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三民


【摘要】 目的 研究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特點。方法 選取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150例作為A組,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正常患者150例作為B組。對比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島素(FINS)、餐后血糖(PBS)、、甘油三酯(TG)水平;心電圖異常情況。結果 A組患者的FBS為(7.13±3.60)mmol/L、FINS為(18.36±5.90)μIU/ml、PBS為(10.13±5.60)mmol/L、TG為(3.16±2.30)mmol/L。B組患者的FBS為(5.29±2.30)mmol/L、FINS為(12.69±9.63)μIU/ml、PBS為(6.31±2.96)mmol/L、TG為(1.69±0.90)mmol/L。A組患者的FBS、FINS、PBS、TG水平均高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為98.0%, B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為71.3%。A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患者合并糖耐量異常較常見, 若單純檢測空腹血糖, 將漏診大量的糖耐量異常患者;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廣泛而嚴重, 且隨著糖耐量異常程度的遞增而加重;負荷后2 h血糖是預測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冠狀動脈病變特點;分析;研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20
2型糖尿病患者的前期會出現糖耐量異常的情況, 此時患者和正常人相比較, 患者出現冠心病的發病幾率要比普通人高出2倍左右。而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75%的患者都是由于冠心病最終死亡[1]。冠心病屬于嚴重威脅國民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血管并發癥是導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糖耐量異常會導致患者血糖升高。因此,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的臨床癥狀相比單純的冠心病, 其臨床癥狀更加嚴重, 各項指標均容易出現異常,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2]。所以, 早期發現冠心病、早期干預冠心病就極其重要。本研究通過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的心電圖特點分析來達到早期發現冠心病的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
心內科住院符合條件的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150例作為A組,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正常患者150例作為B組。本次實驗患者中共有女120例, 男180例。A組患者的年齡35~70歲, 平均年齡(43.34±8.89)歲。B組患者的年齡35~70歲, 平均年齡(44.69±8.4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臨床實驗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后進行。
1. 2 方法
1. 2. 1 冠心病的診斷標準 冠狀動脈造影是冠心病的診斷金標準, 本院2017年在惠陽地區首家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認證;冠狀動脈造影技術非常成熟。
1. 2. 2 冠心病的確定方法 根據患者發生典型心絞痛的發作情況、患者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心電圖表現內容, 并將陳舊的心肌梗死檢查情況以及冠狀動脈的造影情況確定患者的最終冠心病狀況。整體參與實驗
研究人員均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6 mg, 并進行兩個角度以上的冠狀動脈造影, 并對患者的整體狹窄進行綜合判定。
1. 2. 3 冠狀動脈病變程度的判定標準 根據臨床醫學中的AHA標準, 將冠狀動脈狹窄患者的機能分成不同的6段進行綜合的評分判斷:99%~100%的患者判定為5分, 90%~98%的患者判定為4分, 75%~89%的患者判定為3分, 50%~74%的患者判定為2分, 25%~
49%的患者判定為1分, 0~24%的患者判定為0分。并且, 將患者的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右冠狀動脈以及回旋支的最大狹窄程度作為患者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 且將患者的三支合計作為最終的狹窄指數, 從而評估患者的冠狀動脈病變程度。
1. 2. 4 糖耐量異常的診斷 常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被試者清晨空腹靜脈采血測定血糖濃度, 然后一次服用75 g葡萄糖, 2 h后測血糖, 超過正常的
7.8 mmol/L, 但仍未達到11.1 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或空腹血糖升高, 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間)稱糖耐量異常。血糖檢測采用靜脈血糖為標準。
1. 2. 5 心電圖(ECG或者EKG) 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的技術。心電圖是臨床最常用的檢查之一, 應用廣泛。能幫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部位。心電圖采用標準12導聯心電圖為標準。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FBS、FINS、PBS、TG水平;心電圖異常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FBS、FINS、PBS、TG水平對比 A組患者的FBS、FINS、PBS、TG水平均高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情況對比 A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為98.0%, B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為71.3%。