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文艷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湖北 咸寧 437000)
肝硬化(cirrhosis of liver)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之一[1],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是晚期肝硬化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癥[2],該病病情發展快速,若不及時治療,嚴重的情況易導致死亡。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尋求良好的護理方法,將有利于改善預后。筆者所在醫院選擇8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為研究對象,評價針對性護理對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應用效果觀察及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體的試驗報告如下:
按照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接收并治療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8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肝硬化的臨床判定標準;(2)符合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判定標準;(3)行血常規、尿檢查、腹水常規檢查、肝功能試驗、超聲波檢查、肝穿刺活組織檢查、腹腔鏡、食管X線鋇餐檢查、食管鏡或胃鏡檢查等相關臨床檢查確診者。(4)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臟、肺部、肝臟以及其他器質性病變疾病者;(2)合并患有惡性腫瘤者;(3)合并家族性遺傳疾病,且存在溝通障礙者。所有研究對象共分為兩組,常規組及試驗組,平均每組44例。常規組中,男22例,女22例,年齡46~69歲,平均(61.33±0.27)歲,病程1~17年,平均(8.24±0.37)年。干預組中,男21例,女23例,年齡45~70歲,平均(61.33±0.68)歲,病程1~16年,平均(8.51±0.18)年。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常規病情觀察、簡單口頭健康教育及一般性用藥指導等。干預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模式,具體的針對性護理模式有:
(1)心理護理干預:臨床護理人員增加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及護理需求,針對心理狀況不佳的患者,給予心理輔助治療,以人性化的角度,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嚴,及時對患者進行安慰和鼓勵,幫助患者調節心態,消除內心的顧慮,多向患者講解成功的案例,宣講積極配合治療對于病情控制和治愈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積極面對治療,讓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關懷,從而增強配合治療的信心。(2)飲食護理干預: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學的飲食計劃,手術治療后,應禁食8 h,若患者出血量不多,則可以在術后1 d進食流食,待病情好轉后,由流食轉為半流食。若患者出血量較多,應提醒患者出血期間禁食,以靜脈營養為主。患者病情穩定后,建議患者多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以少食多餐為原則,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嚴禁煙酒。
無效:患者出血病情無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發熱、嘔血、黑便等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臨床檢查胃管內見血性液體有所減少,白細胞計數等各項指標綜合改善60%~79%;顯效:患者發熱、嘔血、黑便等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或消失,臨床檢查胃管內見血性液體明顯減少或消失,白細胞計數等各項指標改善80%以上。治療有效=顯效+有效。
采用生物統計學SPSS 18.0軟件對本次研究記錄到的統計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后,干預組顯效29例,有效13例,治療有效率為95.45%,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患者不同護理后的臨床效果比較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臨床發病率較高、病情進展迅速,發病時伴隨發熱、嘔血、黑便等癥狀和體征,患者痛苦不堪,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導致生活質量下降。臨床上常采用吸氧、禁食、補充血容量、藥物及手術方法進行治療,但若護理不當,易導致患者休克,嚴重的情況下造成死亡。因此,如何選擇一種積極有效的護理方法,加強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對于消除癥狀和體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研究顯示,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患者護理后治療有效率達92.65%,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