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 周 娟
在高中階段,計算機課程一般在專門的計算機教室開展,雖計算機技術具備較強的多樣化、靈活性,但教師開展教學的手段卻只限制在理論講解、學生實踐這兩類中,且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更加偏向于文化課方式,例如在理論講解中,直接利用PPT為學生展示基礎內容,在學生實踐中,首先為學生進行示范,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操作等等。該類通用型的教學方式,加之計算機部分理論的枯燥性,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增長。直接展示的計算機理論、操作步驟,讓學生的學習方式呈現被動化的狀態,他們可以不用過多思考,便“掌握”和“記憶”了有關的計算機操作,缺乏了對問題的探究過程,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從整體來看,高中使用的計算機教材較為基礎,是根據幾年前的狀況編寫而成的,受我國教材的“嚴肅化”通性,以及計算機課程本身的抽象、枯燥性質影響,學生對教材的學習興趣本身不高,興趣影響行為,導致學生無法對計算機學習投入更多時間、精力,自然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增長。此外,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現在相關辦公軟件的升級、電腦系統的升級,都讓教材中的操作教學顯得有些不合時代,無法讓學生學習全新、實用的操作技術,直接限制著學生的思維發展。
教學意識的不足主要存在于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高中階段的學業任務較重,學生會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高考準備中,自然而然便忽視了計算機學習。高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較少,很多學生沒有學習計算機的意識,沒有意識到學習計算機會對自己后續學習、職業發展有什么影響,這是限制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一方面。此外,在教師方面,部分教師的想法和學生一樣,認為計算機是高中不重要的一門課程,長期采取常規教學,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不夠重視,或者在培養方式上多樣性、趣味性、引導性、實踐性不足等等,都給最終的培養效果帶來了影響。
在計算機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首要問題,便是如何引發學生針對計算機技術的創新興趣,當學生對課程學習存在良好興致時,教師的教學活動才能正常良好地開展,因此教師可聯系學生生活、學習、興趣愛好等等,并將此和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從學生的生活出發,鼓勵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內容的創新,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實現對他們創新能力的培養。例如在“文本信息加工”教學中,因為該課中涉及例如WPS、Word等軟件的運用,利用常規的文本對學生開展教學勢必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于是我找了一段網絡小說片段帶領學生進行了文本加工,小說內容吸引了學生注意,大家都很專注地看著,當我示范完成后,我告訴學生電子文檔相比教材更加便捷,你們可以把例如單詞、古詩、數學公式等經過排版,標出重點和非重點,再利用手機隨時查閱背誦,效果會更好。有很多學生聽了我的話,他們都利用這種方式進行了筆記記錄,在記錄中學生對文本的處理更加熟練,有學生還學會了將重點標紅加粗,甚至添加超鏈接的方法,大家最終制作出來的學習筆記都很優秀,他們的創新能力明顯增長。
高中學生雖有一定的電腦操作基礎,但學生對計算機內容的了解仍不夠深入,思考問題的方式較為片面性。創新能力的發展在于創新思維的運用,創新思維的運用,在于學生對問題的多方面思考。出于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弱勢,教師在授課中,可利用難度遞增、存在探究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幫助學生挖掘自己沒考慮到的問題角度,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表格信息加工中,本節主要考查學生對EXCEL的運用,我首先為學生展示了他們的班級成績表,學生看見表格一陣轟動,然后我以“你覺得這個表格完善嗎?”“假如要計算班級數學平均分怎么算?”“假如利用各人總分進行排名要怎么操作?”等問題,首先引導學生發現了表格的制作基礎要求,再讓學生對求和等功能進行了實踐。我利用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的授課方式,幫助很多學生重新認識了表格,部分學生按照教材完成了基礎操作,部分學生通過實踐找到了快捷鍵等更為簡便的操作方法,他們的創新思維得到了鍛煉,之后在運用計算機軟件時,學生都會尋求更為簡便快捷的方式了。
鑒于計算機教材存在的滯后性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教師在授課中可適度摒棄教材,緊抓教材中的主要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調取與授課有關、符合學生興趣愛好、趣味性較強的計算機教材素材。例如在微課盛行的現在,互聯網中有很多制作精美、講解風趣的PPT制作講解、視頻采集或加工等教學視頻,教師可利用此類素材,代替傳統的PPT授課方式。并利用這些教學素材,及時組織學生進行技能實踐,逐步引導學生脫離傳統的書本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面對計算機內容的時候,能潛意識考慮到是否有其他方式,長期堅持,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

結合以上,在高中教育中,計算機課程的開展看似不夠重要,但實際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很有幫助。作為一門接觸互聯網、新技術的課程,計算機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上具備較為良好的先天條件。教師在授課中,要能抓住計算機靈活、創新、多樣的特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個人興趣以及授課目標,改善教學方法,提倡教學方式的引導性、趣味性或實踐性,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