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林
(重慶市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重慶 400000)
肝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致死率較高。但是由于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在發現或者確診時,大部分患者已處于中晚期,甚至還伴隨了其他器官的轉移,給手術治療帶來了較大的難度。隨著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介入栓塞術已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對肝癌患者的治療中。有研究顯示,肝癌患者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同時,給其配合使用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提高治療效果極其重要[1]。本次研究選取了92例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肝癌患者,詳細的探討了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癌介入栓塞治療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具體如下:
選取92例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介入栓塞術治療的肝癌患者,納入標準:(1)確診為肝癌;(2)不能行手術治療;(3)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介入術治療失敗;(2)合并嚴重的心、肝、腎、肺等器官功能不全;(3)合并免疫性缺陷;(4)合并精神障礙。將本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中男29例,女17例,年齡32~59(44.52±9.21)歲;觀察組中男28例,女18例,年齡33~60(45.01±9.59)歲。本次研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下進行。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給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進行密切觀察,對探視人員的探視次數和人員進行嚴格限制,對患者實施飲食指導。
給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如下:(1)建立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小組中包括科室護士長1名,由其擔任小組組長,病區護士長2名,即小組成員,血管介入科室主任醫師為本次護理提供技術指導支持。本小組成員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采用頭腦風暴制定肝癌介入栓塞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計劃。(2)臨床護理路徑的實施。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之前,小組組長要對科室護理人員進行至少2次的臨床護理路徑相關知識的培訓及考核,進一步確認科室護理人員能夠盡可能全面的掌握臨床護理路徑的內容。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按照指定的臨床護理路徑實施計劃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如發現異常,則要及時通知主治醫師,并協助醫師處理,完成的項目情況做好簽字標識。入院第1d,向患者進行入院宣教,包括治療環境、相關制度、護理人員、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的介紹等,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防跌倒能力、Braden評分、疼痛程度評分等進行評估,并指導患者完善相應的檢查,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進食低膽固醇、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在住院的第2d,清晨空腹,對患者實施血常規、凝血功能、肝功能、HBV-DNA等項目的檢查,通過B超對其肝膽胰脾進行檢查,并對患者行介入栓塞術前圍術期、風險及術后配合的講解,指導其家屬簽署手術同意書。手術當天,護理人員陪同患者進入手術室,術后1h避免進食油膩的食物,密切觀察患者介入部位滲血、滲液、血腫等情況,遵醫囑給予患者沙袋壓迫,對其足背動脈搏動情況詳細的觀察。術后肢體制動24h,根據患者介入部位的疼痛情況會給其使用止痛藥物。術后第1d,對介入治療側肢體恢復的情況進行詳細的觀察,術后24h后,可根據患者恢復的情況將繃帶拆除,并定期對其肝腎功能的情況進行檢查,指導患者正確的活動,協助患者下床運動,正確飲食,密切觀察并發癥的情況。術后2~3d,給患者進行輸液治療,并詳細觀察并發癥的情況,加強患者自主活動及自我護理的提高。出院當日,對患者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等的檢測,對患者病情的恢復情況進行評估,給其發放科室聯系卡,并告知其后期復診的時間。
觀察并比較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采用SPSS 20.0軟件,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以(n,%)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
經不同的護理后,觀察組中2例出現惡心嘔吐,1例出現肝區疼痛,對照組中5例出現惡心嘔吐,4例出現局部出血,4例出現肝區疼痛,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6.52%)低于對照組(28.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10.972,P<0.05)。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97.83%)高于對照組(73.9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肝癌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療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式,但是由于部分患者對介入治療相關知識的缺乏,從而不能更好的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對患者的康復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臨床護理路徑是患者在住院期間的一種護理模式,是針對某種特定疾病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護理計劃[2]。本院對肝癌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時,由科室護士長、病區護士長及血管科主任等共同組建了一支護理小組,其通過醫學護理知識,為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提高了患者對治療及護理工作的依存性。此種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的應對能力,避免了一些阻礙康復行為的出現,減少了術后不適反應的出現。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的發生率(6.52%)低于對照組(28.26%),對護理滿意度(97.83%)高于對照組(73.91%),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證實了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癌患者在行介入栓塞治療中的應用優勢。
綜上所述,肝癌患者在行介入栓塞治療的過程中,給其配合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干預,能夠有效降低圍術期并發癥的發生,患者對此種護理模式的滿意度較高,建議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