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手工針編織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編織技術,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通過對針編織的歷史進行梳理,有效地提升研究本身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其次,剖析手工針編織工藝的脫散性、卷邊性和拉伸性等特點與特性,包括對針編織的自由性與針編織的定型性進行具體分析。最后,具體分析針編織工藝在服裝實踐中的應用。
關鍵詞:手工編織;針編織;結構特性;工藝特點
一、前言
近年來,手工編織成為編織工藝的全新發展方向。相比于其他編織方式,手工編織的擴展性更強、操作手法多樣、展現形式多變的特點,受到了設計師的青睞。如何讓手工編織更為符合現代設計的要求,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煥發光彩,就成為重點關注的問題。本文的研究重點為手工編織工藝的特點,希望能夠通過研究幫助手工編織的制作者制作出更多精美的手工編織作品。
二、手工編織工藝的起源和發展
編織技術的歷史非常悠久。根據已有的史料記載,事實上早在舊石器時代中國已經出現了編織技術。在舊石器時代,手工編織主要應用于狩獵,而到了青銅器時代,編織技術就開始更多地被應用在服裝設計當中去。一直以來,手工編織服裝就是精致和華貴的象征。相比于其他的編織模式,手工編織的可塑性更強,可創新性也更多,因此受到了各個時期、各個地域不同的服裝設計師的喜愛,并且在不同的設計領域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手工編織的藝術拓展性相對較強,手工編織的可塑性使得這一手工編織模式能夠給設計師提供更多發揮的空間,并且包含更多的內涵。可以說,手工編織技術可以給人帶來美學上的享受,研究手工編織在設計當中的應用意義非凡。
三、手工編織定義與工藝特性概述
手工編織出現的歷史非常久遠,在漫長的發展時間中,手工編織在技術上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此外也具備了一定的特性。下文就重點對于手工針編織的定義以及工藝特性進行描述,了解手工編織的特點,提升研究的科學性。
(一)手工針編織的定義
手工針編織是手工編織當中的一種。具體而言,手工針編織是利用織針把各類織物原材料都串聯成為一個線圈,其后利用串套等一系列手法將一個個線圈聯合,然后將線圈組成為織物。相比于其他的手工編織,手工針編織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首先手工編織面料手感較為柔軟,更加貼合人體,并且具有良好的舒適性。同時,由于線圈中縫隙較大,針織物的透氣性強,并且有著非常良好的抗皺性和伸展性,是提升服裝穿著舒適度的重要材料。
(二)針編織工藝特性概述
針編織工藝因為組織結構的不同有著相當多不同的設計和應用。下面主要從組織結構和色彩設計方面對于針編織的工藝特性進行闡述,并且具體了解其中的問題。
一般來說,線圈的組織結構對于織物有著相當大的影響。目前,手工針編織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脫散性。針編織的最小單位是線圈,所以在實際的設計和制作過程當中,線圈很容易會出現脫散的情況,進而嚴重影響服裝的舒適性和美觀性。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在手工針編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對于線圈的脫散性進行專門的設計。一般而言,經編的針編織的脫散性相對較小,可以有效地避免線圈的脫落,而緯編的脫散性則相對較大,并不容易防止脫散性。因此針編織的設計也主要是以經編為主,如Raschel織物或Tricol織物。
第二個特點是卷邊性。所謂卷邊性具體指的就是線圈因為內部紗線的彎曲經常會出現卷邊。針編織一旦出現卷邊了,其整體性和美觀性就會大打折扣,并不利于針編織產品美學水平的提升。因此,一般在針編織的制作工藝當中,會采用熱處理和高壓處理的模式減少針編織的卷邊性,讓針編織的形象更為穩定。
第三個特點是拉伸性。得益于針編織的線圈結構,針編織的拉伸性是相當良好。當針編織的穿著者或者使用者沿著某一個方向拉伸針編織制物之后,針編織制物往往都可以快速返回到原來的結構當中去。所以,拉伸性的存在使得手工針編織在服裝的舒適性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得到了一大批服裝用戶的認可。
第四個特點是緯斜性。針編織的服裝的橫列和縱列并不是垂直的,所以會展現出一定的緯斜性。緯斜性一方面可以提升設計的不對稱性美感,讓產品本身獲得更為良好的美學發展。但是另外一方面,設計師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又需要考慮緯斜性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對于服裝設計的不良影響。
第五個特點回縮性。所謂回縮性具體指的就是手工針編織在制衣的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的回縮現象。幾乎所有的手工針編織產品都存在著一定的“回縮率”,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設計時充分考慮手工針編織的回縮率,并且將回縮率作為主要變量進行設計是提升手工針編織制衣美觀度和吸引力的關鍵性步驟。
