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凡
摘 要:干部人事部門在進行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時,做好工齡認定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沒有正確的認定標準,那么工齡的認定便會出現標準混亂,同一個案例會出現數種不同工齡計算結果的問題。為了優化工齡問題的計算,做好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形成較為系統周密的工齡認定標準。干部人事部門需要進一步掌握工齡認定的要點、計算的辦法、優化的方法,從而找到一套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對工齡認定的行之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齡認定
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中,工齡審核的問題一直是審核的難點。這與很多因素有關,種種因素造成工齡審核存在分歧的問題。在開展專項審核時,必須針對審核的難點,對工齡問題進行處理,然后找到認定的對策。
1 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齡問題重要性
工齡,是指從計算工作人員參加工作的時間開始,直至如今開展工作的時間,這一時間以年為單位進行計算。工齡的計算,影響著干部的收入。不同的工齡認定方法,可以讓干部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異。正因為工齡的認定如此重要,所以需要對工齡的認定作必要的分析。這種分析與以下的因素有關:1)與主觀因素有關,部分干部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利用某個時間段內,信息技術還不夠發達造成的失誤,或者其它的因素,來故意填錯工齡,使自己能從中獲得利益。2)與客觀工作環境有關。過去,由于我國科學技術還不夠發達,部分干部的人事檔案原本就存在錯漏之處,這種工作環境已經給工作人員的工作帶來困難,部分工作人員或者由于技術不熟練的緣故,或者為了某種利益而與某些干部同流合污的緣故,他們報錯工齡,送漏材料,因此導致干部的工齡難以被正確認定。3)與政策規定存在沖突有關,雖然國家相關部門規定了工齡的認定方法,但是國家出臺的規定本身存在矛盾,于是在計算工齡以后,工作人員不知道該如何認定,在開展工作時,便易出現工齡認定錯誤的主客觀問題。
2 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齡問題分類
雖然影響工齡認定的因素很多,但是從總體來看,可以將工齡難以認定的因素分為兩種。一種是時間計算的方法存在分歧,比如干部的畢業時間、上班報到時間、起薪時間、轉正定級時間、繳納社保時間等難以被認定;一種是工作材料難以被界定,比如有些干部擁有下鄉知青、參軍或在非公有制單位工作等特殊的工作經歷,這些經歷相關的材料難以整合齊全,并難以被界定。如果不能針對這兩類問題找到工齡認定的方法,便難以處理好當前干部工齡認定的問題。
3 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齡認定對策
3.1 審核材料的認定
工齡證明需要依標準開具證明書,擁有特殊經歷,或者從事特殊工作的工作人員,需要按國家的規定準備相關的材料,以便審核。國家規定了按材料申請更改參加工作的時間開間,及組織批準的方法,未按國家規定而擅自更改工齡的,相關部門不予承認。比如以魏某的工齡計算為例。在計算魏某的工齡時,需要以能夠應用工作材料證明他開始在該單位工作的時間起開始計算。即使魏某當前的實際工作時間超過工作材料記載的時間,然而如果魏某不能夠應用國家規定的方法,用工作材料證明自己實際的工作時間,那么便只能應用當下工作材料記載的工作時間為標準來計算工齡。于是,在計算工齡時,需要十分重視審核材料的認定。
3.2 工齡計算的方法
工齡計算能反映出干部對社會及企業的貢獻,它包括知識、經驗、技術方面的貢獻。國家規定的工齡計算方法有三種:
1)連續計算法。這是指干部從甲單位調到乙單位工作,此時,計算干部的工齡時,應當把甲、乙兩個單位的工作時間連續起來計算。如果干部曾被錯誤的處理,那么在復查、平反以后,錯誤的時間應當計算進連續計算工齡的時間。
現舉案例說明連續計算法中開始計算工齡的時間。許某曾在事業單位當合同工3年,之后依事業單位的標準,他被正式錄用,成為事業單位的一員,之后的12年間,他一直為事業單位的干部。單位依國家的規定使用工齡連續計算的方法,將他的工齡計算為15年。由此可以看到,連續計算法的操作要點,就是針對干部所在工作單位制定的分類,依分類標準找到干部工齡起始計算的時間,和連續計算的方法。
2)合并計算法。合并計算法是指干部在工作中,出于非主觀原因,讓工作中斷了一段時間,之后又重新開始工作,于是在計算工齡時,需要把離開單位的那段時間扣除,然后合并計算前后工作的時間。現應用案例說明:王某曾被某單位招聘為合同工,其工作材料中可以證明他進入工作單位開始工作的時間。工作滿3年后,王某在單位允許的前提下,去參加學習,學習的時間為期2年,2年完成學習以后,王某重新回到單位,單位重新為王某分配工作崗位。在新的崗位上,王某工作滿4年。此時,王某的工齡計算為7年,即該計算的方法為將王某原先工作3年的時間與之后工作4年的時間合共,一起計算為王某的工齡。中間王某學習的2年時間不計算為工齡。
3)工齡折算法。這是指從事特殊工種,或者在特殊的工作環境中工作的干部,他的連續工齡是可以折算的。現應用案例4來分析工齡折算法:胡某曾在事業單位從事特殊的工作,他認為依標準,自己應當應用工齡折算法,把自己的30年工齡計算為45年工齡。然而律師卻告知胡某,他的計算方法不成立。這是因為國家在不同的時期,對特殊工種,給出過不同的工齡折算方法。在很早以前,事業單位實行的是供給制,即國家根據在特殊環境下工作人員的工作需求,采取了高工齡折算的方式,并且在其它方面給予相應的補償。然而胡某的情況并非如此。他參加工作的時間是國家提出了社會統籌及個人帳戶相結合以后,特殊工作環境中工齡計算的方法,它規定了個人繳費年限將逐步替代過去的工齡,于是折算法將不再有效。于是,胡某的工齡折算法,符合不再屬于工齡折算法的范圍內,不再享受工齡折算法給予的優惠。由此可以看到,我國有工齡折算法這樣的一種工齡計算方法,然而這種工齡計算方法要如何實施,國家規定了一套標準的操作方法。
4 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齡認定趨向
從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工齡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當前我國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的標準還存在一些不便操作之處,未來,工齡認定的標準需向以下方面進行完善:建立一個系統的工作時間和工齡認定的標準,便于各單位工作人員操作,避免出現認定分歧。建立詳細的個人信息檔案,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單位需要借助信息技術來建立一個完善的人事檔案,使人事檔案資料能夠標準、統一、無缺漏。建立材料把關政策,單位需要建立一套材料把關的政策,令人人能夠依政策補全自己的材料,避免把問題遺留到未來,造成工齡難以計算的問題。
5 小結
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之工齡問題及認定之所以復雜,其原因有很多。它涉及各種外在環境因素、個人主觀因素等。當前工作人員依國家規定,進行詳細的分析,還是能夠得到一套標準的工齡認定方案的,這種各案例中均可以看到,即使有一些工齡認定較為復雜,然而只要依照國家相關的規定,還是能夠找到工齡判斷的依據。雖說當前單位可以找到干部人事檔案專項審核之工齡認定的方法,卻還是要依工齡認定趨向完善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1]左愛靜.干部人事檔案的整理與保管工作概述[J].辦公室業務,2019(12).
[2]李海濱.做好新時期人事檔案管理的對策和建議[J].中外企業家,2019(08).
[3]劉麗香.新形勢下參加工作時間和工齡認定的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3(09).
[4]高超群.淺析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人才資源開發,2012(05).