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敏
(大慶龍南醫院/齊齊哈爾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黑龍江 大慶 163453)
腹瀉腹痛是肛腸外科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嚴重的患者甚至出現便血的情況。致使人們出現肛腸類疾病的因素較多,例如:微生物感染、飲食習慣、遺傳等。所以,引起肛腸疾病的因素不同,需要醫護人員在治療之前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因,進而對癥下藥,避免對患者造成傷害,提升治療效果[1]。在肛腸外科中通過舒適護理的方式,提升患者的滿意程度,提升治療效果,具體治療效果情況如下:
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間于我院肛腸外科就醫的60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法將60名患者(我院已提前告知患者并獲得患者的同意)分為兩組,每組為30例,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有30名患者,男女患者分別為15例,其年齡在45-58歲,平均年齡為(47.6±0.7);研究組研究對象為30例,其中男士為20例,女士為10例,年齡范圍:40-57歲,平均年齡為(47.4±0.3)。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并且上報并征得醫院市委中心委員會的批準。
研究組舒適護理的主要內容包含以下幾點:
(1)關注患者的心理,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在患病初期,心理壓力較大,并且患者情緒較為低落,醫護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以積極的工作態度面對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疏導煩悶,盡量使每一位患者都保持愉悅的心情。可以對患者的生活環境、氛圍入手進行調節。同時醫護人員要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患者的情緒,并進行針對性的梳理,讓患者在輕松的環境下進行恢復,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2)對患者的傷部精心護理。患者的傷部常常伴隨著持久的疼痛感,極大的折磨著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因此,醫護人員要時刻關注患者疼痛所持續的時間,并且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醫護人員要提醒患者多休息,可以幫助患者尋找最舒服的躺姿。(3)醫護人員護理患者的飲食習慣。在飲食方面,醫護人員要關注患者的食用食物是否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傷害,并且要為患者提供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時,醫護人員要再三叮囑患者不可以吃牛奶類的乳制品,提升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提升治療效果。(4)對感染患者進行護理。患有肛腸疾病的患者,極易由于細菌而感染,產生其他的疾病,對患者的健康造成影響。所以醫護人員要及時提醒家屬,要按時給患者補充營養,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并且叮囑患者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傷部進行消毒,確保患者生活的環境要干凈、舒適,醫護人員定期檢查患者的恢復情況。
所謂觀察指標就是要從患者的護理效果和患者的滿意程度出發。(1)患者的滿意程度:通過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等四個階段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2)患者的護理效果:通過對患者有無包塊從患者肛門脫落進行劃分:顯著,患者在大便過程中無包塊從肛門處脫落;有效,患者在大便過程中無明顯的包塊從肛門處脫落,外痔好轉;無效,患者在大便過程中仍有包塊從肛門處脫落,并且外痔經治療無明顯好轉跡象。
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的護理效果比較(例,%)
所謂舒適護理就是護理人員在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并且關注患者的心理、患者術后的修養環境以及恢復效果。患者的心理狀態等也會對患者的恢復結果產生影響[2]。舒適護理主要是提高對患者的護理質量,在關注患者傷部的同時,更加關注患者的生活生活環境、飲食、心理等,滿足患者需求。肛腸疾病屬于多發癥狀,在給患者造成身體不適的同時,也會給患者的心理產生極大的壓力,不利于術后恢復。為了提高患者的術后恢復效果,提升患者的滿意度,醫護人員在提供基本護理的同時,能夠以患者為中心,站在患者的角度想問題,理解患者的情緒,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護理中,舒緩患者緊張情緒,營造良好氛圍,極大提高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服務質量。通過舒適護理,加強醫護人眼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提升患者的滿意程度。開展舒適護理,能夠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恢復環境,減輕患者術后的焦慮情緒,促使醫護人員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幫助醫護人員得到患者的認可,提升醫護人員的服務意識,創造醫護人員的護理價值。
總而言之,舒適護理能夠幫助患者達到最佳恢復效果,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減少患者生理中存在的諸多不適。在肛腸外科護理中,采用舒適護理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的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