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瀟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勞動者用工環境的逐漸變化和國家勞動用工相關法律的不斷發展完善,為國有成品油銷售企業勞動用工改革工作提供了基礎,而企業為了解決勞動用工與企業經營管理之間的矛盾,就需要對勞動用工管理進行改革,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基于此,本文將國有成品油銷售企業勞動用工管理與和諧勞動關系構建中存在的問題與應對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勞動用工與和諧勞動關系相關概述及成品油銷售企業管理現狀進行相應闡述和分析,進而對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優化措施。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改善成品油銷售企業勞動用工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關鍵詞:成品油銷售企業;勞動用工;和諧勞動關系
一、勞動用工與和諧勞動關系相關概述
勞動用工指的是用工單位通過與勞動者個人之間簽訂勞動合同使勞動者成為用工單位的成員,在這期間,勞動者會根據用工單位的要求向用工單位提供相應的勞動活動,而用工單位需要在此期間內為勞動者的身體、安全以及勞務提供相應的保障和報酬[1]。
二、成品油銷售企業勞動用工與勞動關系管理現狀
以筆者所在的國有成品油銷售企業為例,企業主要負責成品油批發、零售、儲運和網絡開發建設,以及便利店、化工產品等非油品銷售業務。企業年成品油銷售能力150多萬噸,在冊員工3 500余人,用工性質以市場化用工為主,業務外包用工為輔。
近年來,為應對嚴峻復雜的市場環境,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勞動效率,企業通過嚴格庫站定員、重新梳理機關崗位編制、加大在冊不在崗人員清理等一系列措施,嚴控企業用工總量,實行控員增效。除企業直接招聘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及接收政府安置的退役士兵可與企業直接簽訂勞動合同外,其他需要人員補充的空缺崗位均需通過業務外包的形式進行補充,主要以員工流失率較大的加油站營業員崗位為主[2]。在工作時間方面,企業與管理人員約定實行標準工時工作制,與操作服務崗位人員約定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三、勞動用工與勞動關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有成品油銷售企業的管理體制和機制在不斷發生變革,員工法制維權意識也在進一步增強,一些多年積累的矛盾逐步顯現,伴隨而來的各種制約并影響企業穩健發展的問題也日益突出。
(一)崗位設置及人員配備不合理
企業的戰略規劃,最終要以落實到具體崗位得以實現,所以崗位的設置必須滿足企業戰略實現的需要。加油站作為成品油銷售企業的窗口,直接面向社會及廣大客戶,由于缺乏合理的崗位分析評價機制,導致加油站崗位設置沒有合理明確的目的性。
以現有加油站崗位設置來說,分為加油站經理、值班經理和營業員三個崗位,由于過分追求低成本、高效率,仍存在崗位設置未能實現全覆蓋、崗位職責界限不清、人力資源無法高效配置等現象。
同時由于加油站崗位定員缺乏系統化、信息化的動態管理,導致部分加油站未能嚴格執行企業規定的定員標準,出現實際人數超過定員人數、因人設崗或員工在冊不在崗、吃空餉等情況,不僅造成加油站員工工作量不飽滿,人浮于事,影響員工隊伍的團結穩定,也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效益。
(二)倒班模式不合理導致超時勞動
由于成品油銷售的行業特點,加油站需24小時為客戶提供油品銷售服務,致使工作時間較長。加油站現有倒班模式主要分為“兩班兩運轉”和“三班兩運轉”。“兩班兩運轉”主要用于銷量較低的偏遠站,即員工上一整天班休息一天;“三班兩運轉”主要用于銷量較大的市區站,即員工上一個白班或夜班,休息一天。
兩種倒班模式相對于采用標準工時制的每月工作167小時、每月加班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合計203小時的月工作時長均存在較為嚴重的超時情況。導致部分員工出現因休息不足,在工作時易疲勞、工作積極性降低、勞動效率不高等情況。因加油站倒班模式不合理造成的超時勞動仍存在較大用工風險,同時也制約著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三)勞動合同管理不規范存在法律風險
一是存在雙重勞動關系風險。企業多年來存在勞動合同簽訂主體與實際管理主體不一致的情況,地市分公司員工的勞動合同均與省公司直接簽訂,但實際人員管理均是由地市分公司進行操作,且社會保險也多由地市分公司在當地辦理,實行屬地化管理。發生勞動爭議時,存在被認定為雙重勞動關系的風險。
二是勞動合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由于成品油銷售企業市場化員工占比大且流動性強,員工時常進行跨區域調動,存在勞動合同轉接不及時甚至丟失等情況。在日常管理中未能做到勞動合同期滿前及時預警,動態掌握勞動合同履行、變更、終止、解除等情況,極易引發勞動糾紛。
三是勞動合同解除終止程序不規范。企業在解除或終止員工勞動合同時,存在由于程序瑕疵引起的勞動糾紛。如在單方面辭退員工時,存在未能有效收集固定員工嚴重違紀違規的證據,在做出辭退決定后,未能按程序征求工會組織意見,在通知公告送達程序上存在未能嚴格履行有關送達程序等情況。其不僅使企業面臨支付補償金的經濟風險,也不利于企業的和諧穩定。
四、優化勞動用工管理與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措施
企業用工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穩健發展與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通過持續完善崗位設置及定員管理、優化倒班模式、規范勞動合同管理等措施,才能實現用工管理水平的綜合提升。
