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惠 王 妍 于清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相關法律制度也得到了完善,如修訂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但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第一,國內整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與發達國家相比較低。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30%,而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為60%至70%左右(遲福林2018)。〔1〕第二,國內區域間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平衡,中西部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率遠低于東部地區科技成果轉化率。
面對上述問題,各省積極進行了推動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探索和實踐。一段時間以來,由于東北老工業基地科技體制改革滯后,導致東北地區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遼寧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不斷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深入推行積極的科技政策,全省R&D經費投入總量和強度不斷增加,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取得較好的成效。數據顯示,2019年全省轉移轉化科技成果超過3000項,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500 億元,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53.6%。〔2〕因此,本文以遼寧省為例,分析總結推動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路徑,進一步推動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的進一步發展,同時為具有相似省情的省份乃至全國積累可資借鑒的經驗。

關于“科技成果”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內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中有著明確的定義。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關于如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探索,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見解。安寧、王宏起(2008)〔3〕及雷諾(Renault,2006)〔4〕認識到高校和科技園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崔國紅(2003)〔5〕提出要建立和健全風險投資機制,降低科技成果轉化投資風險,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儲蓉月(2018)、〔6〕尤素福(Yusuf,2008)〔7〕強調知識流動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促進作用,強調應搭建高校的知識信息服務平臺;程蕾、黃世朗(2016)〔8〕提出優化科研組織管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理論;李孔岳(2006)、〔9〕董潔(2012)〔10〕認為要優化中介機構服務,加強科研與應用的聯系。
從整體上看,國內關于科技成果轉化路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國性的宏觀問題上,對于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較為缺乏。實際上,由于區域間的實際發展情況的差異性,科技成果轉化路徑問題的多元性和復雜性,基于宏觀環境下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研究,對于地方發展的借鑒意義是比較受限的。本文通過分析遼寧省的科技成果轉化路徑,總結科技成果轉化經驗,能夠為新時代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探索提供理論支持。
黨的十八大以后,國情和省情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遼寧省的科技創新工作迎來了新的歷史時期。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對于遼寧省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得到了更多的關注。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資料,筆者發現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在科研部門管理體制、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和政府政策供給落實等方面存在問題。
在原有的政策規定中,科研人員對于科技成果的使用和處置有著嚴格的審批和備案程序;科技成果轉化缺乏市場自由定價機制;成果轉化后的收益上交手續繁瑣。另外,科技成果轉化沒有納入相關科研單位的績效考評指標當中,科研人員不受重視,晉升通道受阻。科研人員的內在性報酬和外在性報酬都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無論是激勵的效價還是期望值都不充分,激勵機制沒能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長此以往,科研人員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動力和信心都會嚴重受挫。
長期以來,科研單位僅僅是簡單套用行政人員的管理辦法來管理科研人員,沒有實行實事求是、區別對待、分類管理的科研人員管理體制。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的高層次科研人才的配偶移居和任職崗位問題管理僵化,同時對相關單位工作人員的離崗創業、兼職兼薪等問題缺乏靈活有效的審核機制,沒有在科研單位與市場之間建立緊密的聯系。因此,科研人員積極性難以得到充分的調動,科研單位與企業間的知識技術流動緩慢,阻礙了科技成果的轉化。
為了實現更好的科研組織管理,減少其不當得利等問題,國家實行了嚴格的監察和審計。面對日趨完善嚴謹的監管機制,沒有明確的規定,科研單位不敢落實政策。科研單位在項目實施、經費管理等方面自主權不足;在人才選聘、崗位調整等方面靈活性不強;在科技創新活動、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方面缺乏合理的容錯、試錯機制。監管規定不明確阻礙了科技政策落實,降低了科研人員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意愿,成為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化路上的后顧之憂。
