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明
摘 要:中國畫是我國人民歷經幾千年發展而成的傳統繪畫。其中,筆墨是其藝術表現的主要手段,氣韻是體現于作品之中的氣象和境界。本文從中國畫的發展歷程,筆墨技法體系的變化,筆墨的氣韻精神,古代哲學思想和筆墨之間的聯系,以及當今畫壇和畫家未來的走向等方面,對中國畫筆墨韻味展開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中國畫;筆墨;技法;氣韻;意象;堅守初心
中國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且看歷史長卷緩緩鋪開,經歷了上千年歷史發展的中國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世之寶,亦在世界的藝術領域中大放光彩。
1 中國畫的發展進程
站在今日的藝術舞臺上,去回望中國畫的發展進程,我們會感悟頗多。早在商周時期,民間就已經有流傳下來的簡單人物畫像。行至春秋,大型壁畫開始嶄露頭角。后來歷經秦漢,繪畫作品相比之前的題材更加多樣,涉及的種類也愈加豐富。但若要說是中國畫歷史上的一次大變革,就不得不提魏晉南北朝時期了。當時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一干教徒也隨行前來促進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正是因為這個契機,中國畫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得到了巨大的發展,表現為佛教壁畫空前興盛,享譽中外的敦煌莫高窟正是在此時興建,為我國的藝術領域再添瑰寶。除此之外,這時出現了一個新職業——專業畫家,他們相互切磋技藝,研究繪畫藝術,帶領著中國繪畫登上了一個新的階梯。
2 不同時期中國畫特征
隋唐是中國繪畫史上空前繁榮的時期,尤以人物畫出名。不管是在筆法結構還是繪畫布局上,畫家們對于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的見解更加獨到深入,所以中國畫在唐代呈現出百花齊放、競相爭妍的局面。五代兩宋時期以文人畫家的大量出現成為顯著特點,文人與畫家的相互切磋和交流,使繪畫開始富有詩意,追求筆墨情趣的意境之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便是由此而來。不僅如此,正因為文人畫家對藝術的不斷探索和追求,使文人畫達到了古代繪畫藝術的頂峰。到了明清兩代,山水花鳥畫行之正盛。明代出現了以地區為中心的名家和流派,如以戴進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為代表的吳門派,以董其昌、趙左為代表的松江派等。清代形成了以“揚州八怪”為代表的揚州畫派,對近現代的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中國畫筆墨技法體系特點
中國畫歷經多年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筆墨技法體系。縱覽歷代中國畫作,畫家們手中的畫作雖風格百變、種類豐富,但筆墨形式上大同小異,師承之脈絡清晰可辨。古代大師多是從筆墨技法的學習研究入手,中國畫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以心之所見繪物,畫家們有意識的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進行取舍。受古代唯心思想的影響,他們經過自己主觀的分析,提煉成想要表達出的意象,通過手中的筆墨,賦予技法加工成藝術形象,達到“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筆墨技法的承襲始終貫穿于中國畫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人物畫、山水畫、還是花鳥畫,古代大師們揮動筆墨的技法,實際上就是用筆、用墨的獨特方法。這是歷代繪畫大師在總結前人的經驗基礎上,再加以改革創新而成的。
4 “天人合一”哲學對中國畫筆墨韻味影響
個性來源于共性,藝術創作的共性就是中國畫的“筆墨”。中國畫注重“寫意”,受“天人合一”哲學思想體系影響,在繪畫中更注重表現生命意識、宇宙意識、和人格精神,以此來抒發主觀情懷。一幅美術作品想要追求筆墨情趣,就得把握好畫中的筆墨意蘊。寫意是中國水墨畫的特色,水墨畫中的山水畫尤其體現寫意的精髓,畫家們從大自然中感悟生活,反省內心,追求形式上的優美,意境上的廣博深邃,但又有一絲點到為止,仿佛是古代女子的面紗被風吹拂,若隱若現,讓人充滿無限的想象空間,與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相呼應。
