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
摘要:大數據時代給企業帶來了非常多的機遇,也給企業管理造成了一定沖擊,當前所面對的形勢是不可改變的。企業需要利用大數據所帶來的優勢,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利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做出貢獻,并且能夠幫助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穩步向前和可持續發展,根據長遠的戰略目標幫助其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企業財務風險預警;財務管理
一、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風險預警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做到風險預測工作
部分企業在當下開展財務風險預警時,仍舊沒有有效地利用大數據做好風險測度分析工作,也就是說,企業在開展財務風險管理的過程中沒有將企業與行業之間的聯系進行分析,進而導致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在實際使用中,使用效果難以提高。
(二)內部管理制度應用效果較差
企業內部管理實際內部管理的效果較差,對風險預警機制的應用質量同樣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無法真正地獲取最真實的數據。企業在財務風險預警時,其臨界值的設定難以滿足實際發展狀況,進而在應用財務風險預警的過程中,應用的質量與企業所設定的發展藍圖并不相符。
(三)缺乏對風險預警機制關聯性的思考
在當下我國經濟發展中,任何一個行業與其他行業之間的關聯性都相對較高,甚至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現象。為此,企業在分析行業風險預警時,不僅僅要考慮到本行業,還需要考慮到與該行業關聯性較強的支柱型產業,才能夠更好地應用風險預警機制。
二、大數據時代加強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相關舉措
(一)做好風險測度分析工作
在行業發展中,企業管理者應考慮到當下的市場競爭機制、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以及企業是否能夠做到可持續發展,這些對于企業的經濟增長、行業競爭實力都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為此,在大數據時代下,開展財務風險預警應考慮到一系列的問題,并且將這些指標作為最基本的衡量標準,幫助企業在日常發展與經營中,以此作為簡單的參考依據來分析當下的發展質量。大數據時代下,應用信息技術更能夠幫助企業在開展風險預測時,將各項不同的財務風險作為指標進行量化控制,分析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如何解決企業所面對的風險,在解決企業財務風險時,可以根據其路徑設定的方法,真正做到風險預警的合理性、科學性、有效性。由于行業發展的問題而導致在開展經營管理中遇到了財務風險,同樣也可以通過風險預警體系來對已知的風險進行分析,經過風險預警體系的應用后,企業利用大數據時代下的技術發展去解決問題,其效果更佳,也能夠促使風險預警體系在當下的使用效果更好,滿足發展的實際需求。目前很多企業都已經開展了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數據處理,通過結構化的數據處理,能夠讓企業在開展風險預警時,其風險預警工作質量更佳,無論是通過文字信息,或者是通過數據信息,都可以在分析后將原始的數據化作為一個變量,進行發展的反饋,通過計算機做好一系列的數據處理,可以讓管理者更明確當下的發展目標是怎樣的、經營管理效果又是怎樣。在進行數據處理的過程中,應考慮到宏觀經濟對數據管理帶來的不同影響,企業管理者在對風險進行預警時,需要始終考慮到現階段的市場變化、行業變化對企業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與調整,才能提高產業的創新效果。
(二)確定企業內部管理狀況
在開展企業管理時,也應該明確企業的內部管理效果與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類型的確定息息相關,在大數據時代下,不同的企業使用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應明確財務風險預警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分別是常態預警機制,以及特殊預警機制。常態預警機制和特殊預警機制,其使用的效果、使用的場合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從核心內容上分析企業在使用預警機制時,要求預警機制是貫穿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全部內容,而不是某一個部分。預警機制與企業的經營管理密切相關,而特殊預警機制的存在則是幫助企業解決重大決策,其中包括了對本次預警結果的評價、預警的結果內容以及風險識別的效果,但風險識別的內涵在不同的階段其特殊預警機制的應用狀態也有著一定的區別。明確在使用特殊預警機制時,與其他機制不同,要求企業內負責特殊預警機制的相關人員,對預警機制有著十分熟悉的了解,并且具有較高專業素質,可以對所有的數據信息進行分類整理,明確信息與信息之間在使用時的區別。一旦企業出現問題,可以將數據庫的數據調出,在短時間內找到應急的方案。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也應該考慮到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作為其企業發展過程中最不可忽略,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內容之一,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能夠幫助企業的管理者了解企業當下的運營管理情況將所有的數據信息都與企業的資金流動、管理指標經濟效果、經濟效益等相融合,確定企業在當下的發展潛力以及風險管控能力,幫助企業在大數據時代下利用風險預警機制更好地去完善經營管理效果,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更能夠最大限度地去分析企業的發展效益,并且控制存在的潛在風險問題。
(三)確定財務風險關聯性影響
通過對企業現階段所擁有的財務風險運行機制進行分析,能夠發現當風險預警達到臨界點時,其所得到的量化結果會影響到企業在某一個項目開展的決策。為此,需要做好臨界值的預警,臨界值的預警設置直接決定了該風險預警機制在實際使用的效果,也直接決定了企業的整體發展效益,如果預警臨界值設定的不合理,無論是太高或者是太低,難以幫助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也無法讓企業按照預期的管控目標發展。在大數據技術的引導之下,可以通過建立量化模型來對企業發展的臨界值進行不斷的優化,幫助企業在開展風險預警機制時,其預警機制能夠真正地滿足發展需求,并且產生一個多維度的探究空間,使得風險預警機制的臨界點應用效果更加能夠幫助企業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益。正確的衡量企業內的財務風險時,還需要建立適合本企業發展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對其預警機制進行監控,準確地反映出其當下的財務風險主要指標,其中包括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指標、運營能力以及償還能力等。財務指標的建立僅僅是在開展財務預警風險時的基礎,需要不斷地去完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還需要使用更加系統的模型,通過定性和定量的結合,加強企業在開展財務風險預警的后續管理工作。構建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能夠讓企業無論處于在何種范圍經營,或者是何種狀態下,都可以有效地處理好其所面對的風險,也不會再懼怕任何一個風險與危機,而能夠做到化險為夷,根據企業的實際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為企業的財務風險建立一道堅固的防護墻。與此同時,也可以了解到現階段在發展過程中與行業之間所具有的關聯性,針對上下游企業或者是與企業的競爭能力相同的企業,現階段發展狀況進行簡要分析,發現其他企業的經營管理時存在哪些問題,該問題是否也在本企業管理過程中出現,可以直接對問題進行解決,幫助我國企業在現階段的經濟發展中,其管理更加穩定。由于我國的經濟環境在不斷的變化,特別是在新經濟環境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變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模式出現,更應該加大對風險預警機制的應用,明確產業發展的模式下行業之間的關聯性相對較強,如果支柱性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無論是上游企業或者是下游企業都會遇到一定的危機。做好大數據預警路徑的設置,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去對其未來的發展狀態進行分析,同時結合各種不同的財務問題,始終幫助企業穩定地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佳婧,見蘭琪,劉春.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J].科技視界,2019(32):249-250.
[2]吳玉欣,張博.大數據環境下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預警機制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8):153+155.
[3]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