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明
摘要:國民經濟在近些年來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國家財政部對于事業單位的資金設備投入量也隨之增加,因此在現代許多事業單位中,國有固定資產的種類、數量也越來越多,國家也因此而不斷出臺相應的資產管理監督制度體系文件。在近些年來的不斷演變與進化之下,這些體系得以完善進步,但仍舊存在著部分問題,影響著資產管理成效。對此,建設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制約與監督制度體系,成為眾多事業單位所推進的重點舉措之一。
關鍵詞:國民經濟 ?財政部 ?事業單位 ?資金設備 ?資產管理 ?監督制度
眾所周知,事業單位的公益性特點,在國民生計中有著重大的社會調節運轉作用。也正因為如此,事業單位的經費支出統一由國家財政部予以撥款,國有資產管理也因此而有著一套嚴格規范的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分別為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保管、使用、清查、賠償等工作服務。而現如今部分事業單位貪腐事件的出現,給所有事業單位敲響了警鐘,更為其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其中更進一步地完善制約監督制度體系,以發揮制約監督職能而充分提高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為事業單位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健的保障作用。
一、資產管理制約監督制度體系建設的現狀
(一)頂層制度設計未充分體現制約監督理念
在現如今的事業單位中,其資產管理的監督職能一般由資產管理監管機構與監督審計部門所執行,而該監督職能的監督客體則是資管管理部門中的預算、采購和財務等三大部門,特別是采購部門各個崗位的員工,比如采購經辦人員、采購驗收人員以及合同核準人員等,但是實際上許多事業單位對于財務部門與預算部門的制約監督機制往往界定于采購部門的采購管理制度當中,這樣一來導致頂層制度設計根本無法充分體現出原本應有的制約監督理念。
(二)制約機制缺乏有效管控力度與明確權責
事業單位的監督體系一般十分完善,但是缺乏對權利的制約機制,主要原因在于事業單位普遍重視監督而忽視制約。比如在采購部門中,其采購工作通常由預算部門所制約,但是實際上預算部門并沒有相應的預算修改權,導致預算部門人員對于采購工作的約束作用十分低,沒有有效的制約管控力度。許多采購部門的管理層通常同時擔負著預算審核工作與采購工作,導致采購部門沒有明確的權責制約意識。
(三)上級監管機構缺乏防腐制約機制的責任
此外,事業單位重監督輕制約的現象還在于上級監管機構缺乏相應的防腐制約責任。眾所周知,上級監管機構既要充分發揮監督職能,又希望各級部門之間能夠形成制約作用。監督職能的發揮可以有效防止各級部門出現濫用權力的現象,制約作用則分為兩個方面,一來是為了監督制約采購任務的效率性與質量性,二來是為了避免各級部門濫用權力損害其他部門甚至個別人之間的利益。但是因為上級監管機構缺乏防腐制約機制的責任,導致事業單位通常在制約機制上依賴于自發建立,其局限性、可變性都比較大,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制約機制職能發揮。
(四)事業單位決策體系通常缺乏規范性管理
盡管部分事業單位已經有著較為完善的制約機制,但是實際的制約效果顯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主要原因在于事業單位的決策體系缺乏規范性管理,甚至缺乏健全的決策體系,沒有明確地發揮監督機制管理制度的作用,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預算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部分三年、五年甚至更長遠的規劃計劃,決策過程缺乏研究論證與監督制約,預算的可操作性低,預算執行從結果上看就無法發揮公益性特點,間接導致資產因無法發揮作用而缺乏監管,滋生腐敗。另一方面是,采購部門中或因業務水平低、或因部分人員通過各式手段來謀取私利等,在執行過程中,直接導致采購違規現象頻發,這些現象與決策體系權力覆蓋但缺乏有效管理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二、完善資產管理制約監督制度體系的建議
(一)加強頂層制度設計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制約監督體系建設中,仍需要法規制度來補充完善。由于部分事業單位制度設計并沒有有效結合《資產管理法》,導致《資產管理法》的落實一直是一個問題。對此,在上級監管機構監督事業單位的同時,要一并加強制度設計,讓法規制度能有效結合事業單位內部狀況,使各個方面的制約監督體系建設的更加完善、科學,特別是制約監督體系應盡快落實于購置、驗收、保管、使用、清查、賠償等整個流程,落實于讓專業的人決策專業的事。
(二)完善監督制約職能
聯合上級監管家機構在《資產管理法》中制定其管理規程,使各級部門之間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同時要明確各級部門人員之間的權利與責任。尤其是在預算部門與采購部門的權責劃分上,要全面提升預算部門在采購部門中的制約作用,同時明確預算部門所原本擁有的預算調整權,使之對采購部門在預算調整中的違規行為可以及時有效限制。同時,要制定規范的預算編制流程來進一步加強預算部門的預算管理工作,采購與預算之間的關系才得以明確,確保其中的預算管理得到有效落實,充分提高兩個部門在各自工作中的協同性。此外,在預算與采購工作中,財務部門需要一并協同,起到相互制約監督的作用,充分提高制約機制的管控力度。
(三)強化上級監管機構責任
我國《資產管理法》有著明確規定,監察部門必須要聯合審計部門一并明確其監察審計責任,形成嚴謹的監督程序,構建統一的監督體系,在事業單位中根據監督內容來開展對被監督者的考核監督 。為了進一步強化上級監管機構的責任,需要上級機構盡快與審計部門、財務部門定期在事業單位內部對相關的固定資產質效進行檢查,尤其是在采購階段中進行檢查,要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性與質量性,避免在其中出現個別人為了不法利益而違規采購行為。此外,在日常監管行為當中,監管機構要對其監管內容與監管程序進一步明確其長期性。上級監管機構負責全權監督責任,對這些部門的工作重點、公益性績效實施定期、長期考核與監督。
(四)構建培訓考核管理機制
最后,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在事業單位中的制約監督機制作用,構建完善的培訓考核管理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培訓工作中,要全面提升各級部門專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與管理水平,同時進一步利用激勵機制去發揮相互的制約監督職能,提高整體的資產管理制約監督體系建設質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中,制約與監督制度體系的建設刻不容緩,其對事業單位的長遠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本文結合現如今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制約監督制度體系建設現狀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希望能夠為我國眾多事業單位的制約監督機制建設提供幾分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何麗.資產管理制約與監督的制度體系建設[J].管理觀察,2017(10):40-41.
[2]何麗.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設備資產管理的思考[J].管理觀察,2011(15):51-52.
[3]胡新菂.吳江市國有資產監管制度創新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
[4]常金紅.淺談機關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和資產管理[J].商情,2011(25):103-103.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31631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