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行民
“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的有關概念,蘊涵的思想方法,以及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都是中考試題常常涉及的.下面看看吳老師給同學們搜集來的有關“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的考點.
考點1 全面調查與抽樣調查的選擇
例1(2019年郴州)下列采用的調查方式中,合適的是().
A.為了解東江湖的水質情況,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
B.我市某企業為了解所生產的產品的合格率,采用全面調查的方式
C.某小型企業給在職員工做工作服前進行尺寸大小的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
D.某市教育部門為了解該市中小學生的視力情況,采用全面調查的方式
分析:對全體考察對象進行的調查叫作全面調查,只抽取一部分對象進行調查,然后根據調查數據推斷全體對象的情況,這種調查方式叫作抽樣調查.全面調查可以直接、精確地獲得總體的情況,但所費人力、物力和時間較多;而抽樣調查的優點是調查范圍小,節省時間、人力、物力,缺點是得到的結果比較近似,
解:選項A,為了解東江湖的水質情況,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是合適的,
選項B.我市某企業為了解所生產的產品的合格率,采用全面調查的方式,是不合適的,因為產品眾多,調查的工作量大,適合抽樣調查.
選項C.某小型企業給在職員工做工作服前進行尺寸大小的調查,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是不合適的,因為員工的高矮胖瘦不同,需要全面調查.
選項D.某市教育部門為了解該市中小學生的視力情況,采用全面調查的方式,是不合適的.因為該市中小學生人數較多,調查的工作量大,適合抽樣調查.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的區別與聯系,選擇全面調查還是抽樣調查要根據所要考察對象的特征靈活選用,一般來說,當調查具有破壞性、全面調查無法進行、全面調查的意義或價值不大時,應選擇抽樣調查.對于精確度要求高、事關重大的調查往往選用全面調查,
考點2:總體、個體、樣本與樣本容量的判斷
例2(2019年遂寧)某校為了解家長對“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這一規定的意見,隨機對全校100名學生家長進行調查,這一調查中樣本是().
A.100
B.被抽取的100名學生家長
C.被抽取的100名學生家長的意見
D.全校學生家長的意見
分析:“全校學生家長的意見”是要考察的全體對象,稱為總體,組成總體的每一名學生家長的意見稱為個體,而“被抽取的100名學生家長的意見”構成總體的一個樣本,樣本容量為100.
解:某校為了解家長對“禁止學生帶手機進入校園”這一規定的意見,隨機對全校100名學生家長進行調查,這一調查中樣本是被抽取的100名學生家長的意見.故選C.
點評:在現實生活中,要了解總體的情況,由于受人力、物力和時間等因素的限制,常采用抽樣調查的方法.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是統計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在進行抽樣調查時,樣本抽取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對總體估計的準確程度,為了獲得較為準確的調查結果,抽樣時注意所選取的樣本要具有代表性,
用樣本估計總體通常是指不直接去研究總體,而是通過從總體中抽取一個樣本,根據樣本的情況去估計總體的相應情況.
考點3:用扇形統計圖描述數據
例3(2019年江西)根據《居民家庭親子閱讀消費調查報告》中的相關數據制成扇形統計圖,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扇形統計圖能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
B.每天親子閱讀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居民家庭超過50%
C.每天親子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居民家庭占20%
D.每天親子閱讀時間在30分鐘至1小時的居民家庭對應的扇形圓心角是1080
分析: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數據需要我們用某種方法把它描述出來.用圓表示總體(研究對象的全體),圓中各個扇形分別代表總體中的不同部分(研究對象構成的各部分),通過扇形的大小反映各部分占總體的百分比,這種統計圖叫作扇形統計圖.用扇形統計圖能夠描述總體和部分之間的關系.
解:選項A,扇形統計圖能反映各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是正確的.
選項B.每天親子閱讀時間在30分鐘以上的居民家庭超過50%.是正確的.因為這類居民家庭占1 -40%=60%.
選項C,每天親子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居民家庭占20%,是錯誤的.因為這類居民家庭占20%+10%=30%.
選項D.每天親子閱讀時間在30分鐘至1小時的居民家庭對應的扇形圓心角是108 0,是正確的.因為這類居民家庭占1-(20%+10%+40%)=30%,其對應的扇形圓心角是30%x360°=108°.故應選C.
點評:解決這類問題時,要善于讀懂統計圖,并能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選擇、合理判斷.
練一練
(2019年溫州)對溫州某社區居民最愛吃的魚類進行問卷調查(每人選一種)后,繪制成如圖2所示的統計圖.已知選擇鯧魚的有40人,那么選擇黃魚的有().
A.20人
B.40人
C.60人
D.80人
參考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