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翠
一、引言
運動會亞軍班級的畫風突變讓我有些猝不及防……
二、背景
G1704班是高二分班結束后的一個新理科普通班,總人數4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8人,火箭班分流出來的有8人。新班級,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舍友,新的一切,總是那么美好。
時光悄然滑過,九月開學一個月不到就是學校里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了,賽場上豪邁的步伐,豪情的壯舉,豪放的笑聲交織成最動聽的青春之歌。四班的孩子們全速沖刺,拼盡全力竟然在男子團體接力賽,女子團體接力賽和班級總分中都榮獲第二名,令所有人都很驚喜,也讓努力適應奮斗的孩子收獲了最真摯的肯定。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禍福。運動會緊接著國慶8天長假。假期返校后,似乎九月的味道變了……其他科任老師反映說學生上課狀態不佳,課堂瞌睡現象嚴重,早讀沒有聲音,不是在補作業就是在補覺,作業完成質量不高,抄襲現象嚴重,作業完不成的現象越來越多……聽的我是心驚肉戰,一時應付不過來。但在我的課上,也許學生礙于我的“威嚴”,還不敢這么放肆,我是有點后知后覺的。但一次英語作業的收取,讓我看到了危機。
單詞聽寫在課堂完成,英語作文不能一模一樣,所以這兩項沒有抄襲現象,而課后練習冊的答案就在學生手中,有偷懶的學生就會直接抄答案。我有一次收了練習冊后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改錯題對于高二初始的學生來說是道難題,但孩子們改的都是正確的,帶著這個疑慮我上課發放作業后進行了提問抽查,果然,大部分孩子解釋不清楚他那樣改錯的原因。最后大家才承認作業是抄襲完成的。年輕氣盛的我勃然大怒,責罵重寫后我也冷靜下來了,想要分析分析學生們這種學習態度的轉變到底背后原因是什么?
三、問題
所有的異常表現都是背后現象的反應。所有我決定找出他們行為轉變的原因。從網上下載了類似的問卷,結合班級實際情況進行了一些修改,發給學生。依據分班英語成績(滿分為100分),分別找了90分以上,70分以下,和在70分到90分之間的三個層級的9名學生進行了訪談。綜合問卷和訪談結果,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的時間管理能力欠缺,面對逐漸繁重的課業任務不會分配調控。
2.學生認為每天完成固定套路刻板的課后練習冊后也不能很好地記憶單詞。
四、問題的解決
針對問題1,我采取了輸入——行動的方法。
1.上網查閱了衡水中學優秀畢業生的時間管理辦法,還有知乎上關于時間管理的的高贊答案,總結成文檔,印發給學生自習課時間自我學習參考。
2.邀請一名男生住宿生,班級第一名的學生,高一曾是火箭班的揚子江同學和一名女生跑校生,原火箭班李睿玉同學,在班里給大家分享了自己時間管理的想法,行動和反思,與大家一起進步。
3.邀請家長朋友們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間管理收賬本,網紅方式學起來。我也會不定期檢查收賬本,起到一個督促的作用。
針對問題2,我采取了作業改良,即詞匯——形象聯結的方法。
外研版高中英語選修7 Module 2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在課本末尾所附的新授詞匯單詞表中共有91個單詞,其中副詞1個,動詞14個,形容詞13個,短語9個,名詞54個。名詞占了絕大多數,這么多名詞在幾天之內要全部記憶實非易事,但如可以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則可以達到聯想記憶的效果,而這么多詞匯都是屬于模塊主題高中生活的,與學生的平日生活實際聯系緊密,是他們所熟悉的和應該熟悉的外國文化內容詞匯。
五、反思與討論
作業批閱結果顯示3份作業運用了整合性思維將所有單詞盡可能地整合到一個大的語義場中;有24位同學只畫了幾個單詞,但將其余單詞分別造句,其中有5位同學的造句也體現了整合性思維,不是單個單詞單句造句,而是盡可能地運用了多個單詞進行短故事編寫,更加具有情境性;有10位同學的作業呈現極具個性思維體現,在班級投影展示欣賞與表揚,受到了學生們的一致贊嘆與集體崇拜,增強了自信心。
我個人感受是平時給學生講題時能感受到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是模糊的,模棱兩可的,看著是這個單詞,但腦子里反應的是另一個。在文章語境中不能按照故事的生活實際正常發展去理解單詞在此處的涵義。所以心里其實一直好奇到底一個單詞在他們腦子里留下了什么痕跡。不能進入他們的腦海去探尋,但可以讓他們的思維留下痕跡。
為什么稍微一改良的畫畫英語作業會有這樣的意外效果呢?讓我們來看看一些理論依據。依據多元智能理論,不同學生在不同智力層面有所區別,所以此次作業雖然采用繪畫呈現的方式,但不在美術層面對學生過多要求,外形體現出思考過程即可。
然而,拋開可喜的成果與收獲,細細分析后,發現有兩點值得改進。
首先,Burns(2012)認為行動研究中行動環節的核心思想是對問題情境予以故意干涉,以求得在練習過程中發生改變甚至是提升。據此,在開啟新模塊Module 2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之前,帶領學生一起觀察Module2的單詞構成與主題背景,向學生介紹輸入前強刺激的詞匯學習策略,說明作業分層理由與標準,強化學生完成作業信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深入思考每一個詞匯,在頭腦中形成詞匯具象映射,完成繪畫任務。
其次,此次作業只顧及了新授單詞的初次接觸,在作業后學生訪談與學生反思日志中,發現很多學生也在擔心這樣的作業是不是只是有趣,對于真正記住這個單詞以及在考試中的運用是否有效,都持有懷疑態度。所以,這也為我的教學思考添加了重要的一筆,以后計劃要加強詞匯的記憶與運用。
參考文獻:
[1]Cai,L. & Tian,G. S.(2013).English lexicology:a new coursebook.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Burns,A.(2012).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