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靜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 武漢 430000)
精神分裂疾病是一種慢性可復發疾病,很多患者經過專業化治療后,能夠恢復正常的社會意識,并正常回歸生活。采取正常的治療,能夠控制患者身體機能,減少其精神分裂的惡習復發[1]。“團體心理干預”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其能夠幫助幫助患者接觸社會,并形成一定思維意識,相關研究表明,將“團體心理干預”運用到患者治療中,能夠幫助其恢復,現將相關病例報道如下:
本院選取2018年4月-2018-9月精神病患者恢復期患者60例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各30例,兩組無差異性(P>0.05)。其中試驗組(n=30)納入標準如下:①年齡在20-57歲,平均(36±1.9);②已經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疾病且現病情穩定;③沒有其他疾病,且需要藥物治療,智力低下;④已經得到家屬簽署治療實驗同意書。其中實驗組(n=30)納入標準如下:①年齡在26-60歲,平均(38±1.9);②已經被確診為精神分裂疾病,現病情穩定;③沒有其他疾病,且需要藥物治療,智力低下;④已經得到家屬簽署治療實驗同意書。
本次試驗中,對照組進行常規化的藥物治療,護理人員定期(每周2次)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和指導。
實驗組在接受常規化的藥物治療外(和對照組相同,個別患者用藥人而異)。實驗組中,結合患者病情恢復,將其分為10人一組(共3組),每周2次,每次60min精神康復心心理咨詢治療[2]。具體治療方式如下:在進行團體心理干預時候,應當分為準備和實施兩個階段,首先,每個小組自我介紹,互相了解對方,其次,在第二個是實施階段,精神康復心理咨詢師開始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并讓其消除消極情緒,同時,結合課程治療效果,評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3]。
結合我院系《精神病患者護理出院指導手冊》,本次實驗結合對照組以及實驗組的實驗結果,對兩組患者進行了綜合分數評估,分析患者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自尊感、自我效能感、((GSES)、(SES)、(SSRS))綜合結果情況。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為[n(%)],予以x2檢驗;計量資料為(),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組治療結束時患者 SES CSES SSRS 的分數比較 ()

2組治療結束時患者 SES CSES SSRS 的分數比較 ()
對比干預前(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 SES GSES SSRS維度1 SSRS維度2 SSRS維度3 SSRS維度總分實驗組 30 干預前 5.6±3.4 26±4 8.9±2.9 12.9±2.9 6±3 31±5干預后 25.6±3.6 24±3 8.9±2.6 14.6±3.2 7.3±2.0 31.6±3對照組 30 26.1±2.6 24±4 8.6±2.6 11.3±3.1 6.5±1.7 29.5±6
結合兩組患者 SES、CSES、SSRS分數比較,干預后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對比,其結果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p<0.05),且精神病患者的社會恢復認知程度有明顯提升,經過實驗結果分析。團體心理干預治療對于患者人際關系敏感、社會性退縮、責任心和計劃性欠缺等問題能夠有幫助,采取團體心理干預資料,改變患者糾正,對其建設心理分析體系,引導患者能夠正確認識心理疾病,在團體認知中,患者能夠交換心里想法,減輕患病壓力,在醫生的專業化引導和治療下,能夠盡快恢復社會意識,提升自信心以及自尊感和自我感知度,可見,這種治療方式有效,值得臨床推廣。經過團體心理干預對于精神分裂患者癥狀有控制作用,能夠幫助患者恢復社會認知,提升生活認知質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