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言
新冠病毒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對病毒感染的趨勢作出自己的判斷,但最終是宣布緊急事態還是維持現狀,由政治家作決定。在經濟掛帥的時候,政治家更希望專家是一枚橡皮圖章。
進入2020年7月以后,已經宣布解除緊急事態的日本,忽然每天幾十人、上百人確診為新冠患者。到底該如何看待日本現在的疫情?新冠專家與政治家之間的分歧愈發大了起來。
執政的自民黨干脆在7月3日解散了2月成立的從醫學角度對政府提建議的“專門家會議”,另外根據應對新冠特別措施法,成立了“新冠病毒感染癥對策分科會”。突然解散專家會議另組新機構,讓人覺得專家與政治家之間的距離在不斷地拉開,不進行徹底的變革,已經不能彌合兩者之間的裂縫。
7月中旬以后,光東京一城一天的確診人數就在200人以上。東京的很多中小學,開始每天給桌子、籃球、棒球等消毒;不少市民去便利店買一包土豆片,在開包之前不知要往外包裝上噴多少酒精。“自肅”(自己主動限制外出參加活動)成了民眾生活的主旋律。盡管不見疫情得到控制,但就是看不到東京都或者日本國家宣布再次進入緊急狀態。
電視、報紙、網絡等等,充斥著關于新冠病毒的信息,其中將細菌與病毒混為一談的內容不在少數。其實,細菌在條件適合的時候能夠自我增殖,長期生存,而病毒從感染者身體排出后,如果沒有宿主的話,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就會失去活性。和細菌相比,感染病毒的風險要低很多。傳染病毒較多的場景是醫院,首先減少醫院內部的感染才是正道。不少日本專家認為,日常生活中的消毒并沒有太大的必要。
一個攜帶病毒的人,能傳染其他人的數量是一個特別需要重視的數據。日本的情況是,在色情、酒吧及賭博場所,由于人群的聚集,一個病毒攜帶者所傳染的人數相當大。
病毒專家對傳染途徑、傳染結果的分析,與政治家的考量不盡一致。政治家較多地需要考慮一國經濟的運營問題。在日本宣布進入緊急事態,是需要給民眾及企業補貼的。包括長期滯留在日本的外國人在內,若向所有人一次性支付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500元),就是12萬億日元的額外支出,國家一年財政預算的1/10因為這么一個決定就會消失。此外,對企業的補貼也不是一個小數。經濟運轉體制的停擺,更是政治家所不愿看到的。
在日本人們能夠看到的是,7月以后每天確診的病人數量,要比東京宣布進入戒備狀態、國家宣布緊急事態時的情況嚴重很多。但此時,日本政治家需要把經濟運營放在第一位。摒棄“專門家會議”,重新組建一個分科會以后,專業知識已經不那么重要。
疫情確實一天比一天嚴重了起來,但強調重癥患者數量少,看到醫院的病床還有不少接納病人的余地,便也不急著應對,國家更多地在強調自肅。反正自肅的責任在民眾個人,政府不用負任何責任。
唯一可悲的是,政府拉開了與專家的距離后,日本的疫情日益令人擔憂,在不能確保生命安全的時候,穩定的經濟秩序就更難以維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