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蓮倩子
(江蘇省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全膝關節置換術能夠有效治療晚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減輕患者痛感,促使其預后恢復[1]。術后疼痛會影響患者睡眠質量,進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不利于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本文開展了加速康復護理措施,旨在減輕患者疼痛,提高功能恢復,以供臨床有效參考。
1.1 一般資料
研究組38例患者中包括23例男性和15例女性,年齡55-86歲,平均(66.4±9.2)歲。常規組38例患者中包括25例男性與13例女性,年齡55-89歲,平均(66.8±9.5)歲。均收治于2018年05月--2019年05月,與KOA診斷標準相符,均為單側;膝關節外翻<20°或內翻<30°;知曉研究意義及目的,已經簽署同意書。排除痛風、肺炎、僵直膝、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合并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各組臨床資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組探討。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化護理,遵循醫囑用藥治療,觀察病情變化,積極預防并發癥。研究組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行快速康復護理,(1)術前宣教。將健康宣教手冊免費發放給患者及其家屬,使其了解膝關節置換術操作過程、圍術期鎮痛知識;術前鍛煉患者心肺功能,比如吹氣球、深呼吸。(2)術日飲食干預。手術麻醉之前6h禁止患者攝入蛋白質,手術麻醉前4h禁止患者攝入碳水化合物。術后4小時,可予以少量飲水,若無嗆咳,再予以適量半流食。(3)冷療。患者術后回到病房,患肢予軟枕抬高30°,空出腘窩,采用持續48h冰袋冷敷切口周圍,8h更換一次冰袋。(4)營養指導。囑咐患者多攝入肉類、雞蛋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水果蔬菜等高纖維食物,還有高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囑咐患者多喝水,每日飲水量>2000ml,平衡水電解質,預防血栓。(5)疼痛干預。以NRS疼痛數字評分法,每日三次評估患者疼痛程度,以便于針對性干預。NRS評分≤3分,可協助患者正確擺放體位,通過物理療法、聊天談話等方式,轉移其注意力;NRS評分4-5分,遵醫囑為患者應用止痛藥物,及時將藥物應用情況反饋給醫師;NRS評分6-7分,將評估結果匯報給醫師,遵醫囑實施鎮痛干預,間隔3h評估1次;NRS評分>7分,及時將結果匯報給醫師,遵醫囑實施鎮痛干預,間隔1h評估1h。(6)康復護理。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意義、目的、重要性,進而贏得患者信任,促使其積極配合,待到患者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循序漸進的增大活動范圍、延長活動時間。
1.3 觀察指標
(1)利用NRS疼痛數字評分法,了解患者疼痛情況,分值越高越疼痛;同時在術后第5d測量患者膝關節活動度ROM。(2)護理滿意度調查指標包括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的病例數占總病例數的百分比。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2.0處理,以[例(%)]描述計數資料,檢驗差異以x2表達;以()描述計量資料,檢驗差異以t表達。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1 兩組NRS疼痛評分、ROM關節活動度見表1
表1 兩組NRS疼痛評分、ROM關節活動度對比()

表1 兩組NRS疼痛評分、ROM關節活動度對比()
小組 病例 NRS疼痛評分(分) ROM關節活動度(°)研究組 38 1.8±0.5 98.7±2.9常規組 38 3.3±0.7 90.1±2.4 t-4.786 5.017 P-<0.05 <0.05
2.2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總滿意度對比[例(%)]
疼痛是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最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可導致術后患者失眠、抑郁焦慮,給臨床護理帶來了較大的困擾[2]。快速康復護理措施遵循“以人為本”理念,能夠減輕手術應激反應,減少并發癥,促使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早日康復。快速康復護理模式注重患者心態變化,術前宣教提高了患者對疾病、手術的認識,減輕了負面情緒,讓患者積極主動配合;術后建議患者早日進餐,進而加快患者胃腸道功能恢復[3];注重營養干預,可預防低蛋白血癥以及貧血癥狀,加快患者康復進程[4];針對性疼痛護理,及時緩解患者疼痛不適感,幫助患者樹立了治愈信念,讓患者早期下床活動,以免產生墜積性肺炎、褥瘡或壓瘡;術后循序漸進的康復鍛煉,提高了肌肉力量,促使患者快速恢復[5]。本文研究組NRS疼痛評分低于常規組,ROM關節活動度大于常規組,且滿意度高于常規組(p<0.05)。充分證實了快速康復護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靠性。值得臨床大力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