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愛軍

高凈值人群偏愛房產
近年來,隨著國內高凈值人群的迅速增長,以及城市發展和居住類產品更迭的進程加快,高凈值人群的購房偏好一直保留了下來。
據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財富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大中華區擁有600萬元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已經達到494萬戶,其中擁有600萬元可投資資產的“富裕家庭”數量達到 178 萬戶;擁有千萬元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98萬戶。
高凈值人群規模仍處在擴張過程中。中國建設銀行與波士頓咨詢公司共同推出的一份調查報告預測,展望未來,在克服了短期經濟周期波動之后,2023年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有望達到243萬億元人民幣,2019~2023年復合增長率恢復為約11%。
據調查,地產仍然是高凈值人群最主要的資產配置選擇,他們通過新購、置換或優化手中的房產,來沉淀家庭財富。目前國內有不少針對高凈值人士置業服務的機構,尤其是海外房產開發商,更是把目標客戶精準地鎖定在了高凈值群體上。
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千萬元資產高凈值人群平均年齡38歲,平均年消費占總財富的4.3%,地產是他們最主要的投資方向,海外置業越來越多地成為這類人群的選擇。當然,選擇在海外購房,除了投資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考量,諸如資產的合理配置,為子女海外留學做準備,甚至考慮日后養老自住等等。
諾亞財富發布的一份報告也反映了這種變化。調研數據顯示,有六成高凈值客戶已經配置了海外資產,并有七成左右的人計劃在未來增加海外配置。
選擇房產主要關注些啥
高凈值人群選擇房產,主要關注城市的發展潛力、區位、生活圈層以及周邊配套情況等。從字面上看,似乎與普通購房者對物業的選擇沒有多少區別,但其實不然,高凈值人群購房關注的要素還是有所不一樣的。
高凈值人群買房,首先要選擇的是城市。在這個群體看來,能夠滿足高凈值人群國際化、多元化等資產配置需求的,無非是上北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杭州、南京等近年來發展迅速的城市。這一特點,在海外置業方面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比如歐洲城市倫敦、奧爾良,北美城市紐約、多倫多等等,都是頗受高凈值人群關注的城市。
在地段選擇方面,高凈值人群做得最到位。在高凈值人群看來,住宅升值的首要因素來自城市定位和地段價值,核心區位的升值空間往往比較高。也正是因為如此,核心地段的住宅更容易受到高凈值人群的關注。
高凈值人群同樣也關注配套情況。一般來說,這類人群由于公事繁忙,時間觀念也相當強。因此在社區配套方面,如何提高辦事效率,會成為他們在選房過程中要考慮到的問題。高凈值人士的外出頻次較高,因此發達的立體交通路網成為其必選項,就是為了給自身提供最為便利的出行條件。
另外,高凈值人群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更為關注,在教育資源上也會有更高的要求,這也是學區房為何能夠賣出高價的內在原因。正是因為有了高凈值人群的關注,使得學區房的價格得到了有效支撐,并高出周邊其他品質相當的非學區房15%左右。
選擇與什么樣的人做鄰居,也是高凈值人群關注的因素。通常情況下,高凈值人群較為關注個人和家庭生活圈層的營造,強調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生活方式。選房挑鄰居,在高凈值群體看來,并不只是說說而已。
帶來哪些啟示
我們為何要了解并學習高凈值人群的選房技巧?這里面大有文章。
作為普通購房者,購房之前首先考慮的是房價因素。這種想法不難理解,對于大多數購房者來說,他們所要考慮的,是如何以有限的資金早日實現住房夢,只能把房價因素放在首位。因此,在買房過程中需要作出取舍,比如犧牲地段、交通、配套等現象時有發生。
但是,在房價優先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兼顧一下高凈值人群選房的思路和技巧。記者的朋友小李 2007 年底買房時,在市中心看中一套總價為50多萬元的次新房,但面積不大,于是退而求其次在外圍以同樣的價格買了一套小三房。10年之后,這兩套房產的價值雖然都已明顯上升,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明顯。由此可見,在買房過程中,選擇是何等重要。
當然,普通購房者選擇余地并不大,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選擇住房,但高凈值人群的購房思路是值得參考的。比如,如果無法在一線城市購房,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購房者應該選擇有發展潛力、對人口吸納能力強以及有產業支撐的城市。再比如,如果無法在核心地段買房,只能選擇在外圍區域置業,那么購房者也要考察所在區域規劃情況,并確定其發展前景之后再出手,這也比隨便買一套更加靠譜。
為何要這么操作?理由并不復雜。對于大多數購房者來說,一輩子可能就只有一到兩次的購房機會,首次購房為了過渡,第二次買房為了改善。如果在首次購房時,買到保值增值空間大的物業,無疑對未來改善住房條件是有利的。就如同前文中提到的小李,如果當初咬咬牙再多拿出一些錢,買入那套次新房,那么他在將來準備換大房的時候,現有房產可以賣出更高價格,這樣他手中顯然會更加寬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