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波,王 璐
(1.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金寶屯鎮衛生,內蒙古 通遼 028111;2.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人民醫院, 內蒙古 通遼 028100)
兒童預防接種是目前預防多種傳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可有效提高兒童特異免疫力。兒童依從性比較低,預防接種過程容易發生風險,增加醫患糾紛。所在醫院提供精細化護理干預,取得良好效果。選取200例預防接種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探討護理方法及效果。
隨機選取我院200例預防性疫苗接種兒童,所有接種兒童均有家屬陪伴,且家屬對臨床相關情況知情同意。根據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n=100)男童52例,女童48例,年齡5個月-6歲,平均年齡(3.56±0.24)歲。對照組(n=100)男童54例,女童46例,年齡6個月-6歲,平均年齡(3.54±0.27)歲。納入病例標準[1]:(1)家屬知情同意;(2)滿足預防接種標準;(3)無過敏及診療禁忌證者。排除標準:(1) 合并全身嚴重性疾病者;(2)合并嚴重器官功能損傷或衰竭者;(3)無法定監護人的兒童。2組臨床基線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給予對照組接種兒童一般護理方法,根據常規接種護理流程,做好護理配合和引導,保證接種兒童順利完成疫苗接種。觀察組給予精細化護理措施:①心理疏導:預防接種兒童年齡比較小,有的甚至是嬰幼兒,與家屬建立良好關系,將預防接種相關知識傳達給家屬,避免出現護患糾紛。拉近與接種兒童的心理距離,發現其存在恐懼緊張情緒后,適當予以鼓勵,提高接種依從性及配合度。②仔細核對:接種疫苗前,對兒童年齡、接種疫苗類型、數量等進行常規檢查,同時對疫苗使用期限進行核對,避免過期疫苗注射給兒童。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標準,完善各項護理措施,切實保證疫苗接種的安全性。③細節護理:維護好接種秩序。接種完成后,與家屬約定下次疫苗接種時間,及時發放健康手冊,強調按時接種疫苗的重要性。創造良好的接種環境,可在診室內適當張貼卡通圖片,播放動畫片,進一步分散患兒注意力。除此之外,護理人員盡量穿著淡粉色工作服,面帶微笑,緩解接種兒童緊張情緒。
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做好統計。與此同時,對家屬開展問卷調查,統計就診滿意度,主要評價項目包括護理人員接待、宣教、操作等,滿分100分,得分越多說明家屬越滿意[2]。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x2檢驗,當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接種疫苗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0%,明顯低于對照組兒童(20.0%),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2組兒童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家屬對護理人員操作的滿意度評分為(94.25±6.87)分,對照組家屬對護理人員操作的滿意度評分為(82.56±5.24)分,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035,P=0.000)。
保證兒童預防接種效果,具有現實意義。有文獻[3]報道認為,兒童預防接種執行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接種時間、兒童自身體質因素、疫苗質量等,同時也與護理人員護理工作執行情況存在密切的關聯。精細化護理從精細化管理演變而來,最初應用在企業管理中,隨著醫學領域的不斷發展,此種管理模式逐漸被臨床科室引進,在完善護理管理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與此同時,精細化護理以人性化護理理念為核心,充分踐行優質護理,旨在通過改進護理行為,為預防接種兒童提供更加完善且高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滿足其就診需要。本研究所選觀察組兒童給予精細化護理干預,并與常規護理進行對比,結果顯示:精細化護理能夠有效降低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率,且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評分。有文獻[4]報道,為接種兒童提供細節護理,不良反應發生率僅為5%,與本次研究調查結果(3%)基本相同,進一步證實精細化護理干預的臨床優勢。通過分析上述研究結果認為,本研究所得結果提示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完善疫苗接種護理流程,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才能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臨床護理效果。綜上所述,精細化護理滿足預防接種兒童護理需要,臨床護理效果顯著,能夠為醫患搭建更加良好的溝通平臺,促進臨床護理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