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 嫻
(蘇州大學附屬常熟醫院/常熟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 常熟 215500)
糖尿病是常見的代謝異常疾病,遺傳和環境因素均能誘發,不易根治。胰島素可預防和降低糖尿病并發癥發展,是治療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1]。但如果胰島素保存不當,注射劑量不規范、注射部位不準確等均會影響療效,提升患者對胰島素認知意識,我院將健康認知護理應用在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過程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2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62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實驗組各31例,對照組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齡45~68歲,平均(47±1.98)歲;病程1~4年,平均(1.65±0.67)年;實驗組31例中,男20例,女11例,年齡45~69歲,平均(45±1.38)歲;病程1~3年,平均(1.25±0.18)年。兩組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包括囑咐患者按時注射胰島素,以及嚴格執行醫囑用量等。實驗組進行強化健康認知護理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1)詳細介紹胰島素:耐心簡單詳細地為患者介紹胰島素的來源,使用方法,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項。讓患者知道胰島素溫度不穩定的情況下易發生變質,因此在保存過程中應尤為注意,告知患者胰島素分為長效、短效、中長效、不同類型胰島素注射時間和次數也不一樣,如長效晚睡前一小時注射即可,短效三餐前皮下注射即可。提升患者的自我認知能力。
(2)告知患者一定要謹遵醫囑用藥: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過程中,部分患者覺得自己血糖恢復情況較好,不需要使用醫生所規定的劑量,自己擅自減輕劑量,一段時間過后,發現血糖明顯升高,波動較大,給身體帶去不少傷害。提醒患者嚴格遵循醫囑用藥,不能自己隨意添加或減少劑量,以免增加并發癥發生幾率。
(3)心理疏導:患者入院后,時刻觀察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因為糖尿病是慢性病,常年注射胰島素,患者容易產生厭惡抑郁的負面情緒,從而導致不使用胰島素或故意漏注射胰島素次數。針對這一情況,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叮囑家屬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使患者建立對抗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按時按量的注射胰島素,達到穩定血糖的目的。
(4)飲食指導:應建議患者多吃低糖指數的食物,必要時可為患者制定專門的飲食指南,幫助患者更好的穩定血糖。
(5)運動指導:根據患者的自身身體狀況,護理人員可建議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體內血糖血脂紊亂情況。但同時不可劇烈運動,護理人員應引導患者對運動的正確認知,避免患者盲目進行高強度運動,同時囑咐患者運動時間應適宜,主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如太極,散步等均可采用。
(1)觀察患者對胰島素使用有關事項的認知能力,評判標準:醫囑用量、運動、飲食評分越高,認知能力越好(2)血糖控制情況,評判標準:優(正常血糖范圍內)、良、(超過正常血糖范圍但超出范圍可忽略不計)差、(超出正常血糖范圍)。
實驗組自我認知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認知能力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認知能力比較()
組別 例數 醫囑用量 運動 飲食實驗組 31 4.38±0.47 4.82±0.29 4.89±0.28對照組 31 3.42±0.23 3.26±0.64 2.93±0.61 x2 - 24.261 21.156 41.34 P- 0..000 0.000 0.000
實驗組血糖控制情況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情況比較(n,%)
胰島素是一種蛋白質激素,而蛋白質在高溫高熱的情況下均能發生變質,因此在胰島素使用過程中,應用適當的方法保存胰島素,用以治療時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2]。多數患者因為對胰島素認知不到位,導致使用胰島素不規范不正確,對血糖的控制沒有絲毫幫助[3]。我院針對這一情況的頻繁出現,提出了將強化健康認知的護理方式應用在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患者中,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這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這一護理模式主要目的是提升患者對胰島素的自我認知能力,從而達到穩定患者血糖的目的。本文通過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詳細的胰島素介紹,消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對胰島素的疑惑,有效的降低了胰島素使用不規范的情況發生,對患者胰島素用量進行正確的健康指導,有效的避免了患者減量加量的情況發生[1]。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患者能積極主動的配合治療,更有利于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提升患者的治療療效[5]。本研究中,實驗組采取的強化健康認知護理的干預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血糖控制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將強化健康認知護理干預的護理方法應用在2型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注射治療過程中,有利于提升患者對糖尿病胰島素治療的自我認知能力,有助于血糖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