自2015年開始,遼寧省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新一輪科技體制改革工作的重要內容,持續加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供給力度,在省委與省政府的牽頭下,多部門聯合出臺了多項地方性政策文件。但一般而言,地方性的政策法規需要由相關職能部門制定具體的操作辦法,這使得新老科技政策銜接存在“真空期”。另外,具體政策細則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制度差”,新政策的出臺還需調整和廢除原有的規定。如在新政策中“科技成果收益留歸單位自行處置”的要求,就需要打破原有“事業單位收支兩條線”的規定;新政策中“允許科研人員離崗創業”,要與原規定中“清理在編不在崗人員”區分開來,區別對待。由于上述兩種原因,科技政策的落地實施受到影響,甚至能夠降低政策效力,從而阻礙科技成果轉化的進一步發展。
遼寧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的號召,加大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力度,狠抓科技政策落實,暢通科研單位與市場的連接渠道,加快將科技成果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和經濟優勢,營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環境,為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促進科技成果順利轉化,遼寧省相繼出臺《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加大支持科研機構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供給力度。同時,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政策具體落實,遼寧省以試點促進政策落地,在試點中發現政策問題。自2016 年以來,省內14 個市共設立16家試點單位,涵蓋不同類型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試點過程中,鼓勵各單位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個性化的探索和嘗試,善于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試點工作在東北大學、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均取得了豐碩成果,政策操作配套辦法基本完備,機制體制更加科學合理,創新創業動能增強,分類評級體系逐步完善。在此基礎上,省委組織部等13個部門歸納總結了有關進一步落實科技政策的18條有效措施。
為解決激勵效價、期望值等環節存在的問題,遼寧省著力完善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主要針對外在性報酬和內在性報酬這兩方面進行優化。在外在性報酬方面,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擴大科研人員的收益分配比例,實行成果收益稅收優惠政策。在《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工作的通知》中,著重強調了要切實落實和執行獎勵原則。對于轉化成果,要實行市場化的定價模式,允許實行知識產權混合所有制,允許科研人員通過約定與企業間進行既有科技成果的分割確權。同時,優化橫向課題的經費管理,在《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允許科研部門自行支配橫向課題經費。內在性報酬方面,出臺《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成績優異人員專業技術資格評定暫行辦法》,實行科研人員的職稱評價激勵,建立更為合理的科研人員的績效考評機制;將科研部門的人員管理同黨政干部的人員管理區別開來,分類管理。

建立和緊密科研單位與市場之間的聯系,搭建和拓寬技術供求雙方互動的平臺,有利于科技成果的進一步轉化。遼寧省根據中組部《關于改進和完善高校、科研院所領導人員兼職管理有關問題的問答》等文件,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通過明確科研部門人員兼職規定,讓人才在科研機構和市場之間充分發揮作用。技術中介組織承載著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重要“服務”和“催化劑”的角色任務。〔11〕遼寧省優化科研單位與企業間的中介組織服務,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使成果和產業結合更加緊密。此外,遼寧省還加強創新成果轉化載體建設,探索支持省級、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的運行體制,對科研人員實施股權激勵,建立風險投資免責機制。遼寧省努力將技術供給方、技術需求方和技術中介整合,集中技術、人才、資金、政策、服務優勢,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環境從根本上制約著成果轉化能否受到外部的有力支持,在環境還沒有發生改變的前提下,科技成果轉化就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12〕遼寧省的正向制度環境建設工作圍繞落實主體責任、合理容錯糾錯、謹守誠信底線三方面展開。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要求主管部門在崗位設置,機構調整和考核評價等環節充分尊重科研機構管理權限;要求科研單位制定成果轉化、科研誠信等具體管理辦法;要求監管部門尊重科研規律,與科研單位積極溝通,堅決打擊違法違紀行為。在合理容錯糾錯方面,加快建立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創新探索,寬容失誤失敗,掃除科研單位科技成果轉化路上的后顧之憂。在堅守誠信底線方面,遼寧省貫徹落實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的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構建科研誠信的政策制度體系,嚴肅處理科研失信行為,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促進學風作風轉變。通過營造科技創新正向制度環境,匯聚科技創新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發展。
當下我國正處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階段。在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中,既存在著長期以來的歷史遺留弊病,又有新時期發展探索中遇到的新難點和新堵點。因此,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需要相關部門多管齊下,穩步推進。遼寧省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領頭羊”,近年來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對遼寧省的科技成果轉化有效路徑進行分析和探尋,不僅能夠促進本省的振興發展,同時能夠為其他省份乃至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成果轉化經驗。但與我國發達地區相比,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仍存在著一定的進步空間,需要在未來深入改革,積極實踐,探索更具遼寧特色、更具實施效果的區域科技成果轉化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