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靖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廣東 廣州 510235)
近年來隨著不斷攀升的意外妊娠率,人工流產術(簡稱人流)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盡管該術式的安全性比較高,但術后心理障礙的問題依然存在,其會直接影響到患者預后。現階段計劃生育門診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怎樣幫助人流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增強其健康意識、避孕意識[1]。關愛護理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的新型護理手段,其通過進行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的護理指導,得到促進其術后康復的目的。本文于本院計劃生育門診進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中選擇160例作為實驗樣本,現作以下報道:
由2019年1-12月在本院計劃生育門診進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中選擇160例作為實驗樣本,參照雙色球法進行分組,對照組80例患者年齡區間19-38歲,平均(28.5±2.6)歲;停經時間6-10周,平均(8.5±0.7)周;研究組80例患者年齡區間20-36歲,平均(27.6±2.5)歲;停經時間6-12周,平均(8.6±0.8)周。比較兩組在個人資料上的不同,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可給予對比。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將各項臨床檢查告訴患者,對人流適應證、存在的風險等進行簡單的介紹,開展手術之前必須讓患者知情同意。術后2周進行1次復診,1個月內不可以進行性生活。研究組進行關愛護理,具體內容:①設立專門的關愛咨詢室:術前對病人的基本情況(年齡、婚姻狀況、妊娠、生育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同時明確其意外妊娠是何種原因導致的,介紹人流術后應該如何正確避孕,并做好隨訪工作;②手術當天需要積極開展針對性心理疏導,通過眼神交流、語言溝通、肢體動作等讓患者感受到溫暖,鼓勵患者,提高其對流產術的信心,減輕其心理擔憂,交代術后相關注意要點;③創建微信群,以便術后患者可以與醫生進行及時聯系、溝通,同時方便其對相關問題進行咨詢;④術前需要借助多媒體對人流術的相關視頻進行播放,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安撫其恐懼不安、緊張焦慮感。術后確定無異常后允許其出院,進行避孕知識的普及,交代何時復診。定期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對患者恢復情況、避孕情況等進行了確定。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2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正確避孕情況進行評定,同時記錄其月經異常、陰道出血、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借助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對2組心理狀況加以評定,評分與焦慮、抑郁程度比的關系[2]。
進行數據的處理時所用的是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進行表示的為(±s)、(%),組間比較用t檢驗、x2檢驗,若為P<0.05,表示數據具備統計學差異。
研究組健康知識掌握率、正確避孕率比對照組高,SAS評分、SD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比對照組低,2組病例間的數據進行比較,差異顯著,均為P<0.05,如下表。

表1 對兩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比
人工流產術作為避孕失敗群體常用的終止妊娠的方法,目前已普及應用于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特別是B超引導下無痛人流術,其實現了直視條件下的操作,借助超聲科對子宮具體情況進行充分觀察和了解,明確宮腔孕囊所在和實際大小,可以確保操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完全吸出孕囊。然而由于廣大患者對該術式的認知較少,擔心術后影響生育能力,心理狀況不佳,會直接影響預后。基于此,針對開展人流術的患者,還需要做好和強化護理干預[3]。
對于計劃生育門診臨床護理工作中開展和落實關愛護理,可以充分體現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強化廣大女性的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提高其對人流術的正確認知,增強其對避孕知識的了解。術后隨訪可以繼續為患者提供健康、生育方面的相關指導。建立微信群可以方便醫護人員隨時交流,幫助患者準確、專業的答疑解惑,促進計劃生育門診護理質量的持續性提升[4-5]。
本次試驗發現,研究組與對照組2組予以健康知識掌握率、正確避孕率、SAS評分、SDS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幾項指標的比較,P<0.05。從而證明,實施關愛護理模式有利于改善計劃生育門診人工流產術患者的心理狀況,提高認知能力和避孕效果,減少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