(一)完善加油站崗位設置及定員管理
運用工作分析法對現有崗位進行綜合分析,優化人力資源配置。要遵循“效益至上、科學適用、精干高效、職責明確”的崗位配置原則,從工作負荷、崗位設置的影響因素、崗位設置合理程度、崗位職責界限等方面進行詳細分析,提倡“一人多崗,一崗多能”,鼓勵員工能力素質的綜合提升。
建立崗位定員動態管理系統,結合加油站實際運營數據,及時分析崗位工作負荷情況,對于加油站銷量持續增加,工作負荷較大的崗位,及時補充人員,適度降低員工勞動強度,防止“過勞”癥狀出現,確保員工保持較高的工作熱情與積極性;對于工作負荷小的崗位,要根據崗位設置的經濟性、適用性原則進行整合或撤銷,做到優化合理、精簡高效,緊密圍繞中心任務和工作量,采取動態靈活的定員方式,從而真正實現加油站崗位設置及定員的最優化管理。
(二)優化倒班模式提高勞動效率
根據不同地區加油站實際運營情況,綜合考慮加油站位置、設備、油品銷售結構、顧客消費習慣、用工管理現狀等多方面因素,將加油站分為全天營業站和夜間歇業站。全天營業站多為位置較好的市區加油站,夜間加油客戶較多。夜間歇業站主要針對偏遠加油站,夜間基本無車輛加油,可實行“叫醒服務”或設置明顯指示牌。依據每個加油站實際銷量的高峰低谷情況,實行“一站一策”,優化倒班模式。
一是設置長白班或機動班。主要針對汽油銷量大、單次加油量少、車流量大、全天高峰期較長的加油站,可實行四班制配備,結合實際情況設置長白班或機動班,將站內部分人員輪流編入長白班或機動班,高峰時段及時充實到加油崗位,員工在低峰段可實行輪休。
二是銷售高峰期間管理人員頂崗。加油站在銷售旺季或高峰期間人員相對偏少,員工工作負荷加大,此時可實行高峰期間管理人員頂崗,形成管理人員頂崗工作制度,保證在崗期間員工合理休息時間。
三是技術創新提高工時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加油站管理系統、地罐交接、自動液位儀計量、地面劃線、加油站部分業務上移、精簡賬表冊等措施,高效利用工時,最大限度地提高在崗員工的工作飽和度,將節約出的工時安排員工進行日常輪休,確保員工合理休息時間,降低超時用工風險。
(三)規范勞動合同管理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勞動合同管理作為企業用工管理的基礎,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處理勞動爭議、明確企業與員工權利義務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規范勞動合同管理、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對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至關重要。
一是加強對《勞動合同法》的學習。對于成品油銷售企業來說,加強對《勞動合同法》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掌握是各級用工管理崗位人員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學習掌握《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能有效規范勞動合同管理,提升企業用工風險防控能力,增強勞動爭議自主預防和化解爭議的能力,保證企業員工隊伍穩定及各項生產經營任務的有序開展。
二是理順勞動關系,完善管理環節。首先,按照“歸口負責、分級管理、屬地化管理”的原則,明確企業各級組織管理權限與職責,理順省公司、地市分公司、員工三者之間的勞動關系,避免雙重勞動關系,保證企業與員工的合法權益。其次,要根據成品油銷售企業自身的特點,結合法律依據,制定出符合企業實際的勞動合同,合同內容需完整有效,保證勞資雙方權益。第三,制定企業勞動合同管理辦法,從合同的簽訂、履行、監督等各環節,不斷進行完善,明確各個環節的工作規范與標準[3]。最后,建立信息化勞動合同管理平臺,妥善保管勞動合同管理臺賬、勞動合同文本、原始資料等相關文件材料,對員工基本信息、勞動合同簽訂期限、履行勞動合同情況等實行動態管理,維護企業與員工雙方合法權益,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三是嚴格程序管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在勞動合同簽訂、變更、解除、終止等環節,要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辦理,嚴格履行法定程序,強化合規管理意識。通過設立內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等形式,完善企業內部勞動爭議調解體系,妥善處理企業內部矛盾,最大限度地通過調解處理,維護企業與社會的和諧穩定[4]。同時要注重充分發揮工會組織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過程中的作用,加大工會宣傳力度,使廣大員工了解工會組織的職能和重要性,通過工會切實保障員工合法權益,積極協助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參考文獻:
[1]唐小亮,韓志敏.電企勞動用工問題及對策[J].中國外資,2018,22(1):78-79.
[2]陳芳.關于企業勞動用工和組織管理的若干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8(23):85.
[3] 郝永升.企業勞動合同管理與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J].企業導報,2013(6):69-70.
[4] 朱繼清.淺談國有企業改革時期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重要性[J].中國商界,2013(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