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弘文
摘要:文物傳承著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大量贗品擾亂人們視線,因此,對文物進行鑒定對全面認識文物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文物鑒定和文物鑒賞的簡單描述,利用新興技術實現對文物鑒定與鑒賞的高效化,幫助博物館更好地進行文物展示。
關鍵詞:文物鑒定;鑒賞;方法
中圖分類號:G8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8-0273-02
一、前言
文物是在一定歷史背景下創造出的產物,蘊含著較高的時代價值。現階段,隨著國家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各大博物館陳列的文物必須經過嚴格的鑒定,避免使用贗品展示,這就要求對傳統文物鑒定技術推陳出新。我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將文物鑒賞技術與新時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建立一套高科技化的文物鑒定程序,實現博物館展出文物的高質量,間接的促進了人們鑒賞水平的提高,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前進步伐。
二、文物鑒定與鑒賞的現狀
(一)鑒定內容
文物鑒定的內容主要包括區別真偽,斷代和評價三方面。首先,區別真偽是一切鑒別工作的核心,只要在真正的文物之上,才具備讓人們鑒賞的標準;其次,斷代是根據文物各種特征,明確文物的年代,促進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最后,對文物進行準確評價依據文物產生背景及文物在當時背景下發揮的作用,從而確定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對文物三方面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鑒定是文物工作者的主要任務,同時文物鑒定與鑒賞是歷來傳承的歷史工作,是博物館進行展示的首要任務,對文物進行鑒.定主要是通過分類、比較和辨別三大方面。
(二)分類
分類是指針對混合著的文物依據一定標準分為互相排斥的類別,提高文物鑒定后續工作的效率。而分類主要是依據文物的數和種差兩方面特點展開工作的,可以通過文物自身特點對其進行大范圍的劃分。例如,為區分陶器和瓷器的不同,依據數和種差的特點,將陶器定義為由粘土制成,達600"C溫度燒制并具有較強吸水性的器具,而將瓷器定義為由高嶺土制成,達1200"C溫度燒制且不具吸水性的器具,從而實現對陶器和瓷器種類的劃分。此外,進行文物鑒定分類的過程中也包含著對文物的鑒賞,要對某一時期文物的分類過程中,就必須了解文物特性,潛移默化的對文物開展深入了解,實現對文物歷史背景及本身特性的鑒賞。
(三)比較
比較法是進行文物鑒定與鑒賞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是通過了解文物特征來尋找出不同種類文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根據尋找出的相似點,也可進一步推斷具有該文物特征的其他文物也具有相同點,對文物之間進行比較,發現各類文物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可以提高文物鑒賞人員的整體體系,提高文物鑒定的能力,使博物館文物達到各區域之間的清晰化。比較法的一般工作流程是,先設立一個標準的文物,找出與標準文物有相同特點的其他文物,接下來找出文物之間的不同點,對文物進行全方位的鑒賞,主要包括此文物與標準文物之間的內部聯系及主要區別,最終達到高準確性的判斷。在進行比較法鑒賞的過程中,一般從文物的造型,墨跡,文字等方面入手,更容易尋找到與標準文物的區別。
(四)辨識
辨識是進行文物鑒定與鑒賞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環節,要求文物鑒賞人員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強的邏輯推理能力,主要在分類和比較工作的基礎上,對文物進行分析,綜合,以及經過反復的調查和考證,尋找出文物之間的一般規律。根據一般規律,探索文物的本質特征,文物鑒賞人員利用嚴謹的推理能力形成關于文物的概念。比如,在進行陶瓷的辨識過程中,根據瓷器的紋路,造型等特征,推斷出瓷器所在年代和窯系,實現對瓷器的精細化分類。在其辨識過程中,鑒定人員首先要具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對文物外形進行極致化了解,然后根據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對文物的信息進行準確化的判斷。
