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講主題的選擇關系著演講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演講成功與否具有重要的意義,演講的選題要從演講選題的主體因素(演講者)、客體因素(聽眾)、時空環境因素三方面來考慮。
關鍵詞:演講;選題;技巧
黑格爾在《美學》中說:“既然要產生一種活的實踐效果,演說家首先要充分考慮到演講的場合以及聽眾的理解力和一般性格,否則他的語調就會由于時間、地點和聽眾都不適應而不能達到所向往的實踐效果。” 妙語連珠、語驚四座的精彩演講要求演講者能對演講進行充分的事前準備,而對于看似“即興”而為的即興演講也需要演講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與材料準備、平時積淀的淵博知識和掌握的各項臨場演講技巧。準備演講首先要選定此次演講的主題,演講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選題,因為這關系著演講是否有價值,現實生活中演講的選題非常廣泛,但具體到特定時境的演講中卻涉及演講主客體等多方面因素:主體因素演講者、客體因素聽眾、特定的時空環境等。
一、選題要考慮演講者的因素
演講者要選擇熟悉擅長的主題來發表演講,選擇的演講主題同時也要符合演講者的年齡、氣質和身份。
一是,演講的主題必須是演講者擅長的主題。演講者擅長的主題,才能信手拈來,如數家珍,在此基礎上才嫩展開深入的探討解析,用真知灼見來鼓舞號召聽眾,才能讓演講有價值;演講者擅長的論題,才能產生激情達到情理交融進而慷慨激昂地表達觀點。
曾有一位外地的導游想訓練自己的演講能力,僅買了一本華盛頓的游覽地圖,略加整理了一些資料就去為游客介紹華盛頓的風貌,然而他自己本人對當地并不了解所以他為游客講解時沒有絲毫熱情,對搜集的故事也只是一遍遍復述,演講訓練的結果可想而知。
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演講失敗的原因,都是因為演講者選擇了自己不擅長的選題進行演講,不擅長便缺乏真情實感,一場連自己都打動不了的演講又如何去打動聽眾,又如何去實現演講的目的呢?因而演講者只有挑選自己擅長的論題去準備演講,才有可能去打動聽眾,鼓舞、號召、振奮聽眾。
二是,演講的主題要切合演講者的年齡、氣質和身份。如果演講者是個學生的身份,演講“ ‘題海 戰術不利于學生的成才”這一主題是非常切合的,可以舉出自己親身經歷的事件加以佐證,使人信服;一個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演講戰略戰術,很容易讓人信服;而一個不修邊幅邋遢之人,演講清潔文明的主題,即使他言說再有理,論證再邏輯周密,也不太能說服聽眾。
二、選題要考慮聽眾的因素
選題要考慮聽眾的年齡、學歷、閱歷、身份等等因素,選題要能吸引聽眾的關注與興趣,要是聽眾所關注的,與之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有意義的主題。
一是選題要吸引聽眾的興趣。演講要考慮聽眾的客觀需求性,要讓聽眾有興趣聽下去,人們一般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的事情特別感興趣,因此要求演講者在做演講之前能對聽眾群體做一個調查了解,這樣在演講選題上才能契合聽眾的心理需求。古往今來優秀的演講作品無一不是選取當時聽眾密切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作為演講的主題,比如黑人解放運動、民主、平等自由解放等。
此外、人們對于社會上發生的與之相關的新聞熱點事件也關注密切,因此演講者選取這些新聞熱點話題作為演講的主題也能引發聽眾的興趣與共鳴,但要注意論題不要太高深難懂,要考慮聽眾的接受水平。
二指選題要有意義。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一篇演講,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聽眾弄清社會現實中的復雜現象,并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迫在眉睫的社會問題的解決,這是演講藝術的本質特征。吸引聽眾的關注與興趣,并不意味著一味討好迎合聽眾的趣味,這樣會讓演講變得毫無價值與意義,因為聽眾是需要引導的,吸引聽眾的關注只是為了更好地引導聽眾而不是一味地迎合,演講者要選擇那些重要的、為聽眾所關注、所迫切盼望解決的主題,這樣的演講才有價值,才能真正引導聽眾并為聽眾所悅服。
三、選題要考慮特定時空的因素
演講是演講者在特定的時空中面對公眾發表講話的活動,優秀的演講是演講者能動地適應演講時空環境的結果,因此選題還要適合演講的時間、演講的空間。
選題要考慮演講的時間因素包含兩個方面:
一是考慮演講的時長。演講者所選擇的主題,必須保證能在一定的時間內加以闡述,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接受信息的時長雖然不一樣,但是都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太多的信息,如果演講時間限定在10分鐘以內,而演講者卻走馬觀花似的講了七八個方面的問題,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建議演講者選取一個主題的一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演講,讓聽眾“窺一斑而見全豹”;如果時間可以再長一點的演講,建議演講者把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圍繞主題連綴起來,用串珍珠項鏈的方式進行演講。
二是考慮演講發生的時間。演講選題要考慮演講時的季節、天氣、日期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是否是什么特殊意義的紀念日,季節氣候對演講主題的影響等。
選題要考慮演講的地點因素包括:演講發生的場地背景因素、演講發生的場地所在的大環境因素。
結語
演講主題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演講成功與否,關系著演講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演講的選題要從演講選題的主體因素(演講者)、客體因素(聽眾)、時空環境因素三方面來考慮。
參考文獻:
[1]王家宏.演講與口才[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周彬琳.實用口才藝術[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3] 林青春等.《普通話口語交際》[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7.6
作者簡介:
周瑩(1980-),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