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體時代到來,推動了媒體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扎實抓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更好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彪S著縣級融媒體中心成立,給傳統媒體的編輯帶來了新的轉變與挑戰,怎樣更好的適應媒體融合發展中的角色轉變,如何在全媒體時代的融媒體平臺發揮電子編輯的積極作用,成為每一名編輯急需破解的新課題。
【關鍵詞】編輯角色轉換;技術創新;融媒體中心;信息多元化
【作者簡介】吳冬艷,綏棱縣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編輯。
守正創新,有“融”乃強。媒體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隨著5G、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自媒體平臺的興起,給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面對新媒體的挑戰傳統媒體如不及時調整作出改變已經無法滿足受眾的需求,受眾面和市場占有率必將越來越少,這就要求現如今的新聞報道不單單是對新近發生事實的傳統常規報道,而是全方位、立體化、多角度、實時性的新聞播報,播報的平臺也從傳統的廣播電視發展到手機、自媒體等多種渠道。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及時通曉天下大事小情,一部智能手機也可以讓你從一名普通觀眾通過自媒體平臺成為新聞事件的傳播者和發布者,新媒體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也改變了傳統媒體一家獨大的局面,這就要求新聞媒體人要順應時代潮流改變傳統思維和技術方式,讓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在基層更好的融合從而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服務新聞宣傳工作,增強新聞宣傳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一、全媒體時代給編輯帶來的改變與挑戰
隨著全媒體的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伴隨著信息社會不斷的發展,新媒體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特別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相繼成立,全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新聞的傳播方式不僅僅局限于廣播電視,而是新增了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等多種傳播平臺發布,對于編輯來說全媒體時代首先帶來的是傳播方式的轉變,不同于傳統電視、廣播媒體編輯對新聞視頻進行編輯、策劃、配圖、配字幕等常規工作。這就要求編輯也要適應并掌握多種媒體平臺的使用和新媒體新聞制作方式,同時還要研究和探索不同平臺、不同傳播方式受眾定位和喜愛的新聞呈現形式,以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展現新聞事件,從而改變編輯制作手法并打破傳統的電視媒體編輯制作的刻板形式,以更好地服務各平臺、掌控各渠道新聞信息傳播規律,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融媒體中心的成立在傳播技術、傳播手段上給編輯帶來改變和挑戰,對于傳統媒體的編輯來說,掌握單一的視頻編輯軟件已遠遠不夠,還需要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通過技術處理,制作出新穎、獨特、吸引受眾的新聞信息,最終使新聞內容的社會反響效果顯著。編輯急需在思維、技術、互動方式等各方面迎接改變和挑戰,更好的服務宣傳輿論工作。
二、全媒體時代編輯該如何轉型
面對全媒體時代及縣級融媒體中心發展的新格局,傳統媒體的編輯該如何轉型,成為擺在編輯面前的新課題。為更好適應媒體發展變化,編輯首先要轉變的是思維方式,既要當幕后英雄,也要做前臺策劃,積極參與節目創作及前期的籌劃工作,做到全程參與,只有做到了全盤通曉,在后期制作時方才心中有數,才能設計出好的視頻作品,以全新視角、奪目設計贏得受眾關注。現今社會中當一個行業面臨變革的時候,首先,受到沖擊的就是從業人員。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怎樣才能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及不斷更新的技術要求,首先,編輯在多元化的媒體平臺競相發展中要培養新媒體思維,構建融媒體格局,要有一盤棋思想,以適應一體化發展。其次,編輯要深入研究了解各個層面的社會群體和各個年齡層次受眾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喜好以及收看新聞資訊的渠道,不斷匯總各類受眾信息,分類去迎合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滿足各個受眾面的不同追求。根據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不同媒體特點和受眾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內容。注重媒體融合,通過短視頻、海報、深度報道等多種形式,增強傳播力、感染力、影響力。