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波,莫 麗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絕大多數尿路感染是由于導管留置導致[1]。重癥監護病房患者時常會有留置導管的操作,需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將感染幾率降低[2]。本研究主要討論ICU留置導尿管出現相關的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及相關護理對策,詳細如下。
實驗對象選自2017.12月-2018.12月在本院ICU 進行治療的102例患者,對其按照入院時間均分為兩組,每組51例,實驗組與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分別為31例、24例,患者的年齡均在24-86歲,均齡為(57.25±2.36)歲,女性患者人數分別為20、27例,患者的年齡均在25-85歲,均齡為(56.75±2.78)歲。兩組患者均在ICU 進行治療,并且都具有留置導管操作,對精神異常及障礙的患者排除,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應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干預,主要對疾病觀察,進行基礎檢查,對出現感染的患者予以處理等;實驗組應用針對性護理方式進行干預:
1.2.1 護理培訓
在對患者護理之前,首先對護理人員進行針對性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與技能,有效的加強護理人員對感染相關知識的認知,在上崗之前,均需要通過考核。對留置導管出現的感染加強認知,能夠提升技術,并在導管置入時,嚴格執行手衛生后進行無菌操作,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現感染癥狀。
1.2.2 加強ICU室內的環境進管理
ICU室內環境衛生能夠得到加強護理,對患者的健康具有極大的意義,主要能夠使護理人員相互監督,維持衛生。定時通風,保證空氣能夠有效的流通,定時對室內進行滅菌、消毒處理,將室內的溫濕度進行合理控制,控制家屬探視率和時間,盡可能的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狀況。對其年齡較大或者免疫力較低患者,應安排專業性非常強的護理人員對其進行護理,避免出現護理風險。
1.2.3 尿道護理
能夠有效的提升對患者尿道的護理,在對患者的尿路進行引流時,能夠檢測其是否具有封閉性,導尿管固定時要注意,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高于地面10cm,并對患者的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密切觀察留置導尿管的情況,將導管的留置時間降到最短。若患者已經出現感染,應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
將兩組患者的尿路感染原因進行比對。
應用SPSS20.0分析,計數資料:[n(%)],檢驗值為x2,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感染率為11.76%,對照組患者感染率為33.33%,應用針對性護理的實驗組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幾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明顯低(x2=6.793,P=0.00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患者在ICU 進行治療的患者性別、住院時間、年齡、留置導管時間等都會造成患者出現尿路感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出現尿路感染的原因
患者留置導管時間與患者的性別、住院時間、留置導管時間及患者的年齡都具有較強的相關性,所以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應用針對性的護理主要是為了促進患者的恢復,降低患者的住院時間,盡量的減少患者的導管留置時間,此種針對性護理方式對降低患者尿路感染具有極大的意義[3]。
實驗結果表明,在ICU 進行治療的患者性別、住院時間、年齡、留置導管時間等都會造成患者出現尿路感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感染率為11.76%,對照組患者感染率為33.33%,應用針對性護理的實驗組患者出現尿路感染的幾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明顯低(x2=6.793,P=0.00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上述結果可知,重癥監護病房(ICU)留置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應用針對性護理方式能夠幫助患者減少尿路感染的幾率,還能對其出現尿路感染的相關因素的原因進行有效的分析,能夠更加有助于護理方式的選擇,進一步提示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