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新立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入人才市場的工科大學生數量劇增且增長速度非???,尤其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人才需求量縮水,更增加了就業形勢的嚴峻性。分析大學生就業形勢及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提出提高工科大學生就業質量的路徑,為逐步改善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疫情;工科大學生;高質量就業
中圖分類號:G473.8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0)20-0008-03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number of engineeringcollege students entering the talent market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the growth rate is very fast, especially affected by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many enterprises has shrunk,?which has increased the severity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By analyz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ain?reasons for the difficulty in employment,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s put forward inthis paper,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the difficulty in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lly.
Key words epidemic situ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1 前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地方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工科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也使得很多本科院校大幅擴大招生量,但大多數應屆畢業生并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期望和要求,最后造成就業難的局面。尤其受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延遲復工,畢業生不敢出門,更加劇了這種現象?;谶@些現狀,很多高校開始積極探索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提升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路徑,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找到滿意的、合適的工作。
2 高質量就業含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實現高質量就業和更充分就業。所以,高質量就業和充分就業成為未來就業的重中之重[1]。
對于“高質量就業”一詞,國家政策并未進行深入解讀,但其內涵的界定是實現高質量就業的基礎。從政府部門看,高質量就業主要指就業市場具有公平的就業機會、穩定的就業環境、良好的就業形勢及和諧的就業關系;從高校方面看,高質量就業主要指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強,就業率和就業滿意度高,工作環境和社會保障好;從畢業生自身看,高質量就業指學生的職業能力與崗位需求有較高的匹配度,工作晉升空間滿足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就業環境、發展機遇及勞動報酬等符合個體的期待。
綜上所述,高質量就業影響著社會和經濟的穩定,關系著企業的切身利益和高校的長遠發展,是高校畢業生實現人生價值、獲得家庭幸福感的重要途徑。
3 就業形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全國各大高校連年擴招,導致進入人才市場的大學生數量劇增且增長速度非???。2000年,高校畢業生僅有107萬人,而到2019年則達到834萬,19年的時間,畢業生人數增加了700多萬,這也導致普通大學生不再是社會的緊缺資源[2]。且從近幾年就業形勢看,大學生就業率在高校、學歷及專業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
一是高校差異。教育部直屬院校的就業率明顯高于地方院校,經過統計分析,直屬院校的就業率普遍在85%左右,而地方院校的就業率一般在70%以下。
二是學歷差異。不同學歷的就業率存在明顯不同,研究生就業率最高,其次是本科生,最后是??粕.斎?,近年來隨著研究生擴招,其就業率也開始呈下降趨勢。
三是專業差異。最近幾年,理工科專業的需求量遠大于文史類專業,2019年機械制造業、互聯網電子信息等行業對畢業生的需求旺盛,而美術、音樂等專業幾乎無人問津。尤其疫情期間,畢業生人數平穩增長,而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量卻嚴重縮水,更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難度,使其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問題。
4 就業難原因
主觀原因
1)學生就業觀偏差。在校期間,大學生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沒有全面的認識,對市場需求沒有深入了解,從而導致對自身認識不足,定位模糊,甚至一味追求在大型國有企業或政府工作,不想從基層工作做起,也不愿意去偏遠地區或中小型企業謀求發展[3]。
2)大學生自身能力不足。大學期間,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放松要求,學習主動性差,對大多數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不徹底不全面。同時,大學生雖然接受了全面的理論知識學習,但實踐性差,不能熟練地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工程中去,從而導致工作中力不從心,缺乏被認同感和成就感。疫情防控期間,大多數學生隔離在家,不敢出門,每天沉迷于網絡游戲或其他娛樂方式,對找工作的事情不夠熱衷,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從而錯失很多就業機會。
客觀原因
1)課程設置問題。很多高校辦學定位存在問題,在課程設置上偏向于理論知識的輸出,忽略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動手能力差,不能滿足企業單位的需求。此外,很多高校在大學生就業指導方面的教育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目前,很多學校根據自身的需要開設了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但對課程的關注度不高。尤其疫情期間,學校往往只是圍繞就業信息展開,而對當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能力不足問題缺乏針對性的指導。
