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芹 黃麗妹 喻彥 姚春霞



摘 要 目的:了解上海松江區小學生跌倒傷害流行病學特征和影響因素,為開展相應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整群抽樣方法,抽取松江區4所小學3 715名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其中男生1 928人,女生1 787人,平均年齡10.3歲。由學生和家長共同完成問卷,分析小學生的跌倒傷害的現狀和影響因素。結果:上海松江區小學生跌倒傷害發生率為10.9%,男生(OR=1.370,95%CI:1.108~1.694)、家庭收入低(OR=1.156,95%CI:1.016~1.316)、住宅樓梯有致跌危險因素(OR=1.344,95%CI:1.072~1.684)、家庭陽臺或窗邊有擺放桌椅(OR=1.341,95%CI:1.015~1.774)是學生跌倒傷害發生的危險因素,本市戶籍(OR=0.743,95%CI:0.596~0.928)、從未讓孩子獨自在運動場所玩耍(OR=0.836,95%CI:0.715~0.978)、孩子活動環境無不平道路(OR=0.747,95%CI:0.632~0.883)、學生認為跌傷可以預防(OR=0.687,95%CI:0.521~0.905)是學生跌倒傷害發生的保護因素。結論:上海松江區小學生跌倒傷害問題較嚴重,應針對學生跌倒發生的危險因素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 跌倒;傷害;小學生;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14-0051-05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ll injuries in pupils i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CHEN Xiuqin1, HUANG Limei1, YU Yan2, YAO Chunxia3
(1. Injury Department of Song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Injury Prevention Department of Shanghai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336, China; 3. School Health Department of Songji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6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ll injuries in pupils in Songji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carrying out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Using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3 715 pupils in 4 primary schools in Songjiang District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for questionnaire survey, among them, there are 1 928 boys and 1 787 girls, with an average age of 10.3 years. The pupils and their paren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together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all injuries of the pupil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pupil falling injury in primary schools of Songjiang District was 10.9%. The risk factors of pupil falling injury were male(OR=1.370,95% CI:1.108~1.694), lower household income(OR=1.156,95% CI:1.016~1.316), residential stairs with risk factors(OR=1.344, 95% CI: 1.072~1.684), and balcony or windows of the home placed tables and chairs(OR=1.341, 95% CI: 1.015~1.774); protective factors were registered permanent residence of the city(OR=0.743, 95% CI: 0.596~0.928), never letting children play alone in sports place(OR=0.836, 95% CI: 0.715~0.978), childrens activity environment with no uneven road(OR=0.747, 95% CI: 0.632~0.883), and pupils thinking that falling injury could be prevented(OR=0.687, 95% CI: 0.521~0.905).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fall injury in pupils in Songjiang District of Shanghai is more serious,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 of pupils falling injury should be done in relation 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gainst the risk factors of pupils falling.
