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宇
(廣西壯族自治區江濱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腦外傷的形成主要與外力的沖擊有關,會造成頭部出現較明顯的創傷,老年人隨著年齡地增長導致身體機能退化,會更出現因外力造成腦外傷的情況發生[1]。老年患者最常見的腦外傷情況包括顱內血腫,腦震蕩等,若不及時治療會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上常對顱骨缺損的患者實施修補術,然而顱骨修補術具有風險性,會使患者在術后產生出現危險的情況;因此對患者采取更具針對性護理措施能夠提高患者對治療工作的配合度[2]。本文主要就循癥護理在顱骨修補術治療老年腦外傷中的應用效果進行了以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30例行顱骨修補術的老年腦外傷患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15例;在觀察組中,男9例,女6例。年齡范圍:55~86歲,平均年齡:(72.33±2.58)歲,7例為車禍,5例摔傷,3例為其他原因;在對照組中,男8例,女7例。年齡范圍:55~86歲,平均年齡:(72.36±2.59)歲,5例為車禍,6例摔傷,4例為其他原因。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患者了解本研究后自愿簽署同意書;②于我院行顱骨修補術的老年腦外傷患者。
排除標準:①存在認知異常且護理無法配合的患者。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循證護理,①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由院內醫護人員成立專業循證護理小組,圍繞患者的病情通過查閱資料、收集資料等方式,分析出患者的病情,確定出患者護理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其中包括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情況、飲食健康、病情變化等。②尋找循證證據:依照小組所找到的問題,再相關循證資料庫內查找資料,并且對資料的真實度、權威度進行篩選,再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及患者癥狀,完善現有的護理措施,達到最佳護理效果。③循證護理臨床應用:術前為患者耐心地講解手術知識,讓患者更加了解手術的過程,告知患者在手術中要聽從醫護人員的指導,盡量保持平穩的情緒;手術完成后幫助患者行舒適體位,同時觀察患者術后各生命體征指標;患者在術后要保持絕對靜止的休息狀態,無法正常進食,因此要為患者采用適宜的鼻飼管及營養液;若患者出現嘔吐等情況,要及時對患者的分泌物進行處理并且調整患者的營養液劑量,鼻飼喂養時不要隨意翻身;為患者的導管在使用后進行消毒清洗,避免患者出現感染情況;住院期間的患者的心理非常脆弱,會產生更強烈的害怕情緒,因此醫護人員根據循證心理護理開導患者,讓患者的情緒狀態逐漸恢復。
①對比兩組護理總有效率,顯效:患者病情基本痊愈;有效:患者病癥改善效果較好;無效:患者病癥無改變。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和x2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護理總有效率:觀察組患者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護理總有效率[n(%)]
醫療事業的發展促進了醫院護理方式的升級,在臨床上護理工作更加強調安全性和舒適性。由于老年顱外傷的患者年齡較大或存在其他嚴重疾病,因此行顱骨修補術的難度和危險性也相對更大,因此在護理時更應該關注患者的安全問題后再確定護理方式。常規護理方式的局限性在于未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時監測并且缺少預見性,導致患者的護理效果欠佳。循證護理不僅在于對患者的護理,還不斷地使醫護人員豐富護理知識,改善護理質量[3]。通過圍繞患者的病情變化,查閱更加科學的資料,再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護理措施;其優勢在于能夠借鑒更加科學的護理方法改進不足的護理措施,讓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提高,同時給予患者更加高水平的護理服務[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循證護理中醫護人員與患者家屬進行相關事項的說明,讓患者及家屬更加配合護理工作,更加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降低了危險事件發生機率。
綜上所述,循癥護理在顱骨修補術治療老年腦外傷中的應用效果較好,提高醫護人員的護理質量,防范不良情況發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