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消費是重要的經濟發展基礎。農村消費可以為經濟增長提供驅動力、支持力和改革力。在推進農村消費的同時,要從目前影響農村消費的因素著手,解決農村消費問題。農村消費潛力大,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在拉動經濟增長方面,要積極發揮農村消費的作用。文章通過對挖掘農村消費潛力和拉動經濟增長的途徑進行探討,旨在為農村消費水平提升提供有效思路。
關鍵詞:農村;消費;經濟增長;收入
農村經濟主體是廣大農民群眾,在經濟促進過程中,只有積極鼓勵農民,才能夠保證消費的有序。農村消費潛力挖掘,可以從提高農民收入、完善農民保障、健全金融市場、推進勞力轉化等方面著手,從農村消費和經濟整體上構建良好的消費環境,為推進農村經濟做出積極貢獻。
1 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原理
1)消費為經濟增長提供驅動力。消費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到需求引導性的作用。經濟目標主要以消費需求為核心進行構建,這就使得消費拉動經濟成為現實。在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產驅動效應,使得經濟增長始終圍繞著消費進行[1]。尤其是在消費中所產生的價值期望,成為勞動要素的呈現基礎。消費對于勞動商品具有引導和推進的效應,圍繞著消費開展經濟活動才會有市場,這也被更多的經濟參與者所認同。
2)消費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力。在經濟發展中會存在一種趨勢,也就是經濟的波動性。當經濟出現低迷時,消費所產生的支持力效果更為顯著。消費可以形成有效的經濟循環,使經濟投入和產出良性互動。當消費增加時,生產投入才能夠快速回籠,從而可以進行下一循環,進而營造積極的經濟發展環境。經濟發展速度在消費中得以加速,經濟效益也在消費中得以實現,在經濟進步中依賴于消費的刺激和支持,從而體現了消費的重要經濟性。
3)消費為經濟增長提供改革力。現代經濟發展中,結構調整成為推進經濟繁榮重要舉措。經濟結構調整需要以消費作為重要的改革動力。消費結構決定了經濟結構,而經濟結構調整歸根結底就是消費結構的調整。消費結構影響因素中,技術和觀念占有重要位置。技術進步和消費觀念改變,造成消費趨勢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使得產業調整和升級成為一種必然,消費促進了結構的轉型,也對經濟增長貢獻了積極的力量。
2 當前農村消費現狀分析
1)農村收入現狀。農村是重要的經濟主體,在農村消費過程中,農村人口的消費能力受到收入的直接影響。農村地區的消費方式,在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也有了明顯改觀,但較之城市來說,消費潛力并未得到全面挖掘。農村地區收入情況要得到全面改善,還需要從脫貧方面入手[2]。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基數仍然很大,尤其是在偏遠地區的農村,貧困人口比例更高,這對經濟增長中推進消費造成嚴重的阻礙。農村普遍收入低,也影響到農村地區的消費觀念,農村非貧困人口雖然具有較好的消費能力,但受觀念影響,收入并未轉化為消費動力,造成收入與消費并未同步增長的局面,最終導致農村消費水平低。
2)農村保障現狀。農村保障情況關系到農民的生活負擔。國家在大力建設農村保障體系過程中,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農村醫療體系和農村養老體系的建立,為廣大農民解決了后顧之憂,農民可以有更多的經濟基礎用于消費。但同時也要注意到,由于農村經濟保障整體情況受到經濟發展的限制,農村保障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3]。另外,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農村土地歸入城市范圍,農民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隨之是保障體系與城市消費水平差異過大的問題。農民現有的保障,無法充分地滿足生活改變,這就約束了農民的消費,使得農民更愿意用儲蓄來保障生活,用于消費的收入顯著降低。
3)農村金融現狀。目前農村消費仍然以傳統方式為主,信貸消費等新型消費方式難以推進。消費過程中,一些金融機構考慮到農民還貸等風險情況,對于農民信貸需求也采用緊縮政策,使得農民消費難以擴大。農村經濟發展中,由于一些針對農民幫扶的政策落實還不到位,真正享受到國家優惠的農民數量仍然有限,對農民消費刺激的效果不足,影響到消費市場的建設。
4)農村勞力現狀。勞動力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在改革開放以后,農村勞動力更多地趨向于向城市流動。這種流動導致農村地區青壯年等有經濟能力的人口比例降低。農村勞動力的遷徙,使得一部分收入在城市進行消費,對于未消費的部分一般也會存入銀行等機構,用于自建房屋等目的。這些勞動力情況,造成農村經濟的實際支撐不足。雖然農村也出現一些小規模經營者,但由于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限制,穩定性和收入的水平普遍不高。
3 挖掘農村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
1)提高農民收入。收入作為消費的支撐,在挖掘農村消費潛力時,要同時提高農民收入。農民收入提高,應當立足于農村經濟實際,充分發揮農村現有資源的優勢,鼓勵農民增收。國家加大對農村經濟的扶持,給予農村經濟優惠支持。農村扶貧工作也要落到實處,通過開展技能扶貧等方式,讓農民獲得增加收入的能力。在農村經濟發展中,還要積極營造健康的收入環境,促進農村產業經濟,如食品深加工產業等,都是適合農民增收的舉措。
2)完善農民保障。構建新時期的農民保障體系,要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農民保障的有效實施,可以降低農民用于治病養老的收入占用,從而可以提高農民的消費能力,在完善農民保障體系時,要將國家政策進行有效落實,尤其是偏遠地區的農民,應當享受低保等待遇。對于城市化進程中,土地被征收的農民,要考慮到生活實際,將這部分農民的保障與城市居民劃齊,從而提高保證水平。另外,農民教育保障體系也要進行建立,為農村教育輸送更多的教育資源,從全方位保證農民的利益,農民才能夠放心地進行消費。
3)健全金融市場。農村金融市場應當以服務于農民為己任,增加農民信貸等服務范圍,從農民實際需求出發,建立專門用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貸款服務項目。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可以通過信息公開等方式去降低金融風險,使金融機構更積極地參與到農村經濟建設中。農民獲得充足的資金發展農業等經濟模式,相應的收入水平也會逐步增加,農民經濟積累增多的同時,也必然會帶動農村經濟的提高。
4)推進勞力轉化。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是一種必然,那么政府要進行積極的引導,幫助農村勞動力更好地融入城市經濟體系中。在農村勞動力流動中,可以有組織地建立農民技術培訓機構等,在農民獲得技術的同時,鼓勵農民回鄉創業,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農村基層技術服務機構,可以通過示范基地等方式,讓農民看到就業希望,激勵農民進行產業化和規模化生產的積極性。通過讓廣大農民成長為懂技術、懂管理的高素質農民群體,提高農民整體的生產潛力,進而起到推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4 結束語
挖掘農村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農村地區是重要的經濟構成,農村人口數量以及區域范圍,都為經濟增長奠定了基礎。農村消費潛力巨大,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去科學合理的挖掘。在農村消費中進行有效保障和引導,使農村消費良性循環,起到積極的經濟驅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許明娟,王小劍.激發消費潛力 提升消費水平——當前浙江消費領域發展狀況分析[J].浙江經濟,2019(13):19-21.
[2]滕紅,游厚秀.釋放消費潛力 助力經濟發展——基于重慶市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研究[J].中國統計,2019(01):69-71.
[3]王瑜,施娜.寧夏城鄉居民信息消費差距與經濟增長互動關系研究[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3):170-176.
作者簡介
法琳萍(1975-),女,河南省滎陽市,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中共黨史專業,碩士,現從事黨校教學,講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