A組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高于B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 冠心病的患病率城市為1.59%, 農村為0.48%, 合計為0.77%, 呈上升趨勢[3, 4]。葡萄糖耐量即為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能力。餐后2 h血糖>正常的7.8 mmol/L, 但仍未達到11.1 mmol/L的糖尿病診斷標準(或空腹血糖升高, 未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 即空腹血糖在6.2~7.0之間)稱糖耐量異常。據有關研究報道, 每年5%~8%這樣的患者將發展成為2型糖尿病。此外患者發生冠心病, 如心肌梗死、心絞痛的危險性也大大提高[5, 6]。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常表現不典型冠心病癥狀, 容易誤診, 耽誤早期治療及干預。心電圖(ECG或者EKG)是利用心電圖機從體表記錄心臟每一心動周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的技術。心電圖是臨床最常用的檢查之一, 應用廣泛。能幫助診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部位。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的患者發病幾率比較高, 且當人體發生糖耐量異常的時候, 會增加人體發生冠心病的可能[7]。冠心病作為能夠誘發人體出現胸部間歇性疼痛的疾病, 患有冠心病的患者疼痛的時間為1~5 min/次, 且患者發病的時間常發生在過度勞累、寒冷或者吃太飽的情況下, 部分疾病嚴重的患者還會發生休克以及猝死的情況, 患者需要及時到醫院內進行診治[8]。此外, 冠心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死亡的主要因素, 而相關數據顯示, 人體的血糖水平和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并不存在顯著的聯系, 且糖耐量異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另外,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冠狀動脈病變時, 患者的冠狀動脈常呈現彌漫性的狹窄, 人體遠端血管出現完全閉塞的情況比較多見。
本院通過本次臨床研究發現, A組患者的FBS、FINS、PBS、TG水平均高于B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5.2751、6.1488、7.3862、7.2895, P<0.05)。冠心病合并糖耐異常的患者要比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正常患者的血糖數值、血脂數值以及胰島素含量高一些。此外, 本院通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心內科住院患者1821例的篩查共發現: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183例, 排除未做心電圖12例, 共171例。其中心電圖異常168例, 心電圖正常3例;具體異常情況有待于進一步分析。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正常患者258例, 排除未做心電圖20例, 共238例。其中心電圖異常170例, 心電圖正常68例;具體異常情況有待于進一步分析。通過上面統計分析: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為98.0%,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正常患者的心電圖異常率為71.3%,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 冠心病及糖耐量異常的患者越來越多, 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冠心病, 將大大減少對家庭、社會的負擔。冠心病患者合并糖耐量異常較常見, 若單純檢測空腹血糖, 將漏診大量的糖耐量異常患者;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冠狀動脈病變廣泛而嚴重, 且隨著糖耐量異常程度的遞增而加重;負荷后2 h血糖是預測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 劉國歡, 蔣愛忠, 楊爽, 等. 冠心病合并糖代謝異常冠脈病變程度與hs-CRP及NT-proBNP水平相關性研究. 黑龍江中醫藥, 2019, 48(3):276-277.
[2] 李天沛, 蔡術榮, 尹曉樂, 等. 糖耐量異常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漿網膜素-1、IL-6的研究.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18, 25(8):
1188-1191.
[3] 譚春奇.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電圖臨床特征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8):34-35.
[4] 胡爾西旦·司地克, 牙生江·買買提. 評價常規心電圖及雙源CT冠狀動脈成像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診斷價值.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9, 3(6):71-72.
[5] 劉儒. 24h動態心電圖與常規心電圖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較. 中國療養醫學, 2018, 27(8):847-849.
[6] 梁松, 劉雅, 劉娟, 等. 阿卡波糖對2型糖尿病患者糖耐量異常一級親屬胰島素抵抗和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 四川醫學, 2016, 37(4):384-387.
[7] 褚曉波.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異常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的特點分析. 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 2015(12):1013-1014.
[8] 曹玉莉, 喻明, 朱近悅. 糖耐量異常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狀動脈病變特征.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6, 36(2):336-337.
[收稿日期: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