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個世界思想”下的經濟學,亦稱之為“柯健經濟學”,該經濟學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西方經濟學是小經濟,東方經濟學是大經濟,椅健經濟學”大于經濟哲學。
關鍵詞:社會主義經濟學;經濟體制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278-01
一、社會主義浙江道路的八條經驗
1.體制機制落后,公有制、私有制為政權體制、而非經濟機制。
2.區位并不見優,江蘇省、上海市在國家地域區位上優越的多。
3.塊狀特色產業,轉身升級、騰籠換鳥、優勝劣汰信息化民營。
4.城鄉協調發展,城區一體化,農村城鎮化,美麗鄉村生態化。
5.生態進步明顯,五水共治河長制,兩山”理論促生態功能區。
6.山海資源優勢,開發發展劣勢,海浪滔天,自然深山不通船。
7.社會環境均勢,基礎設施、法治綜治、機關效能跑一次上門。
8.人文大省建設,文化強省、科教興省、先進人才保障最根本!
二、社會主義浙江道路的兩大理念
經濟分為“小經濟”和“大經濟”兩個視野,小經濟就是指商品經濟,交易交換經濟,市場資源資本經濟。“大經濟”指經濟為主導的社會主義建設,或者說是以經濟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初級路線、科學發展觀看、黨員先進性體現、與時俱進質量等,在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價值換算。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浙商不斷發展壯大,為浙江乃至全國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現在民營經濟創造了浙江63%的投資、66%的生產總值72%的研發投入、73%的稅收、78%的外貿出口、87%的就業崗位、91%的企業數量。可以說,浙商在浙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居功至偉的貢獻。”——第五屆世界浙商大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詞。
浙江的經濟體制機制在國家層面來說并不是優勢,公有制經濟不占主體,民營經濟占主體地位,國有資本投資低于私有資本投資,公有制經濟分配低于私有制經濟分配人口,等等一系列“浙江現象”,創造了“社會主義浙江道路”。
什么是“社會主義浙江道路”?首先是生產資料公有制體制與私有制經濟機制可以和諧共榮,公有制體制是政治,私有制機制是經濟;其次是生產資料私有制運營機制可以創造更高經濟價值,利潤競爭是私有制經濟機制生存根本,建設發展是公有制生產的社會之道:再次是企業勞動產品分配體制決定了公有和私有經濟性質,全民所有制的歸宿在于分配全民共有(國有)和個人私有,分配體制即是分配對象民眾,也是分配利潤財富。
生產資料公有制性質評判逐步從占有過渡到投資建設,公益型的國家社會投資建設必然屬于生產資料公有制性質,民營經濟的社會建設、生活投資、城市更新等可以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資本效益-51%的利潤。所以說,民營經濟是生產資料公有制政權體制下的私有制經濟形式,也就是說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也可以成為生產資料私有制經濟形式的資本運營(比如銀行股份制、銀行上市股份制的前提是銀行國有資產必須是公有制一股份制只是運營、不是占有),或者生產資料公有制政權體制下的私有制勞動產品分配,評判的標準生產資料占有和產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公有制經濟私有制經濟運營調配。
國家企業更多的是無經濟利潤的社會事業、國家基礎、公共服務建設,所以容易重復投資、資源浪費大氣開放,賺取社會效益、國家政治、文明價值。大公共、小私有——這是公有制政權性質,所謂天下之共、和以不同;大私有、公適用——這是私有制經濟性質,社會主義的大私有指分配總量和覆蓋人群,公適用指市場資本投資的經濟性、不浪費、斤斤計較,所謂天下為公。
所以,無論是國營經濟企業還是民營經濟企業,都需要確定企業的“三權分立”,也就是所有權、經營權、分配權獨立核算,所有權確保企業資產所有權以及增值分配權,經營權可以股份投資、合伙人運營、團隊公私分辦、企業職員裁聘,分配權與所有權、經營權掛鉤,實現三權經濟價值定位取向。跨國公司,一般都需要建立這樣的未來企業機制,阿里巴巴公司實際是三權分立的,也符合我的公有制分配最終取向評判,國家并不占有(不是國家企業)卻享有利潤,私營團隊屬于中國、那么屬于中國企業——運營權在企業所有權、分配權中更重要,這是企業生存之根,家族企業中成功在運營、失敗也在運營,民營經濟的命脈。
三、2020年中國的經濟戰略
中央信息:經濟和廉政雙組合,明顯經濟工作要收緊,紀檢監察要開放,該緊的緊,該放的放。這正是我的著作《花開映山紅》2015里的經典片段:經濟越發達,政權建設越要加強,政治環境更加面臨自身“經濟危機”。聚類以物物相生,分群以人人平均。
經濟工作的增長強化經濟內部循環,減少政府千預和教育體育醫療衛生文化科技慈善等事業單位的經濟性運行,并把其商業交易控制在合理的比例水平。強化公共服務一般水平支出和產業發展,提高高端品質領域價值換算和產權戰略。不適合通過經濟交易實現社會文明進步的要堅決抵制,高端知識文化智慧科技運作要保證財政供給、國企新志。
經濟內部循環主要指經濟單位,區別于政治政權單位、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放開經濟自主運行,決定了政治政權單位必須加強黨政廉政建設一與經濟體制劃開界限,決定了社會事業單位強化人類社會性質一與物質社會、意識社會兼柔相濟、以人為本,把社會主義性質的社會事業單位這個最大的主體發展好,促進社會組織架構和基本生活資料保障的協同發展。
以促進就業、調配勞動、機器換人等“人?智?科技”發展加強經濟工作,和商品經濟的社會主義發展新階段性質,消費經濟、共享經濟、勞動經濟,乃至社會經濟階梯、政治經濟制造等計劃市場經濟的接軌,所謂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生活架構。公有制經濟從生產資料所有制開始,過渡到產品分配、社會貢獻為開始;私有制經濟的評價主要是資源及其配置的合理性,分為市場規律私有經濟,與市場開放公有建設,前者以利潤為目的(比如二孩“生育產業”五年訂單式規劃),后者以使用為效率(比如房地產主要是人住的入住率及人次)。
意識經濟由思想理論而來,政權制度而生,精神文化而盛,成為物質經濟對立面的新型不是經濟的文明價值換算、經濟財富人本,促進社會高級人才得到價值尊重和優能發展,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保障國家精英、特殊棟梁、價值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