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明
摘 ?要:德育素養是人所具備的道德修養及精神品質的綜合體現,而良好的德育素養對于高中生來說不管是學習還是身心成長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基于此,高中階段的教學需要抓好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和諧德育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德育教育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擺正處世態度和學習態度,以良好的心態面對他人、面對學習,并以客觀和諧的目光看待事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本文主要圍繞高中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分析,提出了有關的教育策略。
關鍵詞:高中教育;和諧德育;健康成長
引言:
高中階段的學生相比于初中階段顯得更加成熟,皆已經度過了青春沖動的時期,逐漸形成三觀。但高中教育更需要重視學生三觀的形成。雖然學生的心智較為成熟,但其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不足,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而導致道德修養和三觀的“傾斜”,這對學生日后的發展來說極為不利。因此,高中教育需要明確教育目標,將德育教育融入到各學科教育中,為學生正確的三觀培養提供和諧穩定的環境,推動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
一、將德育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融入能夠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在促進學生知識提升的同時也讓學生的思想道德受到啟發。而德育教育與化學知識教育的融合也需要一樣“催化劑”,興趣培養作為催化劑再適合不過。只要學生對化學學習,以及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元素產生興趣,不僅能促進知識教育與思想教育的充分融合,更能讓學生從中收獲更多的道德知識,對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大有裨益。如在教學蘇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時,其中多個專題結構都涉及到了學生的生活,如了解生活中碳元素的多樣性以及海水中的化學元素、硫和氮的可持續發展等。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列舉身邊的各種化學元素,引出學生的思考和疑問,或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記憶和探索了解生活中的化學。利用問題來作為驅動力,讓學生主動去了解化學。通過學生對生活中化學元素的了解來引導學生對物質結構產生興趣,而之后老師則需要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引導,將興趣點轉到化學知識中,將學生的興趣與好奇心轉到“探索化學原理”和“化學元素規律”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探索科學、崇尚科學、運用科學的科學品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1]。
二、將德育教育融入化學實踐活動中
高中化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學生吸收知識的場所,那么實踐教學便是學生將知識進行轉化并運用的一種途徑。而實踐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則能夠讓學生對德育教育具有更為真切的感受,并引發學生的思考與反思。高中階段的化學知識與生活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可以利用這一點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促進學生的知識發展與思維發展。如在教學《潔凈安全的生存環境》中的“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時,便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統計調查活動,選擇幾個目標人物或人群開展調查,統計其一周時間內所消耗的塑料制品。統計目標可以是同學,也可以是自己。之后對調查獲得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計算出目標每日平均產生的塑料垃圾。若目標為學生,則可以繼續推測全校學生每天所生產出的塑料垃圾。在統計完畢后,學生還可以利用化學知識來進一步完善統計結果。如塑料制品的詳盡分類,及塑料化學制品帶來的化學危害;如塑料浸入水體造成水源污染,燃燒產生有毒害氣體等危害。最后再讓學生根據調查結果來設計一些降低塑料垃圾產生的環保建議。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將化學學習與生活實踐進行結合,在深入了解白色污染對環境帶來的危害后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積極參與到環保活動中,更能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與愛護環境等良好素養,實現德育教育的全面滲透。
三、轉變德育評價機制,保障德育教育成效
實際上,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學習成績水平很容易就能評價,但德育素養的評價卻常常難以著手,而評價機制的缺乏也是制約學生德育教育的不利條件。德育評價的缺乏會讓學生難以提高積極性,而行為準則也只能憑借自身的自覺性,來自老師的德育教育也無法提起學生的熱情,使得學生德育素養難以提高,同時也會影響教師的德育工作積極性。若想有效改善這一境況,轉變與完善德育評價機制至關重要。通過評價機制的完善來提高學生與教師兩個方面的積極性,讓老師積極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讓學生積極參與德育教學活動,從中獲得思想上的提高。針對學生的德育評價可以從同學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學校評價多個層面著手,期中與期末各評價一次,并構建完善的指標體系。如學生互評主要評價某位學生在班級中的表現,可以是同學之間的相處和諧、相互幫助、學習積極性等方面評價;家長評價主要為學生在家時的表現,如主動做家務、主動關心父母等;學校方面的評價則是以班級為單位,班級的學習氛圍、整體行為作風等;教師評價則要做到綜合性評價,如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的精神、行為中透露出的道德修養等。雖然評價體系與指標難以實現完全貼切,但也能實現鼓舞與激勵的效果[2]。
結束語:
德育教育的開展并非能夠實現,也并非單獨設立課程就能達到良好效果。因此最好的方式便是將其融入到各學科教學中,通過教學內容來透露出德育教育元素,讓學生在獲得知識提升的同時實現道德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張陽陽.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對德育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8(12):87-88.
[2]蔣華舟.高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實施路徑探析[J].當代教研論叢,2018(03):91.
★ 備注:本文為石獅市普通中學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專項課題(第二批)“石獅八中‘和諧德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探究”(立項編號:SGT184-14)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