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蘇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度發展,實現語文多元化教學,已經成為必然走向。在具體教學中,多元化教學包含教學資源、形式以及最終的評價環節的多元化。互聯網+技術的加持下,教育載體和教育渠道、教育信息資源極大豐富,利用教育共享平臺能顯著提高教育效果,為多元化教學工作鋪平了道路,而作為語文教師,適應新課標要求,成為發展的必然。
關鍵詞:初中語文;多元化;教育資源
引言:
初中階段,語文教學有了新的特色,其目標也不再是僅僅關注到對學生的知識輸出、基本的詞匯積累等;而是更多的走向對學生的語文知識、語言素養及最終的人文素養等的全面構建。基于這樣的認知,課堂教學走向多元也已呼之欲出,成為發展的必然。而在具體實踐教學中,關注到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建構,成為每位教師的職責所在,本文即針對此展開討論。
一、設置多元的教學目標
在當代教育中,語文學科的目標早已不再滿足單一的知識目標,而是圍繞核心素養指導,走向多元發展。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設置多元的教學目標,是為了順應新課標要求。在語文核心素養指導之下,各學科的教學目標已進一步擴展,由關注知識轉向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教學目標也自然地被分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1]。由此,在設置目標時,教師要綜合考量,著眼整體,如在一個問題的設置中,既要關注到對學生知識的考核以及知識學習的助推意義,也要關注到其情感價值,把原本較為抽象的知識進行轉化,讓學生明確知識學習目標,結合多元化任務要求,實現能力提升。新課程改革比較重視學生的主體性,講求教學模式的針對性。在教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目標,利用隱性分層方式設計教學,促進每個層次的發展。
二、注重多元的素材選用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人文學科,關系到我們的文化傳承、語言運用、字詞句章……與生活緊密貼合。“互聯網+”時代下,我們有了更為廣闊的資源平臺,越來越多的資源、越來越豐富的形式的資源被帶到教師視野中,如何選用,也成了一門學問。在課堂教學中,選用多元素材,如學習《看云識天氣》這一課時,可以將不同季節、不同天氣的云的照片給學生,讓班級的孩子們一起在教室“看云識天氣”。再如,學習《紫藤蘿瀑布》這篇唯美的文章,不妨將詩般的文字配上柔美的音樂、精致的圖片。學習《濟南的冬天》這篇紀實散文時,則又不妨將老舍先生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為每節課選擇不同的教學資源,也能有效促成教學形式的轉變,如課前的微視頻資源,能夠幫助學生近自主的預習,實現對知識的自主把握,逐漸養成自主學習和把握知識的能力;必要的擴展資源,能夠使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結合,找到文字與現實的契合點等。整體而言,選用多元的素材,創造豐富的課堂,成為發展的方向[2]。
三、注重課程形式的多元
新課標發展之下,越來越多的教育思路、形式等被帶入到教師眼中,借鑒優秀的課程設置形式,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安排課堂。多元的課程形式,在于課堂教學形式的逐漸豐富。傳統課堂以說教為主,總是不自覺地形成教師的一言堂,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必然不是長久之計,也會使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枯燥,及時調整、引入新的形式,讓學生具備課堂探究的主動權,了解學生的發展趨勢。課程形式多元化背景下,教師能融入更加豐富的課堂任務,吸引學生集中討論語文問題,融合自主思考和小組頭腦風暴的教學模式,體會語文這個學科的知識魅力,使用內容極為豐富的綜合實踐課程激活學生的思維,保障課堂教育質量。
更進一步的,可以組織學生在課下進行實踐體驗,如春節期間搜集民俗、對聯內容等。多元化的課程形式,能夠為學生帶來對語文學習的深刻體驗,全面多元地感受語文的魅力。
四、設置多元交融的課堂
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也要注意課堂本身的多元交融。每一節語文課的學習,其實多數時候都是一篇文章的閱讀,需要學生與文本交流,產生共情。如學習《合歡樹》,很多學生能讀出對母親的深深懷念、眷戀,但是卻讀不出背后更深沉的故事,此時只要了解一些史鐵生的生平,他散文中的母親形象就真的深刻而飽滿了。再如學習《濟南的冬天》,很多學生都僅僅能將其作為一篇寫景散文閱讀,可是班級轉校生卻能聯想到自己的故鄉,說出關于故鄉的一兩則故事。多元交融之下,可以是不同的情感交流,不同學生讀一篇文章的不同感受;也可以是跨學科的交流,如學習《最后一課》,跟歷史學科的交流。多元交融,也能有效打破課上、課下,課內與課外的界限。
五、多元的評價體系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多元的評價有利于保障評價的中肯程度、合理性、科學性。評價的主體有著多元特點,學生也有評價的權利,他們能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融合了組內評價、教師提意見等評價方式[3]。在評價形式上,除了基于人的主觀評價,還可以進一步結合利用現代多媒體設備,將學生檔案、學生日常考核分數等,載入網絡平臺,用大數據分析的形式,更為全面地剖析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客觀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數據量化的評價方式雖然在短時間內不能體現出效果,但是在較長周期下則能體現出來。
結束語:
在新時期,語文學習逐漸走向多元化發展,為教學帶來新的思路。多元化教學體系建設,應當是從目標、內容、形式、評價等的多元探索,需要緊扣新課標指導,圍繞語文學科特色與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展開討論、探索,以完善教學工作,全面推進日常教育教學的發展與達成,更為積極地推進教學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18(4):23.
[2]黃天祥.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現代交際,2016,18(11):204.
[3]姜勇,馬繼英.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4,20(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