更要從設計視頻、圖片、漫畫、互動等各個版面和環節上下功夫,給受眾帶來視覺沖擊和視聽體驗,讓受眾用戶能夠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產生好感,從而接納媒體平臺作為其接收新聞信息的來源,達到平臺拓展用戶的目的。真正實現換位思考,在推送新聞報道上多思考受眾強烈希望了解哪方面的資訊,要多加關注并及時推送。同時增強所設計版面、內容、平臺的體驗感和互動感,用互聯網思維來進行新聞編輯,來設置服務框架,在有效的時間、空間里策劃設計對自己有用的新聞活動,并結合線上線下開展活動。編輯要加強新技術、新傳播手段的學習,要了解新鮮事物,要有創新頭腦,手握“金剛鉆”,做好大數據下的新舊媒體融合發展。編輯要緊跟時代潮流,熟練掌握引進的新技術、設備,要借助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來實現新聞的聯動報道及全媒體傳播,為受眾提供文本,圖片、音頻和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信息產品。在筑牢自身職業操守、專業素養、傳統編輯能力等素質的基礎上,還要依托網絡這個高科技平臺,熟練操作和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和數字化編輯工具,在數據掌握、新聞制作以及網頁設計等方面,為信息發布和傳播提供強大支撐。
三、怎樣發揮編輯作用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今年的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席卷全球,在這場全民戰“疫”的關鍵時期,“新聞媒體是突發事件報道的傳播主體,也是責任主體,擔負著信息溝通、撫慰民眾、監督政府、動員社會等重要使命”。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準確公開報道疫情。從中央到地方的主流媒體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宣傳工作、最重大的政治任務來抓,開設專題專欄,加強輿論引導,搶占輿論制高點,鞏固輿論主陣地。其他網絡平臺上各類信息的傳播尤其是互聯網新媒體空間的傳播非常活躍,人們對中央精神和防控疫情政策方針、手段方法、防控進程等十分關注,這使得人民群眾每日接觸的信息量非常大。各個媒體通過深入宣傳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報道防控的措施成效,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動人故事,廣泛普及科學防護知識等各種方式,權威信息及時、精確、專業、多層次、高密度發布,凸顯了媒體融合后所帶來的信息暢通、高效、快捷的傳遞優勢?!霸鷮嵶ズ每h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新聞宣傳工作的要求,而編輯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始終處于一線位置,也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參與者和踐行者。作為電子編輯在媒體融合發展中要樹立產品經理人的理念,將新聞作為產品進行加工、努力經營,使排版加工后的新聞產品有受眾面、有獨特賣點、有更強的吸引力。要牢固樹立用戶觀念,將用戶的體驗放在內容生產的首要位置,用全新的融媒體思維來規劃和推進各項工作,這就要求編、輯在排版、設置環節等各方面增強與用戶之間的雙向反饋,實現互聯互通,增強互動性,實現良性循環。為增加用戶參與度,可以圍繞受眾關注的民生、服務、社會、測試等方方面面設置版面和APP內容,并結合自身媒體特點及地域特色,強化市場品牌觀念,提高市場營銷和產品推介能力,做大做強自身品牌。真正做到將廣播、電視、網站等新舊媒體平臺資源整合,根據不同平臺特點發布相應的新聞及服務信息,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
全媒體時代編輯要盡快適應角色的轉變,既要堅守“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這個主陣地,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人民、反映人民群眾呼聲,充分發揮黨和群眾的橋梁作用,又要迎接新的挑戰,大膽進行思維創新、策劃創新、編排創新和科技創新。信息時代帶來的各種新興媒體使得當今的信息傳播更加便捷、快速,要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為廣大受眾提供個性化信息服務,讓廣大受眾及時、隨時的接收到最新信息資訊。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促進傳統媒體新聞人從“單一型技術編輯”向“復合型編輯”轉變,要適應采、編、設計、整合以及新媒體傳播技巧和能力,以滿足社會和受眾的需求,切實擔負起時代所賦于的使命與責任。
參考文獻:
[1]劉奇葆.堅持內容為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N].人民日報,2014-04-23.
[2]楊盈昀,電視節目編輯與制作技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2005年,
[3]黃著誠.實用電視編輯[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年,
[4]姚爭,電視剪輯藝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5]周鴻鐸.傳媒產業經營與管理[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3年.
[6]張海鷹.網絡傳播概論新編[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