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玲
摘要:現階段許多金融機構是按照供應鏈企業的信息流、現金流、物流等具體運轉情況進行融資審核,改變了傳統繁瑣信貸程序的干擾,因此被廣泛應用到現代企業中,實現了較好的發展。但由于企業缺乏科學的指導,實踐經驗不足,在供應鏈金融應用中還存在許多風險因素,基于此,本文通過明確主要的風險來源,提出了優化現代企業供應鏈金融應用風險管控的相關對策,以全面提升供應鏈金融的管理水平,推進其高水平發展。
關鍵詞:現代企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
為有效保障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商業銀行創新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管理模式,即通過依托大規模企業發展的契機,以其上下游的中小企業為主體,構建全面協調的綜合金融供應鏈,以全面拓展業務范圍,強化企業效益保障,實現銀行等金融機構、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中小企業的合作共贏。
一、供應鏈金融相關理論概述
供應鏈金融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其主要包括兩大要素,一是需要依托核心企業從而實現跨國企業的全面覆蓋,二是由于傳統業務日益萎縮,銀行被迫通過對供應鏈企業市場信用與整體匯率等進行有效應對而拓展的新模式。其核心特征就在于大規模企業的主體保障,從而由銀行根據不同企業的信用情況進行金融扶持,強化企業購銷業務的融資管理,有效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緊張問題,系統協調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的合作關系,實現業務范圍的全面拓展。總的來說,供應鏈金融主要包括應收賬款、庫存與預付款融資三種模式,其中應收賬款融資是強化債權管理的模式,會覆蓋票據池的授信管理、保理優化等內容;庫存融資模式則是對貨權管理進行強化的模式,覆蓋動、靜態抵質押全部授信業務;預付款融資則是需要保障連帶責任的落實,覆蓋國內信用、保稅倉授信等業務范圍。
二、現代企業供應鏈金融風險的主要來源
(一)市場風險
由于市場環境的日益復雜多變,使得利率、價格等市場因素發展不穩定,從而增加了市場金融產品的收益風險。利率風險主要是由于當前我國整體利率市場機制不健全,造成供應鏈融資產品的價格還是沿用傳統固定利率的計算方法,一旦利率發生調整,銀行等金融機構就難以繼續優化其貸款利率,只能通過基準利率的調整進行保障,從而加劇了其在此階段內的風險隱患。價格風險則是指質押物存貨存在價格浮動的問題,從而會引發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市場風險。
(二)核心企業信用風險
供應鏈金融的核心企業決定著整條供應鏈的核心價值,從而保障了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等多種資源的有效整合。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對這類企業的經營管理情況、市場信用、綜合水平等進行有效了解與評估,從而合理確定依托于其發展的上下游企業的授信額度。因此,核心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上下游企業的發展水平,必須有效規避其信用風險,才能確保整個供應鏈體系內的企業實現穩定發展。
(三)上下游融資企業信用風險
現階段,雖然許多供應鏈金融在技術應用上花費了大量精力,實現企業信用查詢與評估的信息化管理,確保銀行與企業之間信息的及時共享,為緩解信貸風險,保障企業信用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上下游企業本質上應歸類于直接承貸的主體,但現階段許多企業內部治理結構與制度體系還不完善,技術支撐不足,資產額度有限,員工流失嚴重,風險防范水平一般,特別是內部經營缺乏規范管理,造成信息不對稱、數據失真等問題較為嚴重。
(四)操作管理風險
其主要涉及供應鏈內部操作流程的不當、人為因素影響、系統故障等原因造成供應鏈內的相關銀行機構、商貿公司、物流公司等不同程度的損失。操作管理風險主要分為人為失誤、流程不規范、系統不穩定及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四類風險問題。由于供應鏈金融操作管理本身較為繁瑣,流程較多,各環節管理操作不當極易觸發風險,因此需要針對借款方存貨、應收付款等流動性資產項目進行科學管控,以全面緩解風險隱患。
(五)國家相關政策變動風險
由于市場企業運營管理需要時刻關注市場動態,其受國家政策的影響較大,對企業產業鏈的穩定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以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例,國家會出臺多項政策為某一類行業提供政策扶持,必然也會約束另一些企業的發展。如果這些政策制約某一類行業的發展,那么與之相關的產業鏈之上的相關企業就也會受到約束,造成企業規模的擴展不暢或市場整體價格上漲,銀行一旦以該產業鏈內的規模企業為標準實施供應鏈融資服務,其信貸業務就會受到影響,不及時加以防范與應對,就會產生融資風險問題。
三、優化現代企業供應鏈金融應用風險管控的相關對策
(一)強化市場風險的全面把控
在市場風險的全面把控過程中,最基礎的因素在于對相關風險因素的有效識別,明確主要風險來源,梳理其可能輻射的項目范圍,深刻剖析主要原因。同時,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綜合梳理各類風險因素,有效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同時,保障利率市場化的有效推進,在還不具備全面實施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借助缺口管控與套期保值的模式予以應對,其中套期保值包括簽訂利率協議、約定利率期權等方式,確保利率風險的有效緩解。
(二)引入準入管理規范產業鏈企業授信
供應鏈金融是立足綜合產業鏈發展的戰略高度,對內部相關企業開展授信業務的管理模式,因此需要按照供應鏈的綜合運營管理情況進行企業授信的規范管理,嚴格準入機制,科學評審企業資格,在保障供應鏈正常關聯交易的前提下強化供應鏈之上各企業主體的業務績效、責任落實與交易合作基本情況綜合管理。
(三)規范操作管理制度保障
針對操作管理風險問題的防范,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模式予以應對:一種是科學分析借款方實有流動資產的真實性,深入調查其資產是否充足,這就需要建立健全銀行機構關于借款方流動資產所有權的認定法律保障,實施高效的閉環管理,嚴格監測借款現金使用;另一種則是對具體業務操作內容需要從制度上予以明確,細化規范流程與內容,以有效指導第三方物流企業對借款方存貨的科學管控,提升操作管理風險防范效率。
(四)構建相對獨立的風險管控體系
獨立健全的風險管控體系能夠為供應鏈金融風險的綜合管理提供組織保障,促進風險內部控制的不斷完善。與傳統信貸業務不同,供應鏈金融信貸具有其行業特性,因此對其風險的管控必須獨立于企業其他風險體系之外,設置專門的運行機構,確保風險管理系統功效能夠得到深入挖掘。
(五)明晰各方責任主體的職責權限
現階段國內還未針對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也缺乏規范的指導性文件,因此在業務辦理中,需要針對各主體責任進行合同文本的完善,明晰各方具體職責與權限,降低法律風險隱患。同時,要針對動產流動性大,國家法律法規明確抵押質押生效條件,造成銀行不能正常實施對抵質押物的動態跟蹤與監管的問題,因此要保障“物”流動性的前提下,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的監管,由第三方物流企業負責,有序推進資產變現、貨運代理等業務操作,拓展銀行增值服務范圍,全面提升抵質押物的授信擔保管理水平,緩解風險壓力,多元化業務授信,實現供應鏈企業融資渠道的全面拓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 ,供應鏈金融在復雜市場環境的發展中,由于受到多重風險因素的影響,需要立足產業鏈發展的戰略高度,強化銀行與核心企業的風險管控,全面保障中小企業的融資,推進供應鏈金融更高水平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嬋.中小企業融資新途徑——供應鏈金融服務[J].財經界,2019(11):16-17.
[2]王妍.我國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8.
[3]李瀑.供應鏈金融風險防范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