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然
滴要: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凸顯了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表現為相關立法滯后,執法力度不足,公眾對法律的信仰缺失,應當加強相關立法,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公民的法制意識和對法律的信仰,促進我國法治建設進程。
關鍵詞:抗擊新冠疫情;法治建設;法律信仰
中圖分類號:F8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05-0279-02
一、引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充分地反映了我國法治建設的諸多亮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為我們抗擊疫情奠定了堅定的基礎。但同時也反映了我國法治建設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指出我國法治建設中存在的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并就如何加強我國法治建設提供出了建議。
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反映的我國法治建設中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公民法律信仰有待加強
法律信仰是指公民對法律由內而發產生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法律需要展示它的權威,展現法律權威的重要方式就是建設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建設需要與社會適應的頂層設計以及公民觀念層面上普遍法律化。我國1988年制定頒布《野生動物的保護法》,2013年制定頒布《傳染病防治法》,此次肺炎疫情暴露出在法治建設的過程中人們對于法律的信仰不足問題。
(二)相關立法相對滯后
這次的抗擊疫情過程中表現出的立法方面的問題比較明顯,主要表現為:
1.缺乏“專業吹哨人制度”的相關立法。此次疫情反映出:一是“吹哨人”的立法體系還不夠完善,“吹哨人”掌握內部信息時無法快速有效地向外界發布。二是對于舉報者提供的信息缺乏足夠的重視。
2.《野生動物保護法》未及時修改。分析相關法條以及落實情況,可以得出:第一,立法思維單一,觀念傳統。第二,保護范圍過于局限。由于《野生動物保護法》沒有及時地修改,導致了野生動物的保護流于形式,野生動物消費有增長之勢。
3.對網絡謠言監管的立法缺失。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出現過大量的疫情新聞,真假難辨,使得公民人心惶惶,有效規制網絡謠言,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
對于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1.信息公開不及時。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二十條,行政機關對于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以及對應情況,應當主動公開。疫情的擴散,是因為前期沒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錯過防控疫情的最佳時期。
2.執法不嚴。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執法和監管不嚴,導致恣意捕殺食用非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的違法成本降低。
三、加強我國疫情防控法治建設的建議
如何加強疫情防控的法治建設,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增強公民對法律的信仰
筆者認為,建設文明社會文明國家首要的方式和途徑是加強法律的信仰,只有全社會形成對于法律的信仰,加之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達,社會財富的增加,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文明社會”。加強公民的法律信仰必須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不得超越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其次,加大宣傳普及力度。加強對公民的法律普及力度,提升公民的法律素養。立法公布后應及時向社會民眾宣傳,做到降維解讀,保證公眾能充分理解法律背后的社會意義。再次,政府的依法行政和司法的公正也是促進公民對法律的信仰的有效路徑,后面的段落有相關的論述,在這里就不在贅述。
(二)加強疫情防控的相關立法
通過這次一起疫情,我們應當注重疫情防控的相關立法,廣泛聽取各種不同意見,擇善而從,更好地做到黨的意志與群眾的要求高度統一。②
1.建立適應中國國情的“吹哨人”舉報制度。李文亮事件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訓是我國應當制定和頒布適合我國國情的吹哨人舉報制度,該制度的制定應當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建立系統保護吹哨人的專門立法,由國家層面制定統一的原則性、宏觀性的制度規則。建立專業人員舉報制度,舉報人具備專業的知識儲備,并且從事相關的行業。(2)重視保護舉報人及其親屬的安全。(3)鼓勵舉報人積極向外界發聲,實質審查后錯報或者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不可給予懲罰。(4)信息的發布者為權威的媒體。舉報者在發現信息后應實名舉報,媒體對相關信息進行形式審查,在審查過后認為卻有必要對外發布的應及時發布。
2.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法律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豐富立法目的,明確監管范圍。不僅要加強保護野生動物,對野生動物的利用,要有明確的法律規范。制定正面清單,清單之外的野生動物普通民眾不可進行售賣。@可以借鑒國際經驗,分保護對象的特殊性分層級保護,對于可能引發公共衛生問題的野生動物,僅允許用作科研。對于市場流通的野生動物要嚴格監管。(2)建立可追溯體系,形成保護鏈。為了保證食用野生動物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對每一個售賣的野生動物都應進行編碼。記錄野生動物經過培養、售賣、捕殺、食用的全過程信息,保證野生動物在食用前都通過了檢驗,出現問題可以及時地找到源頭,防止惡性問題的發生和擴大。(3)建立全球防疫體系。呼吁各國建立全球防疫體系,每一個成員國都要共享數據,讓全人類從中受益,全球各國要進行多學科、跨地區、跨部門、跨國家的有效合作,共同面對人類復雜的公共衛生及健康問題。
3.積極完善社交軟件實名制。社交網絡的實名制,其主要作用是當用戶發布違法言論或者不實言論造成嚴重社會負面影響的,公安機關可事后進行追查問責。社交軟件用戶在第一次申請賬戶時,需要進行實名登記,利用公安部現有的數據庫對申請用戶提交的信息進行審查。外籍人士申請的,可采取面試識別技術,保留圖像信息即可。出現違法言論時,執法機關可以根據申請時提供的個人信息快速確認身份并給予處罰。公民信息采集要合法合規,監督機關自身要提高法律素養,加強內部自身監督的同時還需要主動接受外部的監督。
(三)加強法治社會建設,嚴格依法行政
加強疫情防控的法制建設,國家行政機關必須做到依法行政,構建法治政府,應當做到:
1.政府積極主動公開信息。轉變官本位的思想,并且要建立主動公開信息的觀念,各政府部門應第一時間統一口徑,規范信息的采集方式和內容,并第一時間向社會公開。要優化公開方式,在各個社交軟件和新聞網站發布相關消息。同時還要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賦予新聞發言人收集各項情報的權利,并要求承擔發布不實信息的法律責任,做到權責統一。
2.加強市場監管,建立飛躍管轄制度。即相鄰的市縣的監管部門可以相互跨區域交換監管對象,并且對檢查時間、檢察人員、檢查區域保持高度機密,對捕殺、販賣、養殖等環節進行高壓監管。對于跨部門跨機構監管的,要建立共享信息平臺,基層執法人員不夠時,可相互抽調,健全聯動協同執法機制。
四、結語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任重而道遠。推動我國的法治建設必須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只有全國人民保持對于法治的信仰,堅持以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實現。
注釋:
①蘇健.試論我國公民法律信仰的缺失與培養[C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一)[C].2019:675.
②陸德生.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與全面推進法治建設的新要求[J].江漢論壇,2019(02).
③裴長利.盡快建立全面禁絕食用野生動物的治理體系[N].民主與法制時報,2020-02-04日(002).
④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44.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石巖.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與風寒濕疫[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0(02).
[3]譚潔.美國吹哨人保護法案》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的啟示[J].廣西社會科學,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