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艷
摘要:在社會發展、公眾日常生活水平逐漸提升的現階段,人們對自身的精神追求與日俱增,這也使得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受到了公眾的喜愛和追捧。本文將對博物館的關鍵職能加以介紹,同時闡述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作用,以期為有關部門提供可靠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功能定位;文化機構
中圖分類號:G2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183-02
一、引言
在社會公共服務體系中,公共文化服務占據著極為關鍵的地位,其對全國文化服務建設擁有直接影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和發展,不僅可以有效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同時還能夠充分滿足人們越來越高的文化、精神需要,而這對于我國和諧社會的全面建設至關重要。如今,博物館已經成為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的重要一環,其服務的主要目標便是公眾。因此,有關部門為了若想充分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需要明確其在此體系中的主要作用和重要地位。
二、博物館的關鍵職能
《博物館條例》規定:博物館,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物,經登記管理機關依法登記的非營利組織。從本質上來看,博物館屬于對人類發展活動見證物以及各類自然、科學標本進行收藏和展示的重要機構甲。博物館往往擁有能夠見證民族、國家歷史發展的豐富文物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幫助民族更順利的發展下去。在通常情況下,博物館往往會經由對標本、文物的收藏,展開有關研究以及組織、舉辦各類展覽,對文化、科學以及歷史知識進行宣傳和傳播,從而對廣大公眾展開社會主義教育以及愛國主義教育,最終為民族整體文化科學水平的提升以及社會穩定和諧發展夯實了基礎。因此博物館已經成為了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效傳承、發展的關鍵載體,其社會教育意義極大,屬于我國文化科學事業的關鍵構成部分之一。
在新時代,博物館屬于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文化載體,必將引領科學文化的發展潮流,同時其對于人類歷史、文明的記錄作用依然在延續。與此同時,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便是為公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這也要求當今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具備服務于社會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精神文化需要,并且開展多樣化的社會服務于教育活動,使博物館職能被完全發揮出來。
三、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地位
(一)在當今文化體系中的主要角色
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持續深入的過程中,公眾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這也促使人們擁有越來越多元化的精神文明需求。在此大背景下,相比于其余公共文化服務部門和機構,博物館能夠將更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給廣大公眾,而這也是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擁有越來越重要作用的關鍵原因,主要體現在:
1.對于文化與知識而言,博物館為關鍵載體:博物館除了可以為廣大青少年提供愛國主義教育,更能夠為成年人提供繼續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博物館通過各種方式講好藏品之間的相互關系,講好過去生活的故事、地域文化的故事、中華文明的故事,通過博物館這個載體可以弘揚傳統文化,讓歷史“活”起來;豐富文化生活,讓老百姓的腦袋“富”起來。
2.博物館已經成為新時期公眾旅游、休閑的常進場所:博物館在日常開館過程中,能夠通過各類陳列展覽,為公眾提供細致而又專業的文化講解,同時還提供了大量文創產品,實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理念。博物館環境舒適又安靜,適合人們休閑、休息,使得公眾在進入博物館后,既可以研究學術,也可以休閑娛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其各類精神享受和需求都能夠得到較好的滿足。
3.博物館特別強調“公共”+“文北”t“服務”:博物館被逐步定性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而且是典型,主要由原先的“藏品中心”向“公眾中心”轉化,由“物”達“人”的轉變,以收藏和研究為主轉化為以展示、教育和公共服務為主。
(二)在當今社會教育體系中的主要角色
從本質上來看,博物館屬于為社會以及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且永久非營利性機構,需要面向廣大群眾開放。博物館具備欣賞、研究以及教育作用,能夠充分收集、傳播、研究和保護各類社會、自然、人類和歷史遺產。由此可見,當今的博物館并非簡單對藏品進行收藏、陳列和研究的機構,已經成為了社會發展的重要風向標,可以為廣大公眾提供終生教育。在如今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里,博物館正在與工人文化宮、群眾藝術館、公園、文化站、文化廣場、文化館、美術館以及公共圖書館共同為人們提供各類公共文化服務。
四、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主要作用
