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思婷

近日,紐約佳士得隆重推介了一件珍貴拍品——莎士比亞“第一對開本”(First Folio)原裝完整版,估價400萬~600萬美元,預計將于今年4月24日在紐約上拍。拍品來源于美國加州密爾斯學院。這件拍品還附有一封埃德蒙·馬龍(Edmond Malone)的信。埃德蒙·馬龍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有名的莎士比亞研究者,他曾經擁有這部書,并認定了它的完整性。
什么是“第一對開本”?
莎士比亞(1564~1616)對中文世界的讀者來說可能沒有那么熟悉,但是在英文世界卻是創造歷史的人物。
“第一對開本”的完整書名為《威廉·莎士比亞先生的喜劇、歷史劇和悲劇》,出版于 1623年,題獻給威廉·赫伯特(William Herbert)和菲利浦·赫伯特(Philip Herbert)兄弟,兩位是英國詹姆士一世時代的權臣和文化人物。完整版有454個書頁,尺幅約21.6厘米×34.2厘米。
這 部 書 的 編 訂 者 名 叫 約 翰·海 明 格 斯(John Heminge)和 亨 利·康 德 爾(HenryCondell),都是和莎士比亞共事過的演員、好友,也是環球劇院的股東。1616 年,臨終的莎士比亞曾寫下一份遺囑,稱約翰·海明格斯和亨利·康德爾為“我的伙伴”,留給他們倆每人26先令8便士遺產,關系親密可見一斑。這兩位演員平時排演莎士比亞戲劇可以接觸到劇本。當時演戲并不是上流職業,演員們演完戲往往就會把劇本扔了,莎士比亞自己也未曾有意識地整理作品,如果不是海明格斯和康德爾花了心思收集和編訂,很多莎翁作品將無法重見天日。
“第一對開本”是史上莎士比亞劇作第一次結集整體出版,當時莎士比亞已經過世7年。這部書收錄了 36 部劇作,其中有 18 部在莎翁生前沒發表過,是第一次出現,包括著名的《第十二夜》《麥克白》《暴風雨》《皆大歡喜》和《尤利烏斯·凱撒》等。可以說,“第一對開本”為保存莎士比亞作品作出了重大貢獻,因而被認為是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英文出版物之一。
“第一對開本”的出版規格也很高。英國印刷出版業在1623年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是“第一對開本”做得非常用心,耗時費力。在這部書之前,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詩歌已經零零星星地出版過,但都是以四開本小冊子的形式。而所謂“對開本”則是大開本書,一個印張只折一次。那時用的印張很小,對開本的單頁尺幅和現在的 A4 紙差不多。這種規格在那個年代主要用來做經書和法典。紙質方面,“第一對開本”使用了法國進口的優質布漿紙。
目前存世的“第一對開本”大約有 235 件,大部分都不完整,主要收藏在學術機構,私人收藏的很罕見。有一些“第一對開本”遺存還在事故中損毀。比如,1871 年的芝加哥大火燒掉了一件,1854 年在加拿大紐芬蘭附近沉沒的北極號中也有一件。幾個世紀來,人們不斷地尋找和修補“第一對開本”,把不完整的版本互相拼湊起來,相形之下原裝完整版就顯得格外難得。
研究者認為,在1623年,“第一對開本”的初始售價可能是20先令左右,而現在它已經進入世界上的最貴書籍行列。2001 年,有一件“第一對開本”在紐約佳士得上拍,成交價為620萬美元。2006年,又一件出現在倫敦蘇富比,成交價是280萬英鎊。
莎士比亞作品的其他早期版本
外國學者對莎士比亞作品的研究就像中國學者對《紅樓夢》的研究一樣執著。古籍版本分辨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莎士比亞劇作的早期單行本中有相當多四開本冊子,引用時通常按時間先后編為 Q1、Q2、Q3 等等,Q 指四開本,數字指順序。同理,對開本編號為F1、F2、F3等。此外還有少數的八開本。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莎士比亞劇作出版物是1594 年的《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莎翁已知的第一部悲劇,同年的還有《亨利四世:第 2 部分》,都是四開本。
“第一對開本”的早期再版也很有價值。1632 年版本叫作“第二對開本”,內容改變不大。1663年版本為“第三對開本”,內容大幅增加,新收錄了《泰爾親王佩力克里斯》《洛克林》《倫敦浪子》等7部劇作,不過只有《泰爾親王佩力克里斯》是公認的莎翁作品,其他都有爭議。“第四對開本”在1685年推出。
莎士比亞的詩人身份不像劇作家身份那么被看重,其實他作為詩人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生前就小有名氣。莎士比亞最早出版的作品是敘事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93 年和 1594 年出了第一版和第二版,為四開本;1595年和1596年出了第三版和第四版,為八開本。這 4 個版本的出版商叫理查德·菲爾德(Richard Field),可能是莎士比亞的朋友。學者們認為莎士比亞很重視自己的詩歌,親自參與了自己第一本詩作的制作出版,因此初版《維納斯和阿多尼斯》非常精美。
行業看點
2019年巴塞爾藝術市場報告速讀
近日,瑞銀和巴塞爾藝術展發布了第四份《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全面分析了2019年的全球藝術市場,主要有以下看點:
全球銷售總額下降,交易量上升。2019年藝術品市場的銷售額約 641 億美元,比 2018 年下降了 5%,主要是高端市場萎縮。但是,從交易次數看,2019年全年有約4050萬宗交易,達到了10年來的高點。
中國仍然是第三大市場。報告數據顯示,美國以較大優勢保持著全球最大市場地位,占全球銷售額的 44%。其次是英國,占20%。中國是第三大市場,占有率為18%,比去年下降了1個百分點。
千禧一代藏家繼續活躍。報告包含了一份針對1300位高凈值藏家的調查結果。2000年前后出生的千禧一代藏家兩年來平均支出總額為300萬美元,是60后嬰兒潮一代的6倍以上。
女性藏家購買力不容小覷。在過去兩年,16%的受訪女性藏家平均消費超過1000萬美元。三分之一的受訪女性藏家擁有100件以上收藏品。在經銷商市場,女性買家占比達到36%。
拍賣銷售額下降17%。2019年公開拍賣市場的銷售總額約242億美元,下跌了17%。市場分析認為,下跌原因主要是供應不足,極高價格的拍品數量減少。
網上銷售額占9%。網上藝術品市場發展在2019年有所放緩,銷售總額為59億美元,比去年減少了2%,占全球銷售總額的9%。千禧一代最常使用網上渠道,只有8%的受訪藏家從來沒在網上買過藝術品。不過,網上購買的藝術品價格較低,65%的受訪藏家沒有在網上買過5萬美元以上的單品。
藝術展仍然是市場核心。藝術展在2019年銷售總額達到166億美元,占經銷商銷售總額的45%。尋找新買家是經銷商的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