5 筆墨的用法技巧在中國水墨畫藝上的體現
筆墨的用法技巧主要表現在中國水墨畫藝術上,水墨畫是中國畫當中一種獨特的表現形式,它長期扎根于中華民族深厚的傳統文化中。筆墨技巧的靈魂貫穿于水墨畫當中,畫家多從水墨畫的筆墨方面進行探索。中國畫的筆墨,作為一種繪畫語言,告訴人們這幅畫中作者想要傳達的意思。筆墨是畫與人之間連接者和傳達者,作為中國寫意畫的靈魂,它獨樹一幟地徜徉在浩瀚的藝術宇宙當中。筆墨意識的形成源于古典文人思想的時代觀,它以儒家道家文化作為基礎,從中國傳統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以博大精深的表現力和鮮明突出的民族審美特質,彰顯著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
“筆”是指勾勒點綴的筆法,“墨”是指渲染意境的墨法,筆墨主要表現為技法和氣韻兩個層面。何為技法?技法就是傳統水墨畫的主要技巧方式,畫家對畫筆材料的把握和嫻熟運用,賦予繪畫作品結構的靈活性和程式的穩定性,以豐富的表現力和獨特的文化符號意義展現繪畫作品的價值。何為氣韻?對于筆墨而言,意象是擺在第一位的。中國的繪畫發展歷程無不體現著筆墨精神的重要性,歷代畫家對中國畫氣韻方面的研究,彰顯出繪畫的終極境界,不再是以優秀的筆墨去創造逼真的造型意象,而是以優秀的筆墨去創造書寫詩意的主體精神。
6 不同的筆墨形態藝術品格
不同的筆墨形態和風格與畫家不同的藝術品味和精神品味相關聯,換句話說,畫家作品中體現的筆墨形態,被作為一種價值判斷,這種關聯體現出來的筆墨品質被稱為格調。中國畫借助線條、水墨、渲染等手段,在繪畫中逐漸由傳統表現形式轉變為現代藝術風格。線條以形態傳達,水墨以神態傳達,渲染以意象傳達,這三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于繪畫藝術作品當中。筆墨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發展,使繪畫同時具有具象性和抽象性,正是在具體和抽象這兩種藝術境界中不斷地游離,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才會那么韻味無窮,如何在具體和抽象中轉換,是畫家們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如今,我們更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看待筆墨,欣賞筆墨。筆墨是寫意畫形象造型的價值核心,也是傳情達意的關鍵所在。正是因為作家情感的熔鑄,才有了那樣栩栩如生而又富有氣韻的繪畫著作。在山水、花鳥、人物等寫意畫的創作中,畫家要運用豐富的情感,使寫意畫成為其個性化的情懷表達。
7 結語
理解中國畫筆墨的意象特征,有助于我們認識中國畫造型思維,其中暗藏的“物我一致”、“天人合一”、“觀萬象達于心而后立象”等邏輯,值得人們深思和探究。固然,筆墨對于中國畫來說尤為重要,但卻不可為了彰顯筆墨而無病呻吟、畫蛇添足,當代畫家們要擺正態度去看待筆墨的本質,用合理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繪畫理論和現代繪畫理論的摩擦和融合。中國畫之所以能夠在世界畫壇上獨樹一幟,除了其“知白守黑”的構圖法則之外,就是豐富多彩的筆墨語言所展現出的藝術效果。新世紀的中國畫壇更加的開放,這也是我們所喜聞樂見的。畫家們的藝術表達可以更加的多渠道、多方式、多種類,但不能忘記自己堅守的初心。在審視古代筆墨,吸取前人經驗的同時,不斷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不是一味的照搬,也不是一味的承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給予中國畫筆墨的本質屬性以明確定位,這才方為堅守之道。
參考文獻
[1]丁爾丁.中國畫筆墨的意境表現[J].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4).
[2]陳復興.中國畫筆墨氣韻及欣賞[J].神州,2012(32).
[3]劉新華,張超.中國畫小品中的筆墨語言與氣韻體現[J].國畫家,2016(1).
[4]鄧軍.淺析中國畫氣韻與筆墨的關系[J].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5(11).
[5]喬戎晶.探究中國畫筆墨的特點和傳承[J].美術大觀,2015(11).
[6]劉小龍.中國畫的筆墨特點及其當代傳承[J].美術教育研究,
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