對于當代博物館而言,公共文化服務已經成為其傳播文化的一項重要延伸,更是將實物為載體傳播社會歷史文化知識、信息的重要機構,其最為關鍵的文化傳播方式便是各種陳列展覽。現如今,博物館在公共文化服體系當中起到的主要作用包括了:
(一)使服務更加多樣化
在當今公眾日常生活質量越來越好的新時期,社會整體知識教育水準也得到了全面提升,這也使得公眾擁有了與日俱增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平時,人民群眾會越來越多地步入博物館,這不僅是由于博物館能夠將多種文化知識集于一身,更多的是博物館已經成為了公眾開展各類文化知識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在通常情況下,博物館會為公眾提供基本服務設施以及講解人員,以便讓其感受藝術、文物、教育和歷史之美,另外還會將許多類型不同的基礎設施提供給公眾,并且讓其擁有穿越歷史之感。如此便可以在公眾參觀博物館的同時,除了可以感受博物館獨有的知識文化氛圍,更能夠在其中享受多樣化社會服務。因此,博物館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公眾展開旅游、休閑活動的首選場所③。
需要注意的是,博物館為了能夠順應時代發展,滿足公眾越來越豐富的實際需求,還需要對各類社會資源加以科學整合,這就需要博物館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按照自身特點開發各類創意型文化產品。合理有效的文化產業開發,能為博物館帶來必不可少的、并無上限的經濟收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延伸其教育服務功能,給予觀眾多元的學習體驗。好的創意產品與服務表征并強化了博物館為人尊崇的藏品、研究、展覽等資源。
(2)運用現代科技,打造“隨身博物館”。“互聯網+博物館”已經成為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今,信息傳播速度日益加快,帶來了博物館服務時空限制的突破,以及服務方式的創新。博物館可以開通官網和微信公眾號,發布推送有關館藏文物欣賞、志愿活動介紹、傳統文化體驗、傳統美德實踐等信息,讓更多的公眾能了解博物館,喜歡博物館,充實了公眾的社會生活。
(二)使社會教育范圍更廣泛
在新時期,博物館已經擁有了異常豐富的教育功能,正如前文所述,博物館除了可以為青少年提供各種課外教學服務,同時也能夠為廣大成年人提供繼續學習乃至終身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另外也可以將信息交流、研究資源提供給廣大學者。因此,教育功能已經成為了當今博物館的一項重要職能。和社會當中的各類學校有所區別,學校屬于為公眾提供自我學習和教育服務的場所,而博物館傳授文化知識的方式主要是借助各類館藏實物,經由對其內涵與延伸的持續拓展,使學生、公眾對實物進行更加深刻的了解,最終使教育作用得以被充分發揮出來,其中公眾是博物館教育過程中的絕對主體,其自發性是自身學習的重要驅動力。在博物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對展覽活動方式進行及時創新,比如組織各類文化交流、探討活動,以便進一步擴大社會教育的整體范圍,使人們在感受藝術魅力的同時,學習到歷史文化知識,拓展其文化視野,從而使博物館全面提升公眾文化素質與道德水準的教育目的得以充分實現。
(三)使基礎設施得到充分優化
當前的博物館,若想確保自身各類社會功能得以被充分發揮出來,必須持續優化和完善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博物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博物館屬于社會公共建筑當中的重要建筑,其不僅可以將所在地區文明、文化充分展現出來,還能夠充分結合當地的環境、格調以及風格等,使公眾的基本精神需求得到有效滿足。此外,當前的博物館已經成為城市旅游的重要景點之一,其自身獨特的教育、文化魅力便可以全面吸引廣大公眾的注意力。
(2)與此同時,在博物館中,為了使公眾獲得更多便利,殘疾人專用通道、飲水機以及制冷保暖設施等也是必要的。特別是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新時期,博物館也引進了大量多媒體輔助設施,其能夠結合視頻、語音等功能,為公眾提供更加全面、立體和清晰的文化展示,這是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基礎。
(四)有效保留自然、文化遺產
當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構建目的,便是對文化知識、歷史文明的有效傳承,從而使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得到全面加強。而此目的的實現與落實,重點便是能否充分、全面地保護、保存自然發展以及人類活動的各類實際證據。很明顯,博物館便屬于可以有效保護自然以及文化遺產的關鍵場所。盡管從歷史角度和現實角度來看,私人收藏家同樣能夠對各類文物進行留存,但是事實證明,博物館設施比較先進,會使各種收藏的文物得到有效保管,有效增加文物的留存壽命,這對人類的發展以及歷史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語
總體而言,在當今社會里,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和發展,可以使我國整體的創造力以及凝聚力得到全面提升,從而在精神層面提升我國公眾的文化素養。博物館不僅是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人民奮斗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當前博物館的重要使命便是為社會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務,如今的公眾來到博物館已不再是為了尋找一個權威,而是尋求一種對話:不僅是為了獲得某種知識,更是為了一種體驗,審美、學習、發現,或是娛樂、休閑和社交。因此,博物館要提供這樣一種對話和體驗的平臺,充分體現與觀眾互動、交流,為他們服務的理念。
注釋:
①李紅俠.基于公共文化服務視角下上海地區高校博物館管理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19.
②何文靚.兵團軍墾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19.
③郭文光.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