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韓喻
商用車是中國汽車工業最早進行重點突破的產品領域。中國商用車不僅在國內市場長期占據主流地位,而且還是凈出口國,在國際上逐漸掌握話語權、定價權,越來越具有自己的力量。
2017 年至今,中國商用車行業發展提速,總體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增長幅度高于乘用車;
(2)重卡表現搶眼;
(3)卡車增長勢頭好于客車;
(4)全球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
目前,中國商用車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占比,從2017 年的15%左右,已經上升到2020 年上半年的23%。
不過,在前20 年里,當國內乘用車市場產銷兩旺高歌猛進時,商用車總是以技術落后“傻大笨粗”的形象默默生長。
當乘用車在國內逐漸從“奢侈品”滑向“提高生活水平的消費品”再到“代步工具”的蛻變過程中,商用車作為能夠“創造價值”的“生產資料”,不但在國內取得了好成績,同時還在國際上贏得了尊重:中國品牌、中國制造的重型載貨車、客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載貨車至今已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當中國汽車行業走完中外合資“投資換市場”過程,合資乘用車品牌遍布各地,同時引進外資的商用車卻普遍“水土不服”。至今,國內商用車車型的品牌幾乎都是中國品牌。2020 年7 月23日起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業內企業對此非常淡定。
因為,市場大勢已定。
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卡車、客車,還是發動機等配套產品,中國企業在自主創新中不斷進步,已經建立了覆蓋全產業鏈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體系,形成了種類相對齊全、配套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在制造成本、供應商渠道、人力、技術、品牌等各個方面,頭部企業均完成了發展的自我積淀,掌握了對抗外資企業的自生優勢。
對汽車行業來講,今年的疫情可能是一道分水嶺。許多行業中積累的問題、儲備的能量,隨著疫情一起爆發。
商用車市場對政策法規和民生需求有著較明顯的依賴性,尤其是客車。
春節前后,是商用車歷史上的銷售淡季,但上半年連續數月的封城停擺,使得原本受高鐵、網約車等擠壓而空乘率日趨嚴重的公交客運行業,集體陷入泥潭,產業鏈上下聯動,客車企業形勢嚴峻。
2020 年上半年客車銷量同比全面下滑,為17.72 萬輛,下跌10%。對比近10 年同期銷量,2020 年客車處于最低谷。客車龍頭企業宇通第一季度財報出現了歷史上的首次虧損。
但在硬幣的另一面,卡車行業熬過前3 個月后,就此雄起。這其中,表現最搶眼的是重卡。
還記得春節期間1000 萬人在線“云監工”武漢建醫院嗎?“叉醬(叉車)”、“鏟醬(鏟車)”、“嘔泥醬(攪拌車)”,讓無數原本并不關注商用車的年輕一代,對商用車有了親近感。
疫情期間,物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地體現出來。無論是公路貨運、城市配送,還是終端快遞,亦或是救急物資、冷鏈運輸,都和每個城市、每個鄉村、每個人息息相關。
復工復產開啟,“基建狂潮”脫離貶義,成為經濟復蘇、提振信心的“法寶”之一。隨之而來的,出現在民眾面前的,是高大、霸氣、性能優良、操控方便的中國卡車。

2020 年上半年重卡累計銷量為81.62 萬輛,同比增長24.4%。市場銷量排行中,一汽解放繼續穩居“帶頭大哥”位置,共銷售22.96 萬輛,同比增長32%,市場份額達到28.2%。
2020 年,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國家淘汰“國三”推行“國六”。業內測算今年國三重卡淘汰,有望帶來約16 萬輛的新增市場。目前一些地區的國四也開始受到限制,如果及時鋪開相應運營限制和鼓勵提前淘汰政策,其刺激力度至少是國三老舊重卡提前淘汰政策的兩倍以上。
2020 年上半年重卡累計銷量為81.62 萬輛,同比增長24.4%。市場銷量排行中,一汽解放繼續穩居“帶頭大哥”位置,共銷售22.96 萬輛,同比增長32%,市場份額達到28.2%。
亞軍是東風商用車。此次疫情對湖北各行各業都產生重大影響,但東風重卡上半年累計銷售15 萬輛,同比增長19.0%,市場份額達到18.7%,顯示出其強勁的抗壓和恢復能力。
此外,福田汽車是主流重卡企業TOP10 中,銷量及市場份額同比增長最多的企業,在2020 年上半年重卡市場中表現搶眼,勢頭強勁。
往年輕卡運輸任務多為輕工、機械、電器、農林牧漁類產品,還有就是4.2m 車型在運輸危化品方面特別受歡迎。今年疫情頭3 個月,承擔中長途剛需物資運輸的重卡更被需要,到了二季度,隨著城鄉配送和快遞業務的增長,以及“國三”柴油貨車的淘汰,輕卡優勢盡顯。
2020 年1-6 月,輕卡累計銷售92.63 萬輛,同比增長7.62%。從市場銷量競爭層面看,福田汽車一家獨大,銷量16.58 萬輛,同比增長6.46%;東風汽車奪得亞軍;江淮汽車位列第三。