KEY WORDS fall; injury; pupil; influencing factor
跌倒作為全球第二位傷害死亡原因,每年致死64.6萬人,僅次于道路交通傷害[1]。跌倒也是造成我國兒童傷害的主要原因[2-3],在我國,每一例兒童跌倒死亡,往往伴隨4例兒童永久殘廢,13例兒童需要住院治療10 d以上,24例兒童需要住院治療1~9 d,690例兒童需要尋求醫療診治或休工/休學[1]。據全國門急診傷害監測系統資料顯示,跌倒已成為近十年來上海松江區5~14歲兒童發生傷害的首位原因[4-5],給兒童身心帶來嚴重損害,對社會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經濟負擔。本研究旨在分析上海松江區小學生跌倒傷害發生的流行病學特征,探索相關影響因素,為開展和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定義
跌倒是指突發、不自主、非故意的體位改變,導致一個人倒在地面、地板或其他較低平面上的非故意事件,包括摔倒、滑倒、絆倒、跌落等[6]。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就認為發生了跌倒傷害(以下簡稱“跌傷”):(1)因跌倒導致休息、休學或活動受限12h以上;(2)因跌倒導致去醫療機構(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校醫室)診治。
1.2 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上海松江區四所小學,以所選小學的全部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對小學生及家長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 800份,其中85份問卷因填寫不合格而被棄用,實際回收有效問卷3 715份,回收率97.8%。本次調查的3 715名小學生中,男生1 928人,女生1 787人,平均年齡10.3歲。
1.3 方法
采用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一制定的《上海市小學生跌倒傷害現況調查問卷》對小學生及其家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及家長基本信息、學生及家長跌傷認知與行為情況、學生跌傷發生情況、家庭及周邊主要環境因素等。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Epidata 3.0軟件雙錄入數據,并進行一致性檢驗。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描述,比較采用χ2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s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跌傷發生現狀
2017年5月1日-2018年4月30日共有發生跌傷人數407例,跌傷人次數510人次,跌傷發生率為10.9%,跌傷次數發生率為13.7%。男性跌傷發生率12.6%(242/1 928),女性跌傷發生率9.2%(165/1 78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469,P=0.001)跌傷發生最多是在5月(23.5%),其次是4月(14.7%)和6月(12.9%)。
跌傷類型以非故意跌傷為主,占79.6%;跌傷發生場所主要為學校(45.3%)、家中(19.0%)、街道和公路(14.9%);跌傷發生地點的前三位依次為平地(57.6%)、樓梯(15.1%)、運動/娛樂器械(9.4%);跌傷發生時學生主要在行走(42.2%)和運動與娛樂(35.5%);跌傷發生原因主要為絆倒(29.0%)、滑倒(28.2%)、被推/被撞(19.2%);跌倒受傷部位主要為下肢和腳(49.2%)、上肢和手(20.8%)和頭頸部(13.7%);受傷性質主要為擦傷/挫傷(53.3%)、扭傷/拉傷(18.4%)和骨折(8.0%)。
2.2 發生跌傷的單因素分析
2.2.1 家庭和環境情況
在研究對象中,非本市學生跌傷發生率高于本市學生,家庭收入較低者的跌傷發生率高于家庭收入較高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小區住宅樓梯或過道處存在致跌危險因素的跌傷發生率高于無致跌危險因素,家里陽臺或窗邊有擺放可供攀爬的桌椅的跌傷發生率高于沒有擺放的,孩子經常活動的環境中經常或總是碰到不平道路等的跌傷發生率高于從未或偶爾碰到的,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2 家長的跌傷認知行為情況
家長認為“跌傷可以預防”的學生跌傷發生率低于認為“不可以預防”者和“不清楚”者;要求孩子騎單車時佩戴頭盔等保護性裝備的學生跌傷發生率低于從未要求者;要求孩子運動前熱身的學生跌傷發生率低于從未要求者,從未讓孩子獨自在游樂場所玩耍的學生跌傷發生率低于有讓孩子獨自玩耍過者,從未讓孩子獨自在運動場所玩耍的學生跌傷發生率低于有讓孩子獨自玩耍過者,上述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2.3 小學生對跌傷的認知情況
學生認為“跌傷可以預防”的跌傷發生率低于認為“不可以預防”者,學生在家高處取物時借助其他人或放棄的跌傷發生率低于借助小凳子/小桌子和梯子者,上體育課老師每次或多數情況都會檢查體育器械的學生跌傷率低于老師很少檢查者,運動時老師經常傳授自我保護方法的學生跌傷率要低于有時傳授或很少傳授者,上述差別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3 多因素分析