三、文物鑒賞
文物鑒賞可以實現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滿足,在鑒賞過程中,激發出人們的感知覺,情緒以及情感等方面,實現對文物鑒賞的評價。在鑒賞家進行鑒賞文物的過程中,通過細致觀察可以發現,鑒賞家在對某一文物進行鑒賞時,眼神,動作等會發生改變,甚至會嘴部會出現贊美之聲,這些行為都是文物鑒賞的外在體現,從而實現對文物的全面評價。通常,文物鑒賞分為三個環節的體現:
第一,鑒賞家看見文物時,會將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在對文物的欣賞之。上,無心關注除文物之外的事情,甚至會抑制意識的轉移;
第二,當進一步接觸文物時,會產生上述的身體特征,使文物和自身情緒情感融合交匯,對文物產生評價;
第三,在鑒賞完成后,感到精神得到疏解,并將文物的情感收納到自身的記憶程序中來,只要以后一看見此文物,便會自覺地產生相應的身體動作,完成積極的潛意識程序化建設。通過鑒賞文物,不僅可以更新對文物的認識,豐富自身歷史體系,而且可以緩解心理壓力,建立積極化情緒,發現尚未挖掘的歷史文化價值。
四、現代技術在文物鑒定與鑒賞的運用
(一)三維成像技術
將現代技術運用到文物鑒定與鑒賞中來,實現文物鑒賞效率的提高,跟隨時代潮流,達到與時俱進的技術更新。三維成像技術是將智能勘測,圖像技術和完整還原技術相結合的模型,將這一技術運用到文物鑒定與鑒賞的工作中來,促進文物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首先,管理者通過各項數據的測量,對博物館呈現出的文物實現全方位還原技術,并加載到有關本博物館的信息中,使參觀者可以提前了解本博物館陳列文物的相關背景;
同時,針對歷史悠久的文物,避免在參觀過程中出現的破壞行為,可以根據文物模型實施全方位模型還原技術,使易破壞文物得以傳承;
最后,三維成像技術也有利于對文物深一步的鑒定,根據成像模型,對文物進行總體觀察與研究,可以深入探索文物形成質量問題,為進一步的鑒定工作打好基礎。
(二)網絡信息平臺
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在博物館的文物鑒定與鑒賞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物的鑒定與鑒賞需要來自各方專業人士的建議,因此,博物館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來達到最完整的專家評價。
首先,建立網絡信息平臺是基礎,對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鑒賞家可以使用網絡進行遠程鑒賞,利用三維成像技術下的文物還原,使鑒賞家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對文物進行評價,博物館收集各方意見,形成最具權威的鑒定結果;
其次,形成相關信息檢索系統,在進行文物鑒定中需要整合多方資料,而博物館建立文物相關信息系統,可以減少鑒賞者的收集資料時間,提高鑒賞者的工作效率。
最后,博物館的展覽廳也可放置相關資料設備,參觀者在進入展覽之前,可事先了解相關信息,促進博物館向前發展。
(三)激光與光電透視技術
激光與光電透視作用可以解決文物內部結構鑒定問題,此技術拓展了鑒定范圍,使鑒定者對文物內部結構進行深入調查考證,防止出現內部結構受損問題,對文物實行內外部全方面保護。同時利用此技術促進分類,比較和辨識工作的高效運行,內部結構也具有很多方面的不同,該項技術使鑒定人員可以進行更細致地化分類,更全面地比較,更專業化地辨識,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論化基礎。
五、結語
文物儲存著當時背景下人們的勞動成果,有著獨特的經濟和歷史文化價值。傳統的文物鑒定主要是針對區別真偽,斷代和評價三方面,使用分類,比較和辨識三種方法來進行,隨著新興技術逐漸進入該領域,將三維成像技術,網絡信息平臺和激光與光電透視技術運用到文物鑒定與鑒賞中來,實現鑒定人員工作的細致化和全面化,提高人們欣賞文物和保護文物的意識,維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基。
參考文獻:
[1]李坤寧.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青年時代,2017(27).
[2]劉玉梅.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藝術科技,2017(02).
[3]次仁德吉.新技術條件下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初探[J].區域治理,2019(08).
[4]安秋州.關于文物鑒定與鑒賞方法探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