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
“黑暴”及新冠肺炎疫情過去一年沉重打擊香港各行各業。香港大學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持續的疫情及社會事件影響下,超過七成受訪者有中度至嚴重的抑郁癥狀。
據香港星島日報網6日報道,港大研究團隊今年2月至7月推出一套精神健康的自助工具“心之流”,以研究持續事件之間的相互影響及個人的風險和保護因素,并以問卷調查方式取得1.5萬名受訪者的響應。調查結果顯示,40.9%的受訪者出現中度至高度的創傷后壓力癥狀,73.7%的受訪者有中度至嚴重的抑郁癥狀,而同時出現創傷后壓力與抑郁癥狀的受訪者更達36.4%。研究同時發現,對前途感到憂慮以及缺乏防疫物資,是受訪者的主要社會壓力來源,分別占66.7%及52.7%;至于個人壓力事件,有49.4%的受訪者表示曾因與家人關系不和而對精神健康造成壓力。
報道稱,這些癥狀可分為“反應性”及“非反應性”。出現中等至嚴重癥狀的受訪者,有54.5%的癥狀屬于“反應性”,可通過遠離壓力來源,使癥狀得到改善。而其余45.5%的人的癥狀屬于“非反應性”,即使遠離壓力來源,癥狀仍沒有改善,代表其創傷后壓力或抑郁癥狀可能是疾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主任陳友凱6日稱,鑒于香港疫情仍未受控,政治氣候也未完全穩定,而不同類型事件可互相影響并累積成更大的精神困擾,預測港人出現創傷和抑郁癥狀的情況可能持續變差。他提醒市民不要累積壓力,否則可能演變成更嚴重的疾病。▲
環球時報20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