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 嬌
近年來,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家長干預是西方教育界流行的一個概念,意味著家長有權利和義務參與特殊兒童的教育和成長,這其中不僅包括家庭教育,還包括家長參與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國外對家長早期干預特殊兒童康復訓練的研究表明,家長的早期干預對特殊兒童的治療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特殊兒童疾病的改善和恢復。
家長參與特殊兒童早期干預,主要指以特殊兒童的家庭為背景,在社會服務機構的支持下,通過專業輔導及輔助訓練,讓家長參與到特殊兒童的治療中去,使家長成為特殊兒童教育及康復工作的主要推動力。通過家長干預,減少對特殊兒童進行治療時的障礙,降低特殊兒童的混亂程度,促進特殊兒童的能力及潛力開發。

家長在參與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時,通常扮演著特殊兒童的監護角色、信息提供角色、執行角色和合作角色等。
監護角色,即為避免特殊兒童發生重大事故,家長作為監護人參與特殊兒童的干預過程。在各種康復機構接受治療和培訓的特殊兒童的家長,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承擔了監護角色。
信息提供角色,即特殊兒童的父母向專業人員提供關于兒童各種癥狀的信息,以便根據特殊兒童的具體情況實施更加積極和有效的治療。
執行角色,即專業人員根據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制定方案。家長在專業人員的指導和培訓下保證特殊兒童能夠順利實施方案,最后由專業人員評估實施效果。
合作者角色,即家長直接介入特殊兒童的治療過程,對特殊兒童進行干預,家長與專業人員互相溝通,互相交流,共同制定家庭干預計劃,選擇適合特殊兒童的干預方法,讓家長成為第二個專業的老師。
有些家長對特殊兒童進行早期干預的認知存在偏差。參與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家長的權利和義務,但許多家長缺乏這方面的認知。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普遍認為他們的責任主要是負責幼兒的日常生活起居,教育和培訓是專家的責任。因此,他們不愿意參與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
目前,我國沒有專門的機構和專職人員來管理和協調家長參與對特殊兒童進行干預的工作。此外,雖然有各種特殊兒童早期干預機構(或中心)能夠自發組織各種活動,根據自身條件去幫助家長,但其作用有限,難以確保家長在參與早期干預時能夠取得長期效果。
外國研究表明,家長參與特殊兒童早期干預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首先,在干預過程中,家長的參與可以維系一個可持續的強化體系,以鞏固干預的有效性。第二,父母的積極干預將有助于持續促進特殊兒童的進步。許多家長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特殊兒童干預中的作用,所以需要專業人士為家長介紹對特殊兒童進行早期干預的相關知識。
例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向特殊兒童家長宣傳有關家長干預的積極作用,讓特殊兒童的家長對此擁有較為清晰的認知,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中。在召開家長會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特殊兒童的家長展示一些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干預對特殊兒童起到積極作用的事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帶領特殊兒童的家長到一些特殊兒童的家庭中進行參觀和學習,通過實際體驗與親身感受,使特殊兒童的家長相信自身的干預對特殊兒童的發展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不斷提高教師的服務意識,讓他們真正全心全意地為特殊兒童的家長服務。教師要讓特殊兒童的家長認識到早期干預的重要性,因為如果家長不參加學校組織的家長會,或者家長的教育理念與教師的教育理念相矛盾,那么家長的早期干預對特殊兒童的學習和發展就不能起到良好的助推效果,甚至會抵消教師所做的努力。
例如,對于那些不經常參與家長會的家長,教師要主動進行溝通交流,不能因為家長的缺席,而放棄向家長宣傳家長早期干預的積極作用,進而導致特殊兒童的成長和發展受到影響。并且,教師可以通過家訪與特殊兒童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在交流中教師應注意言辭,用中肯的態度與特殊兒童家長進行溝通。對于那些對早期干預認識不足的家長,教師要不厭其煩地進行細致的講解,以提高家長的認識,從而達到家長有效干預特殊兒童的目的。
首先,為特殊兒童家長建立一個信息交流平臺,讓家長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特殊兒童的相關政策、教育方式、康復方法及其他方面的相關信息。通過閱讀和分享有關資料,讓家長能有效地對特殊兒童進行早期干預。
其次,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特殊兒童家長團體。通過組建團隊,家長可以就特殊兒童的問題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分享知識和技能,減輕心理壓力,相互幫助,充分發揮社區的資源優勢。
例如,教師可以借助當前較為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如通過QQ、微信等通信軟件進行群聊,使家長可以快速地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便于教師指導特殊兒童的家長解決干預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并且,教師還可以將自身所了解到的一些關于特殊兒童的最新信息公布到群里,方便家長進行了解,如國家制定的相關政策、最新的康復治療方案等。

一些家長對早期干預的內容不夠了解,無法科學地幫助特殊兒童進行康復教育,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對特殊兒童家長的指導,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科學的早期干預方法。
例如,對一些患有癲癇和多動癥的兒童,教師可以組織召開相關的主題會議,向特殊兒童家長宣傳一些相關的干預方法,幫助家長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如教師應該引導家長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要定期帶領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跑步鍛煉,以增強抵抗力,并且還要保證睡眠質量。最為重要的是,要減少特殊兒童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以免電子輻射對其身體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在對特殊兒童的早期干預中,除了要有專業的治療機構和治療技術,家長的干預也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相對于正常的兒童,特殊兒童更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愛護。家長照顧特殊兒童時,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并持之以恒地對特殊兒童進行干預。只有這樣,早期干預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從而幫助特殊兒童逐漸趨于正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