(三)針編織服裝的成衣工藝
針織物的服裝工藝與機織服裝完全不同。梭機織服裝是通過用模板裁剪織物,然后縫制而成的。針織物是由直接機織紗線制成的。以不同的方式,在針織機械中,可以通過改變工藝來生產各種產品。例如編織針布,上面有垂直條紋的織物由設計師設計,以形成一個剪接波和針織服裝。波紋結構可以用來顯示相同的外觀。額外利用通過改變針頭的數量來改變編織過程。織物的寬度也可以通過密度來調節,織物的結構也可以改變。設計實現造型,節省機器織布使用切割線或省道,省去復雜建模技術。因此,針織技術可以應用于服裝生產中。為了豐富織物的質地,可以減少裁剪和縫紉。道路加工技術節省了生產時間和原材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
針織物的風格主要是柔軟、舒適、伴隨的。自然傳統的針織產品是為了保暖和現代化而設計的。服裝可由紗線、風格、顏色、針織等編織而成。各種手段改變服裝的時尚性和生命力的感覺是很強的。因此,在針織產品的設計中,你可以使用鮮艷的顏色和夸張的顏色,采用圖案設計、視覺效果設計、自然環境保護等設計方法。
四、編織工藝的特點分析
手工針編織的應用非常廣泛,因為手工針編織良好的拉伸性,所以實際生活中大量的毛衣和內衣都是利用針編織技術來制作的。而除此之外,手工針編織在色彩上的優勢也使得大量的生活用品采用手工針編織的工藝進行制作,典型的例子比如茶杯墊、編制手提袋等。
(一)編織工藝的特點
一般而言,手工針編織的原料是有著非常強韌性的植物纖維。所以相比于其他的材料,手工針編織的韌性更強,并且有著更好的適用性。
手工針編織的編織工藝依托于線圈的結構,擁有充分的透氣性,可以制作一些輕薄透氣的衣物。另外,延展性的提升也讓手工針編織的產品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可以配合更多的裝飾產品,進而較大幅度地提升其整體的裝飾性,使手工編織的服飾更為美觀。
由于手工編織是通過手工連接線圈來制作的,所以針織線圈可以與服裝連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改變服裝的設計。
根據線圈連接的方式和不同的連接技術,如收集連續針、放置連續針或交叉使用針頭,可以制作不同的機織織物。
通過對機織物的比較,針織物的主要成分是毛孔環。針織物線圈的結構比機織物松散,線圈間的間隙較大,因此,手編織物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柔軟性。線圈的空間曲率是三度彎曲。當所述針織物受到外力作用時,所述彎曲紗可被矯直,所述紗線可通過所述盤管柱與所述弧度之間。因此,與機織物相比,針織物的伸長率和彈性比機織物大得多,這是針織物與機織物最顯著的區別和特點。這一特征也可以反映人類服裝的自由,并隨著人類自由的運用而改變其外形,增加服裝的舒適性。
由于材料問題,手工編織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使服裝和織物拉長變形,細度差。另外,由于針織面料紗線間隙過大,線圈的形成相對自由,使用后容易產生“拱”,吸水后易收縮。清洗后,織物的整體收縮率相對較大。因此,采用經緯襯織物可以使織物結構更加合理,也可以改變紗線材料,增加樹脂材料,對織物進行樹脂處理,從而提高針織物的細度,這改善和優化了服裝的尺寸穩定性,但是樹脂處理會降低織物的強度,而且成衣是不可以加樹脂處理的。
(二)手工針編織工藝的優勢
在可塑性和材料選擇性方面,手工編織優于機械編織。
傳統的手工編織材料選擇主要是棉、麻、絲、羊毛、兔毛等天然產品,在環境和條件下,現代織造技術可以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任何材料都可以用作編織創意元素,如塑料、尼龍、鋼絲等。
同時,手工編織也可以選擇天然的織造材料。一般來說,棉纖維、羊毛纖維、麻纖維、絲纖維等天然織造材料都是非常成熟并且易用的織造材料。其中,棉纖維的吸水性最強,并且擁有良好的收縮率,穿著的舒適性最高。但是棉纖維也有耐光、耐熱性差的特點,不能夠制作外套。大麻纖維的抗熱耐酸性相當強,可以應對各式各樣的環境。但是大麻纖維組織較為粗糙,穿著舒適性不足,不能夠做內衣。羊毛纖維的彈性和吸水性都相對較強,并且有著強大的保暖功能,對皮膚刺激小,是非常優秀的服裝材料。但是羊毛纖維容易染色,在洗滌時需要注意。最后,絲纖維的光澤度和柔軟度都是天然織造材料中最突出的。但是絲纖維比較容易著色,所以在洗滌時需要特別注意。同時,絲纖維的價格相對較高,往往不能夠進行大批量生產。
五、結語
手工針編織的產品在編織過程中有各種特殊紋理效應,新穎獨特,變化萬千,極易受到設計師的青睞。隨著消費者的接受,手工針編織在服裝的設計上不斷被使用和創新。織造工藝固有的藝術風格,已經延續了幾千年,其根據所用材質、不同的技術可以創造柔軟、粗獷等各種肌理,滿足對多種風格的需求,而今天的針織面料與機織面料的結合,在未來的發展前景將會更加廣闊。
參考文獻:
[1]陳宇剛,宋婷.手工鉤編毛衫的款式結構創新設計[J].毛紡科技,2018(4):37-40.
[2]劉阿敏,張紫薇,毛莉莉.手工鉤針編織外觀效果的影響因素[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17(3):345-349.
[3]劉阿敏,毛莉莉.手工鉤針編織針法設計對圖案外觀的影響研究[J].大眾文藝,2016(9):123-124.
[4]林鴻平.服裝設計中面料再造藝術的運用[J].西部皮革,2015(21):41-42.
作者簡介:李奕霖,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藝術設計及品牌營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