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
8月4日,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晨光新材”,股票代碼:SH.605399)成功登陸上交所,成為A股首家在硅烷產業擁有最完整產業鏈的上市公司,有機硅板塊再添生力軍。
根據招股書資料,晨光新材是一家資源高效利用型、環境友好型的有機硅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功能性硅烷基礎原料、中間體及成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成立于2006年9月,十幾年以來,公司以安全環保為前提、以提質增效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致力于功能性硅烷全產業鏈的研發、應用和產業化。公司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探索出了一條以循環經濟發展功能性硅烷產業的特色路徑。通過十余年的創新與發展,公司已成為國內功能性硅烷行業產品最為豐富、產業鏈最長的生產廠商之一。
功能性硅烷產業是有機硅產業的重要分支方向,其應用領域十分廣泛,主要應用于高技術含量的工業品中。由于世界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功能性硅烷的消費一直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長,與世界經濟的發展水平正相關,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于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帶動和新興工業應用領域的開發。未來五年內,傳統消費領域如橡膠加工、粘合劑、涂料和塑料加工等的需求仍將構成功能性硅烷消費需求的絕大部分,并保持穩定增長。受新能源行業需求拉動,復合材料領域將以較快速度增長。
根據全國硅產業綠色發展戰略聯盟(SAGSI)《功能性硅烷市場年度報告》(2019版),2018年全球功能性硅烷產能約為59.6萬噸/年1(不含中間體),產量約為41.5萬噸,產能利用率為69.6%,產能、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2%和10.4%,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中國。2019年由于我國自發的經濟結構調整仍在進行,功能性硅烷產能仍將增長,預計2019年全球產能為62.1萬噸,2023年全球產能將達到76.2萬噸,2018-2023年均增長約5.0%。同時,預計2019年全球功能性硅烷產量為43.9萬噸,2023年全球功能性硅烷產量可以達到約53.8萬噸,2018-2023年均增長約5.3%。
深耕功能性硅烷產業多年,晨光新材在產品、技術和市場等方面開創了一條獨特的產業報國之路:
通過十余年的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公司已成為國內功能性硅烷行業產品最為豐富、產業鏈最長的生產廠商之一,形成了涵蓋功能性硅烷基礎原料、中間體及成品全產業鏈特色發展路徑。目前公司主營產品按照官能團的不同分為氨基硅烷、環氧基硅烷、氯丙基硅烷、含硫硅烷、原硅酸酯、甲基丙烯酰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烷基硅烷產品、含氫硅烷產品等,共有20余個產品實現對外銷售,主要產品包括KH-550、CG-202、KH-560、CG-Si69、KH-570、CG-171、CG-502和CG-150等。其中KH-550公司核心產品,工藝成熟穩定,市場認可度較高,競爭優勢較為明顯。公司及子公司江蘇晨光通過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分別取得了編號為00218Q23964R2M和00216Q24646R0S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公司質量控制貫穿于生產運營的各個領域,主要包括采購、生產、存貨與出廠管理。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A股上市公司尚無與公司經營相同產品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使得公司即將成為A股上市公司中稀缺的獨具產品、產業鏈優勢的有機硅細分公司龍頭。晨光新材通過不斷實施產業鏈的橫向及縱向延伸,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生產經營狀況,公司功能性硅烷中間體產品既可對外銷售,又可作為下道工序的原料,同時不斷向下游衍生新的產品。公司豐富的功能性硅烷產品結構可以最大化獲取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生產利潤,也避免了因產品單一而可能導致的較高的市場風險。
公司本次募集資金投資于年產6.5萬噸有機硅新材料技改擴能項目和功能性硅烷開發與應用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增加產業鏈上游原材料硅粉和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的生產,新增2個功能性硅烷中間體和8個功能性硅烷成品,拓展功能性硅烷的應用和新產品研發,儲備關鍵技術保障公司發展,繼續實施縱向和橫向延伸,公司全產業鏈立體發展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強化。
晨光新材始終把技術和工藝的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公司致力于持續技術創新,圍繞“市場和客戶需求”開展研發活動,在功能性硅烷生產領域不斷推陳出新,開發與儲備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形成了良好的技術與工藝優勢。
公司研發中心2015年被評為“江西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16年公司獲準設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17年被江西省科技廳列入“江西省有機硅烷偶聯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計劃。截至目前,公司已擁有與功能性硅烷生產相關的專利27項,其中:8項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技術(工藝)被江西省科學技術廳確認為“江西省科學技術成果”。公司擁有硅氫加成反應高效催化技術、連續自動化生產技術、氯化氫氣體干法直接回收技術等功能性硅烷核心生產技術,正在開展“負載型催化劑催化氫硅加成反應的研究”博士后課題研究,并有新型氨基硅烷、硅烷聚合物等多項處于不同階段的研發項目,助力公司在技術、產品儲備方面處于持續領先地位。
同時,公司注重技術與生產工藝與裝置的結合與應用,堅持技術驅動型生產,將研發成果不斷應用于生產、工藝與裝置改進。例如:公司自行組織研發的氯化氫干法封閉循環系統,攻克了功能性硅烷生產過程中的氯化氫氣體處置難題,大幅提高了產能拓展空間,在大規模應用于生產線后,通過工藝優化和裝置設備升級,實現了中間體生產過程連續自動化控制和管道化生產,成本得到了節約,產品穩定性和生產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近年來,功能性硅烷市場整體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行業內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競爭不斷加劇也給公司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公司研發投入逐年加大,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達到1204.67萬元、2007.73萬元和2666.69萬元,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同步提升,分別達到3.12%、3.59%和4.41%。公司表示:未來將繼續堅持技術驅動型生產,保持對技術研發和創新的高效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