2020年上半年商用車細分領域銷量對比
關于地攤經濟是否符合現代化城市發展方向,考慮不同城市的不同定位和經濟結構,目前各方仍在爭議。但不爭的是,疫情之后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電商業務等的推動下,農村鄉鎮最受歡迎的運輸車型都有了較好表現。
上半年,微卡累計銷售31.03 萬輛,同比增長3.67%;其中6 月份,同比增長76.0%。
同期銷量大漲的,還有解禁后活力爆發的皮卡。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6 月份皮卡銷量為5.7 萬輛,大幅增長74.5%。

2020年上半年重卡銷量TOP10
“新基建”甫一發布,立刻觸發了商用車行業的激情“開關”。原因無他,只要和“基建”沾邊,商用車行業就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商機。
《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年內免征公共交通運輸、旅游娛樂等服務增值稅,減免港口建設費等,還有支持快遞業務進農村、加快跨境電商發展,拓展農村消費,提升國際貨運能力等諸多舉措,加上之前國家提前兜底任務推動農村客運,無不都是商用車行業的重大利好。
(1)就中重卡而言,2020 年牽引車市場中,快遞業務、零擔運輸、金屬重貨、危險品等特殊物品運輸機遇快速提升;自卸車市場中,金屬及渣土運輸需求逐步增多;載貨車市場中,零擔運輸、普貨運輸機遇快速上升;專用車市場中,來自水泥公司、連鎖工廠和企業用戶的機遇逐步提升。
(2)疫情之下,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技術獲取了更多的應用場景:無人送餐車、無人消殺環衛車在多個城市開始推廣,并取得了相當成效。
自動駕駛在道路施工、港口貨運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測試效果。業內專家認為,貨運智能化是重大的機遇型市場,商用車的良好發展前景,必將促進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向的投入。
同時隨著配件流通和維保服務環節的深刻變化,一批以配件流通和維保服務環節為服務對象的創新企業,正在為商用車后市場的改革和創新做出新的貢獻。
商用車后市場所涉及的其他業態也在變革中,如金融、保險業、二手車、拆解回收再制造、汽配城等,后市場的主要業態悄然變化。
(3)2020 年是新能源客車的“天花板年”。
2020 年3 月31 日,國務院出臺了“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兩年”,這對商用車新能源化發展無疑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不過一向受到政策加持的新能源客車市場,今年受疫情等諸多影響,上半年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23699 輛,同比下滑35%。業內稱之為2020 年是新能源客車的“天花板年”。
在細分市場,雖然電動礦卡、環衛車、叉車、港口牽引車等有其市場剛需,但目前電動卡車仍然是以物流車為主,而純電動物流車推廣的核心問題就在于路權。
目前全國大部分城市對純電動物流車的路權沒有放開,純電動物流車只在深圳、廣州、成都等幾個城市有較好的成績,但仍舊普遍存在續駛里程、經濟效益、充電問題等方面的不足。
(4)商用車出口整體走低。近些年,商用車出口歷來都能占到總出口量的10%左右,無論是傳統能源還是新能源,國內卡客車出口都名列世界前茅。
2019 年中國商用車占世界商用車銷量比重達到16.04%,但2020 年前2 個月國內疫情嚴峻,后幾個月國外疫情嚴峻,對我國汽車出口影響巨大,形勢艱難。
不過,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內中重載貨車企業多年來的國際化戰略,已經積累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源優勢:在原有亞非拉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合資、兼并重組等方式進入歐美市場,利用自身的經濟性和新能源產品,逐步打破歐美發達國家現有的競爭態勢。
面對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格局,中國商用車有信心,有把握。
戰“疫”六個月,抗洪一個月,面對半年銷售報表,我們堅信:只要國家一直向前,中國商用車就能一直向上。
“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造什么。”在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為用戶服務的道路上,中國商用車已經從高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開始邁著大步進入屬于我們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