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全新的互聯網時代,以往的農業經濟發展的局限和弊端日益明顯。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相關人員就必須要對以往的農業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的統計和分析,制定階段性發展規劃和總體發展目標,結合實際的發展訴求來進行農業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另外,還需要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全面的滲透互聯網思維,以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和經濟收益為目的,對農業生產銷售管理進行全面的創新,有階段性、有側重點、有規范性的發展農業經濟。本文首先分析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現狀,然后分析了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希望能對相關的研究有所助益。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路徑;研究
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體系當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和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有著良好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因此,相關人員須將農業經濟發展提升到戰略高度,對互聯網時代的特性和優勢進行全面的研究,掌握農業經濟發展的規律和態勢,創造性地進行信息技術的引入與融合。與此同時,還必須要參考一些“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的成功案例和經驗,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限制,利用互聯網方式來促進農業生產、農業銷售的升級與轉型。并不斷的進行適合我國國情,且集農業經濟和互聯網為一體的全新發展路徑的探索,以便于能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水平。
1 互聯網時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現狀
互聯網時代的信息與科技的快速發展空前繁盛,一些先進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云存儲、5G等技術層出不窮,利用科學的方法來促進互聯網和農業發展的深度耦合。不僅能夠優化利用農業資源,有效降低農業成本,提升農業技術水平、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同時還能形成基于互聯網絡時代的全新農業發展體系,但受到農業經濟發展遺留因素和傳統思想的影響,利用互聯網助力農業經濟發展仍存在較多問題。
農村的經濟、科技、社會的發展遠不如城市,整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完善,雖然有的農村地區根據相關的要求來進行信息化技術的宣傳,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傳播媒介,整體的推廣效果差強人意。部分地區將一些現代的設備和儀器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當中,但卻未及時的對其進行有效的更新,導致了一些先進技術無法與設備匹配,這樣會對整體生產效率的提升造成一定程度的限制。部分地區推廣的農業經濟發展方案并不能夠突出本地區的特點,對農業資源的發掘和利用程度不足。大部分農民本身具有豐富的農業生產經驗,但自身的知識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相對較弱,并不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的掌握具有一定復雜性的設備和儀器的操作方法。互聯網時代使得人們的消費觀念和購物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部分的農村地區仍然是利用傳統的方式來進行農產品銷售,即便有的地區加強對線上銷售模式的推廣,但由于農民對網上銷售的模式和流程并不了解,從而導致后續的產品銷售存在相對較多的問題。
2 互聯網時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
1)有效的開展技術培訓。相關人員就必須要充分的掌握農業發展和互聯網之間的銜接點,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互聯網+農業經濟發展”的宣傳,加強前沿信息和重要資訊的導入,使其明確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互聯網技術的重要性,進而形成較為正確的互聯網思維和經濟發展觀念。政府相關部門還必須要全面加強指導和管理力度。通過線上溝通或走訪的方式,了解農戶的文化水平和基礎,科學進行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的設計,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和教育人員來進行指導。技術人員可以實際到農戶家中進行相關的機械和設備的操作指導,也可以將一些操作要點或者相關知識錄制成視頻,通過QQ、微信、抖音等平臺進行傳播。或是定期的開展“互聯網+農業銷售”的主題講座,讓專業人員和農戶進行直接的交流探討,使其更好的解決農戶在利用網絡渠道進行銷售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政府還可以成立“互聯網+農業”的專家指導團隊和技術指導團隊,對農民的生產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深入的了解,為其提供一些具有參考性的意見和建議,輔助農民更好地進行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應用。
2)提升農業生產精準度。相關人員必須要全部加強對農業生產問題的關注,充分的考慮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土壤、水文、地質等多種因素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大力的加強農業生產先進技術的研發力度,參考和借鑒一些先進的農業生產科研成果,將其轉化為具有加強推廣價值和實用價值的農業器械和設備。在農村建立相應的信息技術生產基地或者示范中心,定期組織農民進行參觀,使其能更好的了解先進農業機械和設備的優勢,并借助政府采購補貼和政策支持來實現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另外,還可以充分的引入結合了監測系統、智能化設備、物聯網技術等的先進農業生產系統,全方面多角度的對農產品的生長狀態進行全面的監測。通過自動化采集的方式來獲取最真實的數據,如光照溫度,濕度肥力等,并根據其來對后續的生產方案和進行相應的調整。當系統檢測到農作物出現病害時,可第一時間通過系統來進行反饋,只能不掌握具體情況,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來進行防治。而在進行畜牧業養殖過程當中,可以利用自動化系統來進行飼料投喂,根據動物的生長狀態和健康狀態,科學的進行飼料配比和頭位量的調整。還可以為每一位動物配備電子信息檔案卡,利用信息技術全面監測動物出生到銷售全過程,生成與之有關的RFID,二維碼,監管部門和相關人員則可通過掃碼的方式來獲取相關信息,有效控制流入市場的農產品質量的同時,能夠使用戶更好的進行選擇和購買。
3)構建電子商務的平臺。相關部門需對本地區農業經濟發展訴求進行了解,充分的掌握該地區的電子商務平臺的整體發展態勢,對電子商務和農業融合的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科學的進行專項資金的設置,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社會渠道和網絡渠道來進行資金籌措,為基于農業經濟發展的電子商務平臺的構建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相關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來收集農產品價值用戶反饋,市場銷售等等多種信息,對其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評估,掌握不同的產品的銷售情況、采購偏好、用戶訴求等情況,不斷的對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方法和銷售方式進行全面的創新。需安排專業人員對電子商務平臺的整體運行狀況進行全面監理和有效維護,引進精細化和全面化的農產品銷售模式。掌握電子商務運行過程當中的各種影響因素,和與之有關的物流企業、農產品加工企業等進行合作,借助京東、淘寶、拼多多等網絡平臺來進行農產品宣傳。在有效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范圍的同時,能夠形成適合當下電子商務發展的產業鏈。
3 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進入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常態,在這種空前未有的社會氛圍下,“互聯網+”技術慢慢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總而言之,在互聯網時代發展農業經濟,需全面提升互聯網時代的各種技術、設備、系統的應用效率。立足于農業特色和地區特性,對實際的生產模式進行創新和升級,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農業生產的增產與提質。另外,還需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全面的引進電商模式,將其和傳統的農業銷售方法進行有機組合,利用互聯網優勢來輔助進行銷售。有效打破以往的農業銷售的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的同時,全面提升農業產品影響力和銷售效益。這樣才能為互聯網時代的農業經濟的綠色、高效、科學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延紅.試論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推動農業經濟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20,(14):240.
[2]高杰思.“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0,32(3):15-16.
[3]許磊.“互聯網+”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路徑[J].鄉村科技,2020,(7):40-41.5.
作者簡介
王法英(1974-),女,大學本科,賓陽,會計師,現任職于南寧市農業機械化技術學校,主要從事會計,經濟,統計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