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珂
摘 要:目的論是翻譯理論的一部分。翻譯被看作是一種基于源文本的特殊翻譯行為。隨著新聞在全世界的迅速傳播,新聞翻譯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目的論在新聞翻譯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試圖探討功能主義目的論及其在新聞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關鍵詞:目的論;新聞英語;新聞翻譯
目的論是由Hans Vemeer在20世紀70年代末提出并在德國發展起來的一種翻譯方法,它將翻譯的功能和社會文化概念定位于此。翻譯不是翻譯的過程,而是人類行為的一種特定形式。新聞文本的目的是傳達即時信息,它可以很好地遵循目的論。翻譯文本的目的是讓外國人獲得原文信息,在國內外樹立良好的形象。了解新聞英語的特點是很重要的。運用目的論指導新聞翻譯,可以增進我們對外界的了解。
1 功能主義目的論翻譯理論
在目的論中,翻譯被看作是“基于源文本的有意的、人際的、部分語言的跨文化互動”(Nord[1997] 2007: 18)。要全面考察這一理論,我們必須首先考察翻譯作為一種“有意”活動的核心概念。Nord承認,把翻譯看作“有意的”或“有目的的”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畢竟,做任何事情的行為本身就意味著意圖或目的(Sire,1988:103,227)。然而,將翻譯明確地看作是一種“有意的”活動,意味著翻譯本身必須根據它如何很好地實現其目的來判斷(Schaffner 1997:2)。
紐馬克(Newmark,1988)認為被普遍運用在新聞英語翻譯里的改編策略就是是交際翻譯,其目的是“讓目標語言的讀者也有同樣的感覺與原始源語言的讀者”。換句話說,交際翻譯傳達的信息是根據語言學、文化和務實的源語言方式表達出來的,不僅僅是再現原文。
2 目的論在新聞英語翻譯中的應用
2.1 新聞英語翻譯的特點
根據奈達的翻譯理論,翻譯就是以最自然的方式使用目的語來再現原文的表達。為了使譯文自然,譯者必須擺脫語言原有結構的束縛。新聞翻譯不同于普通翻譯。首先,新聞報道的信息是選擇性的、描述性的總結或者部分的傳遞。譯者需要選擇“傳達重要信息的重要內容”進行翻譯。其次,由于源語在心理、思維、習俗、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翻譯文本可能會打破源語的順序或句法結構。從這個角度看,新聞翻譯的特點是“改編”,即“為了目的語,譯者必須改變原文的內容和形式”。Nord認為,任何翻譯文本或多或少都有成分的改編,而改編是目的論的一種表現。Newmark認為,改編屬于交際翻譯,目的是使譯入語的讀者與譯入語的讀者有同樣的感受。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譯文可以突破原文翻譯的局限。因此,新聞翻譯有一些不同于其他翻譯的特點,我們應該根據其特點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
2.2 新聞翻譯的翻譯策略
在新聞翻譯中,首先譯者要理解原文的意思,準確掌握原文的精髓,然后按照目的語讀者的思維方式調整結構和組織新信息。我們可以采取多種方法來做翻譯的重組,如調整順序,增加背景知識解釋,或者使用刪除的方法。靈活掌握增譯法和省譯法和改編,是翻譯新聞英語的策略。新聞改編是翻譯的一種變體,不同于傳統翻譯方式。新聞改編翻譯基于以下三個要求。第一,忠實性,即與原主要內容和信息相一致。雖然改編不同于翻譯,但它是在“信、達、雅”的原則下運作的。它不要求譯者逐字逐句地翻譯,但譯者應使譯文與原文保持一致。老齡化原則是第二個重要原則。政治、經濟、文化和科學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除了及時報告這些領域的發展,譯者還必須保證準確性。最后,可讀性,也就是說,翻譯后的文本應該容易讓大多數讀者或觀眾理解。
翻譯的交際效果取決于讀者。為了達到交際目的,譯者必須首先研究目的語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心理狀況。譯者應根據目的語讀者的需要,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進行翻譯可能會打亂原文的順序。原始內容可以放在前面,翻譯的內容可以放在后面。英漢兩種語言,由于意義的范圍不同,句子的功能也不同,都根植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傳播功能也不同。中文比英文信息量大。所以當它被翻譯成英語時,譯者應該添加一些文化背景。中文和英文,如果只有字面上的對等,英文讀者很難有與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感覺。只有添加背景,英語讀者才能對內容有更多的了解,并對一些文化信息有一定的印象。
3 新聞翻譯舉例
“I do not have a crystal ball. I cannot predict how long it will take”。這句話翻譯為“我不能預見將來的情況,所以不清楚會談將持續多久”。“crystal ball”是“水晶球”的意思,它包含著文化意義。如果它被翻譯成“我沒有水晶球。我無法預計它會持續多久”,不了解這種文化背景的觀眾是不會理解的。在西方文化中,水晶球是占卜的工具。但在漢語中卻沒有這樣的對等,為了追求功能對等,譯者省略了原文意象,試圖對其進行改編。
“鐵飯碗”如今已被一個新出現的詞“跳槽”代替。短語 “iron rice bowl”,指終身工作系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的術語,跳槽,即“to seek better jobs or positions”。“鐵飯碗”屬于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東西。它的意思是“終身工作制度”。在漢語語境中,其隱含的意義為中國讀者所熟知。但如果翻譯成英文,譯者應補充說明以免混淆。
“五講四美”,是指文明行為、禮貌、衛生條件、紀律嚴明、社會公德五項美德;以及提倡高尚情操、文明用語、良好禮儀和環境意識四大美德。可以被翻譯為“Five and four virtues”。但是外國人可能對這幾個詞的理解不是很清楚,因此我們在翻譯的時候,應該解釋“五講四美”的內容。五講提倡文明行為、共同禮貌、衛生條件、紀律和公共道德;四美德促進高尚情操、禮貌語言、良好禮儀和環境意識。(張沉香,2008)
參考文獻
[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London:Methuen,1980.
[2]Mark L.Strauss,“Understanding Bible Translation,”in The Essential Evangelical Parallel Bible,NewYork OUP,2004,pages xv-xxiv.
[3]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1981/1988
[4]Nord Christiane,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Translation Theories Explained,Manchester,United Kingdom, St.Jerome,[1997,2001]2007.
[5]Sch?ffner,Christina, “From ‘Good to ‘Functionally Appropriate: Assessing Translation Quality,”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and Society, 1997, Vol. 4, No 1, pages 1-5.
[6]Sire,James W.,The Universe Next Door,Intervarsity Press:Downers Grove,1988.
[7]張沉香.功能目的理論與應用翻譯研究[M].湖南: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