2)國家政策及服務體系問題。為了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雖然高校和政府已經建立相應的組織和機構,而且經常組織各種各樣的招聘會或提供各種招聘信息,但就業市場建設仍然不夠規范,信息缺乏準確性和針對性。疫情期間,線上招聘及面試流程不夠規范,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要求。
3)用人單位問題。大部分企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受此影響,企業對畢業生需求由廣度向精度轉變,由低層次人才向高精尖人才轉變,且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多,用人單位在就業市場擁有絕對的話語權[4]。疫情期間,大部分企業延遲復工,正常招聘無法開展,同時一些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危機,招聘需求進一步縮減,且對人才的選拔標準更加嚴格,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價值。
5 提升就業質量的路徑
就業問題是牽扯到社會各方面的復雜問題,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需要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及學生個人合力,才能提高其質量。
政府
1)搭建一站式無接觸就業平臺。政府應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健全大學生就業的政策法規,完善人才聘用的相關機制,營造公平、公開、公正的良好就業環境。此外,政府應全力搭建一站式無接觸就業平臺,將國家相關的就業政策、企業的招聘需求計劃、畢業生的求職意向等信息進行整合歸類,并確保就業雙方從投簡歷,到視頻面試,再到電子簽約,全部在平臺實現。為確保平臺信息的時效性、真實性和準確性,保障招聘雙方的合法權益,可安排專門人員對平臺進行優化及監控。
2)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政府應提高復工復產服務的便利度,取消不合理審批,堅決糾正限制勞動者返崗的不合理規定,從而加快各行各業就業。同時,為促進大學生就業,鼓勵國有、民營企業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有空缺崗位的事業單位提高專項招聘比例。
3)鼓勵大學生基層就業創業。就業區域集中是現在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政府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提高基層就業待遇,鼓勵高校畢業生到鄉村地區、西部地區就業,對投身家鄉經濟建設、邊疆建功立業的人才給予獎勵或補貼。
高校
1)改變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大多數高校采用學術型人才培養模式,但由于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及職業規劃不同,并非所有學生都適用于該模式。所以,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過程中,應首先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能力和主觀條件等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在保障基本能力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分配不同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畢業時有能力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同時,為及時了解市場需求,高??赏七M校企合作模式,從多方面訓練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5]。
2)推進就業指導服務。首先,在就業指導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理性看待現實,認識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避免眼高手低,一味選擇高薪舒適的大城市工作,鼓勵學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鍛煉自己,提升自身價值[6]。其次,疫情期間,高校應加強對就業指導隊伍培訓,吸收和引進一些專業人才,提升其整體素質;并考慮開設相應的線上就業指導課程,指導學生如何在特殊時期提升綜合能力和競爭性,從而利用自身優勢獲得滿意的就業機會。
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在選用人才時,應從本單位實際情況出發,創建公平、公開、公正的選拔機制。疫情期間,利用線上招聘渠道組織在線視頻面試,根據崗位特點及需求招聘錄用與之相匹配的人才,做到人盡其用,保證人才資源的合理配置。
個人
1)轉變就業觀念。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大眾化的就業觀,尤其疫情期間,要理性看待就業現狀,不要好高騖遠,適當降低薪酬要求,先實現就業,再謀求更好的發展;同時,可選擇在居住地附近尋找工作,盡可能地在網上投遞簡歷,并進行線上視頻面試。
2)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大學生要利用疫情期間的業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職業規劃及市場需求不斷學習相關知識,鍛煉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從而全面提升綜合素質,拓寬就業渠道。
3)保持終身學習習慣。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知識也是在不斷更新的,要想在信息潮中不掉隊、不被淘汰,唯一的辦法就是終身學習。因此,當代大學生要把學習當成終生的事業,不要以為畢業了或疫情期間放假在家了,自己的學習就終止了,就可以徹底放松,而只有與時俱進地學習新知識,更新自己的認知,才能夠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中提升競爭力,為自己保留一席之地。
6 結語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工科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由主客觀多重因素引起的,提高其就業質量不僅需要政府、高校和企業各方面的配合,更需要學生本人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過硬的綜合素質,只有通過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王中教,張澤云.應用型本科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現實邏輯與實踐選擇[J].教育與職業,2019(20):75-81.
[2]陳奕同.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19(16):184-185.
[3]韓紅粉.高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及對策探討[J].農家參謀,2019(17):292.
[4]馮果果.新常態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路徑分析[J].現代營銷:信息版,2019(11):68-69.
[5]葛陽.新生代大學生就業質量影響因素及對策探析[J].智庫時代,2019(41):259-260.
[6]曾楠.“雙創”背景下高質量就業指導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9):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