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偉健
今年以來,不少國家都在加速數字貨幣領域布局,數字貨幣也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列為2020年首要任務之一。按照計劃,我國央行今年將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等地發行人民幣的法定數字貨幣。在移動支付大范圍普及的基礎上,數字貨幣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向著“無現金社會”發展。
技術賦權動了美元霸權“奶酪”
這一技術變革對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監管成本的降低具有重大意義。但在西方一些所謂“戰略家”看來,這種技術賦權的金融創新撬動了由華爾街主宰的全球美元美債循環體系根基。他們不承認當前美國全球霸權體系的松動很大程度上是技術賦權的結果,轉而繼續用陳舊老套的地緣政治甚至“文明沖突”話語,來人為樹立一個假想敵——中國。這種故意為之的地緣政治算計以及據此對華甩鍋乃至打壓,是美方戰略恐慌與不自信的表現,根本解決不了美國當下面臨的內外難題。
事實上,美元美債體系的“奶酪”是被現代高科技迅猛發展的客觀現實撼動的,而非是由中國政府或具體某家科技金融企業。就像支付方式的發展變化是由技術革命催化的,而非某個國家暗中策劃的金融陰謀。基于強大算力的移動互聯網帶來“支付革命”,正在對現代金融業產生地覆天翻的影響。人類社會有史以來頭一次面臨一種“去中心化”“去實體化”、高度依賴整體“算力”的貨幣體系。
回顧漫長的貨幣史,直到19世紀后半葉,具有全球價值的貨幣英鎊仍以黃金為價值錨,大英帝國19世紀全球殖民體系就是建立在這個金本位制的貨幣金融基礎架構之上。根據波蘭尼的研究,金本位制體系的形成既是英國霸權的體現,也是近代全球自由市場經濟體系賴以維系的四大支柱之一。直到一戰結束,這個體系才出現巨大裂縫。經過隨后動蕩的30年,并且貫穿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戰整個過程,直到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英國才向美國交出全球貨幣金融體系“王座”。二戰后美國的黃金儲備最多時曾占全球總量的75%,加上“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與地緣美國相對的“幣緣美國”,就在這個金本位匯兌制下的全球美元體系基礎上形成了。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改革開放的中國擁抱并加入全球價值鏈,并不可避免地嵌入了“幣緣美國”主導下的世界體系,某種程度上也存在著對“幣緣美國”的金融依賴。不過,隨著本世紀中國實現歷史性崛起,加上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道加大去依附性努力,導致華爾街越來越無法繼續通過美元周期性和差異化走強或走弱的金融手段隨意“剪羊毛”。這成了美國一些人將中國視為“眼中釘”的一個因素。
美方對外甩鍋無法阻擋技術賦權對美元美債霸權體系的破壁效應繼續擴大,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大考更將“幣緣美國”推向懸崖邊緣。2020年3月以來美國股市波動劇烈,一度出現極其罕見的連續熔斷,某種程度上這是美國投資者極度恐慌情緒的體現。作為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及其塑造的個體消費行為的后果,大多數美國民眾不具備起碼的個人儲蓄以應對疫情帶來的停工、失業風險。為了抗疫,慣于搞短期操作的美國政府選擇直接給民眾發現金的做法,進一步推高了聯邦政府債務。當然,這個代價美國不會單獨承擔,為抗疫而增發的美元會在全世界范圍內被稀釋掉。但它卻將因此付出更大代價,就是美元信用受損和“幣緣美國”解體的速度加快。
美國“幣緣”困境還與制度危機有關
從制度層面分析,“幣緣美國”與地緣美國須臾不可分離,前者深深根植于后者的制度環境中。因此,“幣緣美國”面臨的困境,自然也與地緣美國的民主制度出現諸多問題存在關聯。
美國的基本制度框架被說成是18世紀末“開國先賢”們天才設計的產物。但需明確的是,這一政治秩序最初與奴隸制聯系緊密——按照種族、族群、性別和財產占有等條件進行劃分,確定全體人口中哪些享有“人權”之上的“公民權”,本來就是西方民主政治傳統的底色之一。
160多年前美國“分裂之家”辯論中,林肯和斯蒂芬·道格拉斯的大論戰表面上看主要圍繞奴隸制這個道德層面問題展開,但其中一個被遮蔽的主題則是:到底怎樣才能統一美國的制造業和勞動力、原材料商品市場?通過調整聯邦和州政府權限,到底怎樣才能讓美國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上統一行動而不再分裂?也可以說,在實現解放黑奴這個目標之外,美國南北戰爭的主題實際還包括美國完成工業革命,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
耐人尋味的是,從民權運動到一系列“政治正確”,二戰后的美國通過一系列具有違憲色彩的操作一再違背本國政治傳統。更值得反思的是,隨著新自由主義陣營對蘇東社會主義陣營的大勝,一套被歸納為“華盛頓共識”的政治經濟制度安排和意識形態被作為“普世價值”推向全世界,但不少發展中國家不僅沒能圓“美國夢”,反而患上了西式民主政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美國病”。
持續蔓延的新冠疫情催化了美國內部治理危機。而背后歸根結底的問題,在于美國不得不同時面對壟斷金融資本主義制度與西式民主體制的雙重危機。美國政商界一些精英試圖通過一系列突破底線的政治操作“甩鍋”中國,但這對解決美國內部治理難題于事無補。如果華盛頓在錯誤道路上越滑越遠,不僅“幣緣美國”岌岌可危,“地緣美國”的裂縫也將進一步加劇。▲
(作者是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