以男性、本市戶籍、家庭年收入≤2萬元、從未讓孩子獨自在運動場所玩耍、住宅樓梯有危險因素、家庭陽臺或窗邊擺放桌椅、孩子生活環境從未有不平道路、學生認為“跌倒可預防”為因素進行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s回歸分析顯示,影響學生跌傷的危險因素為男性、家庭收入低、住宅樓梯有致跌倒危險因素、家庭陽臺或窗邊有擺放桌椅。影響學生跌傷的保護因素有本市戶籍、家長從未讓孩子獨自在運動場所玩耍、孩子活動環境無不平道路、學生認為“跌傷可以預防”,見表4。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上海松江區小學生跌傷發生率為10.9%,略高于黃程君[7]、喻彥[8]、黃麗妹[9]等報道的小學生跌傷發生率,略低于廖佩花報道的5~14歲兒童的跌傷發生率[10],差異可能與調查對象年齡、跌傷納入標準、所處城市的發展水平不同等因素有關。男生為小學生跌傷發生的危險因素,與國內外研究結果一致。原因在于男生多生性好動,易于奔跑打鬧,室外活動頻繁,多喜歡從事冒險行為,因而致跌風險大于女生[11-13]。提示可考慮在男生群體中專門開展適應其性格特點的干預活動。
成年人監管不力是兒童跌傷的主要因素[8]。本次研究發現,本市戶籍和從未讓孩子獨自在運動場所玩耍是小學生跌傷的保護因素。外地父母忙于生計,對學生的監管往往存在缺位;小學生運動時危險意識不高,自我保護能力有限。如若不加以引導,放任小學生獨自在運動場所玩耍;或雖然陪同,但沉迷于手機或電子設備而監管不到位,均會增加小學生跌傷的發生。在對家長開展健康教育時應予以強調。
社會經濟環境是影響小學生跌傷的一個重要因素[8,14]。本次調查發現,家庭收入低、住宅樓梯有致跌危險因素、家庭陽臺或窗邊有擺放桌椅是小學生跌傷的危險因素,而孩子生活環境無不平道路是小學生跌倒的保護因素。家庭經濟條件欠佳所致居住環境及小區環境較差,包括居住房子較擁擠,屋內物品雜亂堆積,小區道路坑洼不平、障礙物較多。此外,其家長因為安全意識淡薄、安全知識及技能不足等,也增加了其傷害的風險,增加了跌傷發生概率[7]。因此,預防小學生跌傷要針對家庭經濟條件欠佳者開發更為簡單易學的預防跌傷服務產品;同時加強社區宣傳,減少家庭及小區環境中的致跌危險因素,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
學生跌倒與環境、教育、監管及學生心理行為等息息相關[15],創造安全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教會學生預防跌倒的知識和技能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Key facts[EB/OL]. (2018-01-16)[2019-07-26]. https://www.who.int/en/news-room/fact-sheets/ detail/falls.
[2] 戴寧彬, 王菁, 龔甜, 等. 蘇州市0~14歲兒童傷害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9, 23(3): 299-303.
[3] 劉瓊, 羅丹, 馬旭, 等. 慈溪市兒童門診傷害監測病例特征分析[J]. 預防醫學, 2019. 31(6): 589-592.
[4] 陳秀芹, 黃麗妹, 馬慧芳, 等. 2016年全國傷害監測系統中上海市松江區的跌倒/墜落病例特征分析[J]. 傷害醫學(電子版), 2018. 7(4): 23-28.
[5] 黃麗, 關穎, 嚴衛軍. 上海市松江區0~14歲兒童傷害的特征[J]. 職業與健康, 2011. 27(1): 56-57.
[6]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EB/OL].(2011-09-15)[2019-07-26]. http://www.nhc.gov.cn/jkj/ s5888/201109/d8f39b224bd144f4946b38491fa015dd. shtml
[7] 黃程君, 孫喬, 楊琛, 等. 上海市浦東新區不同戶籍小學生跌倒/墜落傷害比較[J]. 預防醫學情報雜志, 2016. 32(8): 757-761.
[8] 喻彥, 黃麗妹, 楊琛, 等. 上海市不同戶籍小學生跌倒傷害流行特征分析[J]. 傷害醫學(電子版), 2016. 5(2): 27-32.
[9] 黃麗妹, 蔡晉川, 朱美英, 等. 上海市松江區2014年小學生跌倒墜落傷特征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 2016. 37(8): 1256-1257.
[10] 廖佩花, 張云君, 甫爾哈提.吾守爾, 等. 烏魯木齊市2016年跌倒/墜落傷害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傷害醫學(電子版), 2018. 7(1): 34-38.
[11] Morrongiello BA, Zdzieborski D, Normand J. Understanding gender difference in childrens risk taking and injury: A comparison of mothers and fathers reactions to sons and daughters misbehaving in ways that lead to injury [J]. J Appl Dev Psychol, 2010, 31(4): 322-329.
[12] 王曉莉, 張龍, 馬芳, 等. 寧夏銀川市兒童傷害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 23(4): 430-433.
[13] 陶希, 向兵, 李妍, 等. 建始縣農村學齡兒童跌落傷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5, 23(11): 1198-1201.
[14] 彭中華, 王虹, 史勇萍, 等. 深圳市托幼機構兒童傷害流行狀況與家居環境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36): 6569-6571.
[15] 張靜, 劉筱嫻, 楊森焙, 等. 武漢市城區兒童意外跌落傷的危險因素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 2004, 19(12):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