創意產品的結合,并利用博物館所特有的文化歷史底蘊,遵循“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原則設計衍生產品。讓文物“活起來”!同時,這方面的改革同樣能夠達到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的效果,因此要提高關注度。
五、結語
新時期,博物館的建設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因此需要做好其文物講解工作并發揮其文化教育功能,只有這樣才能夠贏得游客的支持及認可。這是一項系統化的改革,需要明確博物館文物講解工作的特點并制定系統化的工作方案,以上筆者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分析探究,希望對推進相關工作的優化改革有所幫助。
注釋:
①張立.新時代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與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02):200-205.
②韓成.淺談博物館中的社會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85.
③黃能.淺析博物館文化元素的創新應用與推廣[J].中國民族博覽,2019(12):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